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海上来1600字
人生本来没有序幕,写文章必得有个开头,我该请她从哪出场呢?她生在繁华上海,半生浪迹湖上,还是让她从海上来吧!
1920年,天津,在声名赫赫的张公馆诞生了一个女婴,这是张家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所以虽然是个女孩,也为整个家庭带来了欢乐。父亲为她取名为张煐,意思是希望她有熊熊火光般的瑰丽生命,许多人都在暗暗羡慕这个金裹银妆的女孩,认为她注定要一生过富贵平安的生活。而此时的小煐,正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拥有一个令整个华语文学界震惊的名字—张爱玲。
我写爱玲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但似乎又在我的意料之中,明明矛盾却又合乎寻常的契合。综观整个现代文学史,萧红,丁玲,庐隐,梅娘……各色各样的带有神秘感和传奇性的女作家她们的人生就如同文学作品一般,让我充满了好奇。而我却独独选择了爱玲,选择了这位天生了一副高傲性格的相门之后。她令我感到生涩,孤傲与冷漠。仿佛人世间一切的荒凉与悲观都已深深印入她的骨髓。她洞察芸芸众生的可笑与可怜自己置身事外,嘴角抿着不易察觉的冷笑如同在看一场大戏,我恨极了她的冷静与漠然。而我却又是那样不可避免的爱上了《她从海上来》这本有关张爱玲的情爱传奇,它令我一读便欲罢不能,我想我是真真的爱上了那个年纪轻轻就名扬上海滩;与狼共舞而只为情缘;最终洗尽铅华,深居简出的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一如那清澈山泉,缓缓流下,荡涤心灵;她一如那空谷幽兰,清新飘逸,久久留香;她,是那民国盛衰沉浮世界中的醉人水仙,傲然独立,滚滚红尘中任人评说。
张爱玲出身名门,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和张佩纶,而她却是一个没有母爱的没落贵族,充满苦涩记忆的少年时光又造成了她内心的孤独。“性格决定命运”这样一个清高孤傲的女子似乎注定要遭受命运的打击。这是《她从海上来》序言中的一部分,也是作者灵均对爱玲的概述,客观、生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枷锁早早的给爱玲打上了命运的烙印。可我却不愿承认我心中深爱的女子最终会是那样落寞的收场。纵使我知她的苦涩童年;懂她的深闺孤独;怜她的痴情枉付;也不愿承认她是红颜薄命!不愿承认那鲜活的生命,灿烂的年华如午夜的焰火,转瞬即逝……我爱她怜她亦懂她知她,我明白亦了解那些脆弱的敏感与孤独,所以从未怨过她的选择与决绝。
她的一生注定是要为那个时代书写一部传奇。苦涩的童年记忆;没落的贵族生活;深邃的前朝背景,她身上背负的太多,也太过沉重。她敏感,细腻,感受着整个时代的沧桑与变化。她不上前而整个时代却主动与她靠近,她天生与这个时代有着自然的亲近感。她在这个时代里一步步的抒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于是《沉香屑》、《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一部部经典作品开始应运而生,正是国难当头时,她却名扬上海滩。荣誉,金钱,尊重,仰慕和友情,她似乎拥有了一切,但是一块巨大的阴影渐渐把她笼罩。日本人和汪精卫政府看上了她的才华,而她也将这看作是自己成功的一部分。一时间,她成了诸多政府要人的座上宾,这段经历为她后半生的凄惨生活埋下了伏笔,而这样的结局又怎么少了他汪伪政权的代言人—胡兰成的参与!
张爱玲曾经说过:“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悲壮,力大于美;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有更深长的回味,是一种苍凉。在爱的范畴里,渴望与逃避,愉悦与悲哀,仿佛葱绿配桃红,不是对立,是参差,是对照,是美。”从来没有过恋爱经历的爱玲为何会把爱情看得如此透彻呢?是女人天生感性还是她会预知自己的将来。而我则是宁愿相信这是她身为女人的感性,也不愿相信她能预知自己的将来却仍于现世爱情中义无反顾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他们之间的故事又是怎样开始而我又该怎样去描述呢?或许概括起来也不过是一个薄情郎与一位痴情女人的痴缠罢了!他对她枉顾而负其深情,而她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他对她薄凉而弃之如敝,而她却觉与兰成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的归人;她将兰成视为此生唯一,而兰成却说:“我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知。”他知爱玲,所以给她一纸婚约,予她一份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承诺,却从未给予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爱情。而爱玲纵使知他的自私与贪婪,却仍爱的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她请好友炎婴帮忙为兰成置办《苦竹》杂志的封面,而她则为他的杂志投稿,她为他付出了她所有的才华与创意,而他却也只是易得感激而难生满足。动乱局势下不得已而离开上海的他,与爱玲依依惜别,承诺若是日后难相聚回首,便化名张招,以便与化名张牵的爱玲日后再相守。而这位观戏的理智女人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他设下的爱情漩涡,步步沦陷,真真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她以为她的倾心付出,必然换得与兰成长相厮守;苦苦等待,必然守得云开见月明。她又怎会料到日后花红易衰似郎意,从此萧郎是路人的凄凉!我在想当她孤身一人在上海静静等待,为时局的动乱而紧张时,为兰成的安危而寝食难安时,在知道她的良人---身在武汉的兰成已有了小周的陪伴时,她是否有悔过!痛过!恨过!她不顾世人唾骂与身为汉奸的兰成在一起,承受的一切兰成是否真正怜惜过?还是兰成从没有真爱过!也许她从爱的那一刻便已经知道生命中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所以纵使她知道她的爱情已如同生命这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依旧是留情了,留的毅然决然,义无反顾。而我又能说些什么呢?我也不过只是这场凄美爱情的观望者,无权参与亦无权遐想。我知爱玲,懂爱玲,又何必,又何须怪她……既然爱了,又何必问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只是当繁华落尽,温柔褪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她仍然是孑然一身的临水照花人。
爱玲说:“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岛。也许她真的是一个岛,我半生寻觅却也只是寻觅,她孤寂、荒凉、悲观,如同读她的文章,那样凄冷,纵使细节和美畅快,引人入胜,但主题永远悲观。我就是那样细细的读她品她,读灵均笔下的爱玲,品子静忆中的爱玲,回味他们眼中不同的爱玲。即使读忆各有不同,我也总知在我心中深藏着一个真正的爱玲,她有着和天下所有女人一样的敏感、细腻与深情,也有着生为女人却不枉为女人的独立与才华。
那心中深藏着真正爱玲的我又从《她从海上来》中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是读到了一份千疮百孔的爱情,还是一位没落贵族的传奇人生?或许都不是,也许我亦没有答案可言。可若真的非要我说出点什么,那么我只能说我读到的不过是一个民国世界的普通女人。她,孤寂、苍凉,如同三十年前的月亮陈旧而迷惘,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下的一滴泪珠,点点滴在我的心头上……
她从海上来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