邀请哀愁做客1200字
一谈“哀愁”二字,大多数人都带有鄙夷之色。于是,许多人在灯红酒绿的酒吧、迪厅、霓虹灯闪烁的大街上,无时无刻都在张扬自己所谓的“个性”放肆地叫嚣着,仿佛卸下了禁锢了几千年历史的枷锁,跳跃着、激动着、骄奢着……早已把“哀愁”二字抛之于脑后。
可我对“哀愁”二字有着别样的感受。并不是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更不是自己天生的悲天悯人。我心中的“哀愁”有着致命的魅力,那是残缺中迷现的完美。这是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不曾领悟到的,大多数人早已沉溺于现状,安逸地享受着当下的一切,“哀愁”是何物?已忘却了。
古代也不乏心中有愁绪万千的文人墨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圣杜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塞外诗人岑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将军文天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马致远……这一个个为后世传唱的千古文豪,心中不也愁绪万千吗?
“哀愁”仅仅带给我们的是消极负面的影响吗?不!当今社会,正是有太多贪图享乐,安于现状 的人,所以许多场合才弥漫一种萎靡的气氛,而少了一种调节这种气氛的情绪,我认为这种情绪是“哀愁”无疑。古不也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我想“忧患”二字就有着无限的愁绪,孟子认为忧患意识可促人奋进,可让国家从中崛起!那哀愁呢?我认为,亦是如此!
婉约词人李清照,她的传世经典之作大都是她的后半生所作,让人深深陷入词境之中,她的词,或唯美,或凄楚,或笔锋娟秀……这些,恰恰是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的作品。笔触在行云流水间流露出或浓或淡的哀愁!
诗圣杜甫,诗作大多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因此有了“诗圣”的美誉。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社会现实如此不堪,杜甫把对国家的哀,对百姓的愁写进了诗篇。对君主诉,对有志之士诉。诉百姓苦,诉社会不堪苦。我认为,哀愁在某种程度上,它催人奋进,让人更挚爱着大江南北!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谁说塞外的诗词太荒凉。那是诗中咏不出你的渴望。岑参,你又是怎样的存在?你的诗,或色彩瑰丽,或雄健奔放,或想象奇特,或清新隽逸……寥寥几语,让人身临其境,诗句中体现的爱国情怀,英雄气节,是对下层人民的哀,是对国防边疆的愁。我认为,哀愁在某种程度上,是令人敬佩的。
如此种种,哀愁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存在。
反观现今,改革开放,社会开明,生活富裕。我们喜形于色,早已忘了哀愁是何物?人类有些东西是宝贵的,是缺一不可的,哀愁就是这东西。但哀愁不是堕落,不是放纵,更不是封闭自己。哀愁是双面刃,关键是自己的态度,我们可在哀愁中反思、放松;但绝不在哀愁中放纵、沉沦。虽做不到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心系其“义”,哀为国“哀”,愁为家“愁”,却是不难的。若能做到如此,则国强民富,就不是一句大话了!
请别在沉溺于现状,请别在自得其乐,请别在喜形于色。留一个位置给“哀愁”,邀请“哀愁”来做客,它是残缺中迷现的完美,它是缺憾中迷现的魅惑!
邀请哀愁做客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