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800字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读《荆轲刺秦王》有感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荆轲,这位侠胆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的古代侠士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形象名垂千古。
荆轲,这位有情有义的刺客,具有刚毅的性格,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行刺之前准备信物时,他私见樊於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知以谋,从而“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使樊於期为之献身。荆轲之言辞、心计可见一斑。当荆轲与秦舞阳入秦见秦王时,秦舞阳色变振恐,而荆轲毫不慌乱,顾笑舞阳,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一席话使秦廷上下疑窦顿释,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得到缓解,令人拍案叫绝!
荆轲,是悲壮的壮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送别,击筑而歌,触景生情,千古绝唱。全军将士皆白衣冠,垂泪涕泣。这是何等的英雄气!这是何等的悲壮风!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荆轲这位绝尘而去的刺客,却终是,再也没有回头。
荆轲,是忠义的侠士。“荆轲有所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太子迟之,荆轲怒叱太子之语:‘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足以显现出他刚烈的性格。廷刺秦王,功败垂成,荆轲倚柱笑骂:“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尽管太子丹对他产生过怀疑,但荆轲对太子丹仍是忠心耿耿,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荆轲,是最壮烈的勇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荆轲刺秦王,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图穷匕见,秦王“绝袖惊起,还柱而走”,群臣猝而不知所措。这又是何等的壮烈!
荆轲,这位名垂千古的悲壮刺客虽然不知道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不晓得一人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但他的壮举绝不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江山社稷。正如司马迁所言:“其立意皎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其妄也哉”。荆轲反抗强暴,扶弱济困的精神和行为是后世千百万仁人志士的典范。
后记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天空闪烁着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