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火把节,观布朗歌舞。1100字
七月火把节,观布朗歌舞
每逢老年7月15日,纯朴热情的布朗族,总会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乾元广场上,点上篝火,围成一大圈,领头的几个吹起葫芦笙、笛子,后边的男女老少和着节拍打起歌,正确的说应该是跳舞吧,布朗民族是一个生来就会打歌的民族,歌词诙谐有趣,却很有哲理,舞蹈名称贴近生活如:“公鸡摆尾”、“进三退二歌”、“黄鼠狼掏峰子”等动作简单易学,现象生动,极具地方特色,此版本可能就姚关、摆?的布朗族所独有;人越来越多,一圈接一圈,有时还边边唱,如“妹山歌一唱,哥我就脚板痒;”大都都是现编现唱,词曲押韵,歌声大多倾诉男女思念之情;歌者词曲丰富,叙事抒情,舞者仪态大方,毫无忸怩之态。能歌者已不多了,大多是四十多岁以上,他们大多不识字,有的还是文盲,但从他(她的吟唱中,词语之丰富,比喻之形象生动,会令语言学教授汗颜吧。
每年广场的歌舞大多是民间自己组织的,姚关有好几家民间组织,各自有自己的场所,规模各自不同,曲调、歌舞也大不相同,但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玩”,这个“玩”用的好,每逢下午7、8点的样子,赶集回来的,做完家务的,背孙携女的都不约而同相约“玩”可罗。一直跳到10点左右,大汗淋漓,却毫无倦意,真叫我们这些年轻人汗颜,我妈就是其中之一,参加打歌队以来,身体好多了。
布朗族是一个特少民族,根据县志记载,他是一个施甸的一个本土民族,当地的布朗族还往往自称为“本(ben) 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服饰,主要聚居在施甸的摆朗、姚关的大寨一带,但住姚关的大多汉化了,衣、食、住、行、语言都与汉族无异了,摆朗的要好一些,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他们大多会讲两种语言,但生活还很贫困,如果要考察的话,建议以大中村一带为样本好些。
注:摆朗的布朗族是一个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但解放前是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到解放时据说在摆?找地主富农都是很难的,最后找了一个帮人家放高利贷的,当然还因为他家有一间瓦房。当时村民大多是佃农,虽然他们自己自称是“本人”,但土地却因为归还不了高利贷,抵押给放高利贷,当时放高利贷是合法的,而且大都与官府有勾结,如遇年成不好,到时归还不了本息,只好卖田卖地,都是很便宜的,最后只好变成了佃农。现在的情况好的多了,温饱大多已解决了,但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支持,这种情况很令人当忧的。姚关镇情况好一些,陡坡村的生活条件和孩子受教育情况要好得多。一个民族要发展,除了坚持民族的好传统,还应该做些什么吧!温总理说的:“一个民族要多一些仰望天空的人”。很有哲理的话。
敬请斧正邮箱:yzy518168@https://www.zuowendang.com
博乐 于2010-7-22
12:50
七月火把节,观布朗歌舞。字相关文章:
★ 观日全食300字
★ 观花展500字
七月火把节,观布朗歌舞。1100字
上一篇:六一节前的一件事
下一篇:互相尊重初三中学生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