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聪”说起1600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文明古今的文化大国。从甲骨文到当今常用常写的楷书,这文字的变迁也可说是文化与历史的变迁。
造字是一个很长远的流程,古人造字的匠心独运真让我佩服!折服!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一个千古文明的礼仪之邦,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的文明古国,汉字演变到今天,对“聪”字也有千变万化的写法与表达方式,如:明,智,慧,敏等等。
“明”在字典中有八种解释,其中几种:明白,清楚;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看得清;懂得,了解等等。从字的结构而言,“日”“月”成明。日是光明的,月是明亮的,在此当中都能看得清,在此当中才能有游刃有余,有谁会期待在黑暗中度过呢?
“智”在字典中的解析为聪明。“知”“曰”才谓之“智”,顾名思义,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才可以算得上是聪明。关于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心知肚明才能在生活中自由的翱翔,诚实才是聪明,诚实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诚实,本着道德修养而言。
“慧”在字典中解释同“智”。从结构上看,“慧”由“彗”和“心”合成。彗是太阳系中的彗心,运行速度之快,公转周期之长,特显出快。将“快”嵌在“心”上,不言而喻,心运行快才成慧,才算聪明。然而,“慧心”与“彗星”正好是谐音,也构成了这样的巧合,这样的邂逅。造字者就将这天文现象与汉字及汉字的意思构成一体,不得不让我说,造字者有过人的本领,才能,才华之处和那善于观察思考的本能啊!
关于智慧,聪明的中国汉字数不胜数,不计其数,还有些不常见,不常用,不常写的字,甚至还有一些繁体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已经不翼而飞了,但是这些字都落于一个“聪”字,因为它们凝结了造字者的心血精力。
人常说,记忆事物(比如英语单词)要运用“眼,耳,口,手,脑”做到这五维便能记忆有心。当代,社交能力在生活中式占主导地位的,个人发展及前途都离不开集体。有言道:“要成才,先成人。”人际关系调理好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才能带动更多人来支持支持造就和领导众人来为更多人谋福利。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些司空见惯的哲理警句并不鲜见。谁能在生活中做到聪慧呢?
生活离不开集体,自己所用的不能都由自己提供,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里才是我们所谓的生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地理位置”是大众认可的,造字者将这些融入一个“聪”。
按先左后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首当其冲的耳朵必须听取周边的言论,有助于增强阅历,要听得进建议,好言,忠言,善言。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精明的洞察事物,不亏成为一个聪明人。于此,你会少掉许多麻烦。眼睛洞察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才有一根底线。这眼睛对人很重要,同样对于“聪”字也是不能丢掉的,难道有谁想成为肉体没有残缺但思想已经残疾的人吗?“明”在一定程度上归于“聪”字。
退居第三的嘴巴,就要动起来才行。一个良好的习惯——问。去问自己不明了,不知道的东西,这是人活在世上的本能,不然怎么会有不耻下问的典故呢?孔子不是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优秀或者妄自菲薄的认为自己很差,这样更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只会事得其反,所以说你得控制住自己的嘴巴。诚然,口是用来说(真)话的——诚实,大胆的言出其实,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是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说法吗?“知”“曰”为智,一个能说会道,出口成章,言之有理,出言投机,幽默风趣的人定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定会得到不错的口碑。于此,口对“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的肉体亦是。
别出心裁的古人将“心”字落于最后,无疑表明,明智的人从各方面接受到得信息是要思考的。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精彩片段都是留在结尾的,在最后时刻才能扣人心弦,才能受到观众的喜好,才能将观众的心牵着走。一场演唱会,一般将大牌儿留在最后,一般可以将在场的大多数观众留在最后,这样才有惊喜,才有看头。在学校每次开大型会议的时候,校长总是在最后做阐述,做总结。
心对“聪“的重要性也不例外,将的来的信息,有心运转,用心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不能漏掉的程序。众人皆知,电脑的运转速度直接关系到电脑本身的价值。而“慧”字对“聪”也有难解难分的情节。
哦!这时我才想起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民斯为下矣。”这是孔子的思想。的确,我们不能排除有天生就精明能干的人,但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学习才能真正的聪明啊!哪些先天聪明后天不努力学习,然而最后不能成才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古人造就了从文字陈述人性,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折服!古人的精明诠释了生活的一笔一画,表达着他们一点一滴的思想,那造字者可谓之“聪明”啊!可称之为汉字的母亲,文字的父亲。
造字者的思维从未停止过,思想从未退化过。为什么一个“聪”字偏偏去掉“耳”字成“总”,去掉其他部位都不能成字呢?造字者一直在精益求精。
如果在学习之中,工作之中,生活之中等等一系列之中,你都认为自己所谓的“眼,耳,口,脑”都做到位了,但还是很懵懂,预期的结果没达到,你不妨将“自己”的“耳朵”摘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静能生慧,思考是成功的必须。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个词儿“总结”,总结漏洞,总结经验,总结方法。。。。。。这是造字者在提醒你,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平凡的事也要深入思考,才能彻彻底底的明白这物,这事,这人。
在此笔者独以“聪”字来感知中国文化。
在此我叹息,因为古人有我难以超越的思维;在此我欢喜,因为身为一个炎黄子孙我感到荣幸;在此我骄傲,因为五千年的文化,是在神州大地上孕育的。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历史的进取,文化的演变是历经沧桑而来,是古人们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给我们晚辈留下的,永远值得我们探索的财富。就单凭这一个“聪”字而言,这咬文嚼字还真有意思,让人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众多的成语当中有许多也表达着智慧,譬如;耳明手快,耳灵目精,胸有成竹,口直心快等等等等,无一诠释不了这聪明是何等珍贵,这中国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
生活要去发现,乐趣要去寻觅。而今,正四方的汉字是值得我们炎黄子孙骄傲的.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不像他们的字A就是A,B就是B,A加B再也不能成字儿了,也许这也是汉字受青睐的原因吧!我想在他们真正弄清一个汉字的真谛时,也会像笔者这样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原来汉字是这么的有魅力,汉字是那么的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当他们和笔者一样看透这“聪”也会和笔者一样感叹:原来中国的祖先是那样的聪慧啊!
从“聪”说起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