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开学课》观后感【三篇】
篇一
今天九月一号我观看了《开学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课堂小结,其中他说道:“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定的信念能推动我们的前进,也能指引我们的方向。只有认准目标,信念不疑,才能成功。”是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上向老红军学习自力更生,在学习上更应该学习老红军的精神,要认定学习目标不轻易放弃,这样才能学好。
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奶奶,原因很简单:贺捷生奶奶是当时最小的红军,才出生十八天就跟着红军参加长征了。而贺炳炎爷爷当时手中了子弹只能截肢,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没有麻药,情况又非常危急,于是医生向当地居民借了一把锯子,让他含着一块毛巾,就这样拉开了手术的帷幕,活生生地锯肢。在当时的战争时代,勇敢是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现在,和平年代,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就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
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来继承和扞卫。烈士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我们现在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将来我们一定是祖国的栋梁!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开学课》给我们上了生动的极具感染力的爱国教育。
篇二
今天我在学校的推荐下观看了CCTV1的《开学课——先辈的旗帜》,让我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和壮丽史诗。都说长征之路,是万水千山,更是万死千伤,长征是一部苦难史也是一部辛酸史。长征路上,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战士们的脚下处处都存在着危险,身边可能到处都有敌人的埋伏,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战士经常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而且缺吃少穿。不少红军吃的是草根、树皮甚至自己的腰带。或许每一步对于红军战士来说都十分艰难,或许每一天对红军战士来说都是度日如年。但是即便如此,红军战士们依然靠着必胜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这种艰难和困苦是我们今天无法体会与不能想象的。
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25军长征行程近一万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余里,红二方面军行程近二万里,各路红军长征的总行程约六万余里。如果没有一种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长征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回想当年红军战士徒步穿过茫茫草原,越过巍峨高山,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到了长征任务的结束。这之间,他们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引领下,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富强。我们生活在和平美好的年代,是多少战士用生命换来的,祖国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又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染成的呢?作为21世纪的文明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带着长征精神走好自己人生的长征路,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努力上进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哈尔滨市光华中学八年六班苏沫涵
篇三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父母的陪同下,我们共同观看了《开学课》这档栏目。
看完后使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在如今幸福生活的背后有怎样的辛酸与劳苦。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红军战士们用血与汗编制的奇迹!
节课是胡正先老爷爷向我们讲述当年过祁连山的情景:48天没有见到一口粮食,战士们脚上穿的鞋是用稻草编的草鞋。而有些战士什么也没有,只能赤脚走路,被三棱刺扎的满脚是血。可即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红军们坚定不移的决心。向目标前进,定能取得胜利!
第二节课贺陵生叔叔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父亲——贺柄炎将军。他十七岁时便用智慧一个人抓回四十七个俘虏。他三十二岁时因打仗右臂中了子弹。情势所迫,没办法。只好把他绑在一个木板上,用老百姓家中的锯子,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经历了2个多小时漫长的时间把胳臂锯了下来。这是凭着一个怎样的毅力啊!面对生死、面对疼痛、面对挫折,他却只是冷静面对,坚持不懈。这种精神是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
第三节课耿莹老奶奶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父亲耿彪的长征故事。那时环境恶劣,没有食物可吃。他们每人每天支持一颗黄豆来维持生命。一颗黄豆啊,谁能填饱肚子?但他们却做到了。这哪里只是一颗黄豆?更是一份决心、一份坚持、一份不屈!
第四节课航天员王亚平向我们讲述了航天训练时的艰苦。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是要有信念和不懈积累而成的。成功是属于那些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咬牙坚持,终会迎到前方的曙光!
“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不单是长征精神,更是每个人成功的奥秘。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彩虹?没有苦痛的经历,哪会尝到甘甜的滋味?让我们举起双手,接过先辈的旗帜;坚定信念,传承长征的精神;扬起风帆,寻找成功的彼岸!
历年《开学课》观后感【三篇】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