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社会所需和当代大学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质所做的调研
更新时间: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XX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比XX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XX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XX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
种种数据表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在不断攀升。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的夹缝中,各高校如何利用自己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全面适应社会所需、企业所求;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天赋才干及专业知识,培养自己成为新型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其自身价值;企业如何依据其实际发展要求及需求评定其人力资源配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与社会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相生相克的,针对企业文化的实际需求,当代高校学生以怎样的意识形态、素质及技能提升自己影响力,争创个人品牌效应也成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我们做此“社会所需和当代大学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质”调研就是基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共通性,通过调查研究努力寻求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新起点,以缓解严峻就业形式所带来的困扰,把学生从思想的泥沼中解放出来。
一、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二、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3、学校学生怎样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打开就业渠道
“面对就业机会,你不去,自有人去!”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每个人必须做好应对就业的各种准备,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
3.1塑造自我
1、巩固自己的知识、技能层面
从XX届毕业生的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呈现以下趋势: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其他的省会城市较为青睐,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该地区对人力的需求,区域性人力资源供给矛盾显著。
2、转变观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认识也日趋理性。但大多毕业生期望值都非常的高,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国企、外企、私营企业,可见大学生就业选择上还在“过独木桥”,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企业对大学生现在户籍、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等非专业要求的偏见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然而大学生对企业的规模、地区、性质的选择上是还有不少的偏见。
3、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现在的大学生或许专业技能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不错,但个人修养不见得有多少人会注重。
4、注意积累工作经验
对于一个大学生说,在校学的都是以理论为主,操作大多只是一种形式,一次实训下来,能够有一半人的懂得、清楚、明白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这样只有理论而缺乏了操作经验的学生,毕业了哪来的工作经验之谈,利用课余时间在外上班的同学,若以后毕业自己从事的就是自己所做的工作,那也是一件好事,但若不是,就只能是当课余赚钱了。经验充其量也就是去社会上适应过。
5、加强对工作适应能力
往往很多大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特别长,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其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导致心理不平衡所引发的适应不良现象。
3.2建议
1、树立及时就业的观念,从硬、软件等各方面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工作十分不到位,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过求职经历,只有7.33%的学生有过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大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组织的招聘,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
2、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盲目追求经济条件
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国企”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同时,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而就在大学生都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跑时,他们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专业与职位是否对口不介意,这相对扩大了企业以及毕业生的选择范围。我们认为,只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在求职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3、能力技术是条件,品德应该是基础
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学生一味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十分容易打击企业的积极性。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突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4、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及时、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学校、毕业生、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3.3要求
站在企业的角度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七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1、首先要自信,要坚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要像斯托克代尔悖论所说那样,要具有这样的自信:用心学习、勤于思考,就能够做到:办法总比问题多。
2、其次要认同企业文化及理念。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你到了一个企业,如果你想在那里好好干,就要用这个理念和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一个大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适应和融入的基础。
3、在企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发展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要相互依存。要有这样一个思路,企业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我能做什么,我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我才能做出我应该做的和我能做的。要相信只要具有企业需要的东西,就会有你发光有你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持续发展,都已树立了以人为本,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同步发展。会想方设法去做到这一点。
4、对岗位的兴趣和对事业追求的内在动力。作为企业一般会根据你个人的专业或特长安排你的岗位,能否成功或很快地进入角色这就要看个人对岗位的兴趣,是作为一个饭碗还是作为事业(我想做一点事和我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了)是两种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动力。
5、要具有团队精神,要有有效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较快进入角色.
6、创新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创新能产生活力,善于思考,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7、学习能力.将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
种种数据表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在不断攀升。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的夹缝中,各高校如何利用自己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全面适应社会所需、企业所求;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天赋才干及专业知识,培养自己成为新型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其自身价值;企业如何依据其实际发展要求及需求评定其人力资源配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与社会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相生相克的,针对企业文化的实际需求,当代高校学生以怎样的意识形态、素质及技能提升自己影响力,争创个人品牌效应也成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我们做此“社会所需和当代大学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质”调研就是基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共通性,通过调查研究努力寻求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新起点,以缓解严峻就业形式所带来的困扰,把学生从思想的泥沼中解放出来。
一、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二、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3、学校学生怎样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打开就业渠道
“面对就业机会,你不去,自有人去!”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每个人必须做好应对就业的各种准备,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
3.1塑造自我
1、巩固自己的知识、技能层面
从XX届毕业生的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呈现以下趋势: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其他的省会城市较为青睐,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该地区对人力的需求,区域性人力资源供给矛盾显著。
2、转变观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认识也日趋理性。但大多毕业生期望值都非常的高,都对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国企、外企、私营企业,可见大学生就业选择上还在“过独木桥”,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企业对大学生现在户籍、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等非专业要求的偏见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然而大学生对企业的规模、地区、性质的选择上是还有不少的偏见。
3、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现在的大学生或许专业技能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不错,但个人修养不见得有多少人会注重。
4、注意积累工作经验
对于一个大学生说,在校学的都是以理论为主,操作大多只是一种形式,一次实训下来,能够有一半人的懂得、清楚、明白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这样只有理论而缺乏了操作经验的学生,毕业了哪来的工作经验之谈,利用课余时间在外上班的同学,若以后毕业自己从事的就是自己所做的工作,那也是一件好事,但若不是,就只能是当课余赚钱了。经验充其量也就是去社会上适应过。
5、加强对工作适应能力
往往很多大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特别长,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其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导致心理不平衡所引发的适应不良现象。
3.2建议
1、树立及时就业的观念,从硬、软件等各方面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工作十分不到位,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过求职经历,只有7.33%的学生有过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大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及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组织的招聘,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
2、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盲目追求经济条件
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国企”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同时,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而就在大学生都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跑时,他们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专业与职位是否对口不介意,这相对扩大了企业以及毕业生的选择范围。我们认为,只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在求职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3、能力技术是条件,品德应该是基础
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学生一味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十分容易打击企业的积极性。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突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4、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能及时、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学校、毕业生、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3.3要求
站在企业的角度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七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1、首先要自信,要坚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要像斯托克代尔悖论所说那样,要具有这样的自信:用心学习、勤于思考,就能够做到:办法总比问题多。
2、其次要认同企业文化及理念。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你到了一个企业,如果你想在那里好好干,就要用这个理念和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一个大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适应和融入的基础。
3、在企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发展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要相互依存。要有这样一个思路,企业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我能做什么,我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我才能做出我应该做的和我能做的。要相信只要具有企业需要的东西,就会有你发光有你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持续发展,都已树立了以人为本,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同步发展。会想方设法去做到这一点。
4、对岗位的兴趣和对事业追求的内在动力。作为企业一般会根据你个人的专业或特长安排你的岗位,能否成功或很快地进入角色这就要看个人对岗位的兴趣,是作为一个饭碗还是作为事业(我想做一点事和我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了)是两种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动力。
5、要具有团队精神,要有有效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较快进入角色.
6、创新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创新能产生活力,善于思考,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7、学习能力.将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
结合社会所需和当代大学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质所做的调研相关文章:
结合社会所需和当代大学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质所做的调研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网页美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板
下一篇: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