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后遗症”700字
现在,有许多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们,都去美国上小学。都说美国教育“思维新奇”,挺好的,不料有些——应该说是绝大多数从那边回来的孩子,都换上了“留美后遗症”。这可不是什么病症,而是精神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名中国女孩Poncho在美国的班级里,老师问他们觉得哥伦布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结果,全班只有两个是说“喜欢”,理由是“他发现了新大陆”。然而,除了几位同学态度不认真外,其他同学全获了A等级。另外,在中国她基本上得不到表扬,在美国,她可是因为“数学太好”而被授予“小博士”称号。
以上事例,表现出了中美教育的不同之处。美国教育强调创造与想象、特长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则更加重视基础教育。这让我想起了我爸爸同事的儿子。他们家也是早早就移民去了加拿大,儿子今年17岁了,学习成绩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不会中文;但体育方面确实好的令人难以置信。他游泳已经考过了运动员级,教官说他可以当一名救生员了;滑冰更像是走路一般,收放自如。他也擅长拼装电器,手机啦电话啦,他都会拆、会安。这令我羡慕。
但我还是觉得,这两种教育都存在缺陷。中式教育固然不错,却抑制了想象空间;美式教育则过于忽视了基础的学习。就像瑞士人所说的:“一双球鞋,欧洲牌子,中国制造。中国人只拿20%的加工费用,价值80%的设计,你们做不到。”这句话的确有些直言不讳,我听着都有些难受,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制造”的泛滥,表面上似乎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黄腾达”;但只要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世界最顶级的品牌,没几个属于中国。我想或许正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对中国人的想象力打了一定折扣,从而造不出名牌货——没创意,哪来的产品?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一种更加完美、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中国诞生!
留美“后遗症”字相关文章:
留美“后遗症”700字
上一篇:怎样塑造一个良好班级的学习氛围
下一篇:你还有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