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1500字
那是不久之前的七十年代,那是个狭隘的柔软的布满青苔的长江之南。天阴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灰,几声子规啼刚落,雨便悄然飘了下来。
少年就那么站在渡口,定定地望着烟雨蒙蒙中愈发棱角分明的北方。江南,太秀美了呵,秀美得只剩小楼东风、流水落花,只剩雨打芭蕉、淡月昏黄。身后土地的泪水仿佛这冷雨,在动荡中也终究酿不成他所向往的烈酒——那应当是仿佛汹涌于胸中的炙热,倾在杯中能漾出隐隐的赤色;那是只属于北方的气息,是怒发冲冠、长剑鸣匣,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于是,彼岸。
父亲生于武汉,长于江南,后来辗转定居在了济南。现在的他讲一口鼻音尚有些模糊的普通话,习惯面食和冷暖分明的干燥天气。近三十年的时光仿佛已把他身上来自南方的成分打磨殆尽,唯一打磨不去的是那已经渗进了皮肤里的古铜颜色。
那天,缠绵整日的细雨在黄昏渐止,之后是云开日出。父亲拉开纱窗,深吸一口气,默默望着天边的夕阳,半晌笑道:“这雨真好……就像江南一样啊。”
我便也一笑。——江南的雨我是知道的,父亲总是在雨天里向我提起,它们如丝如烟,朦胧而缠绵,仿佛离愁般剪不断理还乱。父亲说话的习惯我也是知道的,“江南”于他不只是个地名,更是个轻易不会动用的形容词,是必须郑重授出的至高荣誉。
印象中的江南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一言一行一颦一嗔都是轻轻的,眉目含笑,尽透着柔美与矜持;印象中的江南像是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没有太多的大红大紫,有的只是深深浅浅的黑灰白,默默地勾描出一片片潮湿的空气和一座座柔软的城池。
而印象来自父亲。每每父亲对我说起那里时总是微微眯起眼睛,语调和缓声音潮湿……久之,我对那个遥远陌生的长江之南的好奇,不觉中便成了莫名而执着的向往。
只是我不解,为什么事隔三十年,身处曾是自己所向往的不可置否的美景之中,父亲却仍旧执拗地思念着大江的另一边……
于是,望着仍凝视着窗外的父亲,我问:“爸,你说江南和济南,究竟哪个更美?”
父亲怔了怔,却是欲说还休。在夕阳的余晖里面,他不知所谓地微微笑了起来,轻轻摇摇头,却又转过身去,面朝南方——
我看到父亲的眸子被天边的火烧云映成了一片火红。
隐约有杜鹃的叫声远远传来。而黄昏依旧。
那个初夏,在令人沉醉的向往之中,我终于到了江南,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似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对江南如此念念不忘……
真的,江南比我想象中还要美。随便站在哪儿,满目皆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在那绿色之中,有淡淡阳光蒙蒙阴雨柔柔清风,有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中美到不可言状的西湖,有在夕阳中默然对坐了千百年的灵隐寺和飞来峰,有虎跑泉沏就的令人“三咽不忍漱”的龙井,有绵软和蔼的吴地口音,有阴天里石板上凝结的点点水滴,也有在每一个墙角里肆意蔓延着的青苔……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谁说不是呢。
于是我想,这该是我所向往的那个长江之南了罢。
可令我自己也惊诧莫名的是,区区二十天里,我总在暗暗计算着回程的日期,总是不经意地想起那个“平淡无奇”的济南——为什么到达了此岸的我,还是无法淡忘彼岸片刻,甚至,会思蜀而不乐?
那是我在江南的最后一夜。望着茫茫夜空中如丝如烟、仿佛离愁般剪不断理还乱的雨,不觉间,我想起了那个雨后的黄昏。
也许,济南的美和江南的美的确不尽相同;但,济南于我与江南于父亲并无不同,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因为那里见证了我们最美好的时光,留存着我们最珍贵的记忆;因为那里有我们所熟悉与深爱的一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只有回到那里,我们的血液才会停止沸腾……
那个雨夜,身处异地的我终于明白:这一切都只因为,父亲的江南和我的济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故乡。
不知为何,我想起了那天父亲温暖的笑容。
天明时分,雨已渐停了。打开窗子,清晨的风带着酝酿整夜的腥甜气息涌进室内,久久不肯散去。天边,一抹红色迅速地蔓延开来,霎时间点燃了所有的云朵。一只杜鹃不知自何处飞来,盘旋窗畔,啼声清越——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字相关文章:
★ 不如归去900字
★ 不如归去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