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罗浮1300字
清晨缓步走来,游移不定的橘色丝带一扯,就荡起了万匹红丝绸,唤醒播撒晨曦的敲钟人。
未尝见此壮美景色,心生悠怡,欲言秋日胜春朝,日暖风凉。决定重拾旧忆,复游罗浮。
南下至罗浮山脚,未进山门,夹雾清风便袭入肺腑,好似乘风飘飞一般,意甚暇。抬步慢走,过素色石门,亭台楼榭、碧水清池、杂树怪藤,映入眼帘。
许久未深入青山,又新生一番风味,老木沟壑与青石垢缝中,苔痕褪了又生,挂着轻轻露水,实在是涤人心灵。微风与落叶,跌落于古朴石板上,安静闲适。
罗浮两千余年之沧桑,方铸成此华物胜景,引得千万风流人物聚之此地,赋诗题词。东坡先生适游罗浮,叹出一句广为流传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仍不够,再感道“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美景的确最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连杨万里来到东坡白鹤峰故居时,也不禁提笔一句“罗浮山色浓泼黛”。
我随心择了一条径道,走上石阶,石面粗糙而润湿,蕨草悄然从砖缝里探出脑袋。左侧是空明池水,这面镜子打磨得十分巧妙,映照的蓝天中竟有游鱼绕着云彩;右旁是块陡林,古树曲盘的根撑裂了泥土,碧叶里坠着长长的须条。不知它寂不寂寞,虽日日有旅客瞻仰,却终生立于径旁坚守这方沃土。
闻香火浸雾淡芳环绕,举头一望,大小亭庙如池中玉莲绽在山腰。来罗浮山不焚香拜佛总缺点什么,趁着在这山寂水清之地,感受下古人祈福的氛围,岂不妙哉?
越过一座拱桥,我便换道上山。约莫十五分钟,路道逐渐敞宽,耸立的的寺庙立于庭院之中,袅袅炊烟笼着庙前的香坛。
拈三柱轻燃的细香,走进庙中,佛像似有神或无心地望着远方,庙内人不语,一切都没有理由不让心静下来。立住脚步,面朝观音,就此闭眼鞠躬。顷刻间,时间洪流仿佛被拧成了一泓清泉,风在空中起舞奏乐,余音绕梁。
有时我挺羡慕古人的,他们在对佛、神的信仰中,将此时美好的意愿及对事物的追求由心袒露出来,正因这些简单纯真的思想,使得古代文明如此灿烂、浪漫。时岁变迁,我们的感悟愈来愈多,遗憾的是那份虔诚留得太少。
睁开眼,把香插进香坛,檀香随风远飘。希望佛能把我们的愿望寄向远方。
出庙,我继续沿一条蜿蜒的小道向上。路旁有许多驿站凉亭,总能看到几些老者,坐在石凳上,啜着苦茗,搓着棋子,谈笑风生,为罗浮小径添了几分豁达之气。父亲笑着侃道:“我以后若有这般闲情逸致,那就好了!”
走累了,我们挑了一个亭子休息。揩揩身上的汗,倚着木栏杆望向道外,闲云稍掩山脚之景,嶙峋怪石围筑崖壁,稀生奇树。
两千多年前,汉朝使人发现了这里,此后中原有人南下前来开发。葛洪等人在此建寺阐扬道教,引得各派僧人来修寺筑院,悟罗浮山水,兴罗浮文化。各界旅客名人慕名而至、络绎于途,感怀罗浮胜景。
脚下的路,掩不住千年锤炼的辉煌与魅力。这里没有六朝金粉的纷繁富丽,没有晨鼓暮钟的厚重肃穆,也没有钱塘春色的流翠滴红。罗浮不需粉黛雕饰的妆容,它以平川凡壑的踏实稳健征服世人;不需芙蓉夕醉的剪红刻翠,它以蓝神秀水的烟波画船笑迎游客;不需大夸其词宣扬自名,他以沧海桑田的历史光芒照耀四方。
人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寻觅,无非是个好的归宿,我尚有罗浮,岂不幸福?言尽,已日曜当头,不得不踏上归途。人间罗浮,气质正浓……
游罗浮字相关文章:
★ 游芦芽山250字
★ 游徂徕山300字
★ 游太姥山400字
★ 游沙湖300字
★ 游洋人街500字
★ 游罗浮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