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
更新时间:
为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农业部决定从20*年起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
一、指导思想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遵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律,准确把握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和发展所处阶段及其特征,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产业链条对接和延伸,培育知名品牌,积极推进产业整体开发,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二、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全面提升产业带的规模化建设,提高产业整体开发水平,实现“四个促进”:
——促进产业聚集。产业链条进一步有效对接和延伸,产业带内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进一步协调发展,订单农业面积年均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农产品加工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
——促进生产上规模。产业带的生产集中度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促进产品上档次。优质化率年均提高3~6个百分点,90%以上的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促进服务上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检测能力能够满足现有国家标准的要求,检测参数在现有基础上年均提高10%,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8%以内,农产品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年,选择8个产业带进行重点推进,即:黄淮海中强筋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等产业带。
三、主要任务
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产业整体开发,在促进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知名品牌带动上下功夫。
(一)提高良种覆盖率
围绕提高良种覆盖率和集约化供种水平,在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高”甘蔗的产业带,建设完善一批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步伐;在柑橘、苹果产业带建设一批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使新发展和改造的果园实现无病毒化;在奶牛产业带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加快品种改良;在出口水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种质*保护及原良种繁育场,提高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能力。
(二)提升标准化水平
在产业带内选择100个重点县市,建设一批生产(养殖)基地,主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加强标准培训,推动标准入户,进一步推进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把生产(养殖)基地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延伸产业链条
立足产业整体开发,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加工企业,加大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增强保障能力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方式,推广一批节约*,降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加强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一批基层检验检测机构;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体系,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基层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五)培育知名品牌
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名牌开发策略,帮助企业搭建国内外市场营销平台,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商标和品牌。
四、重点工作
(一)推介一批优良品种
小麦重点推广藁9415、豫麦34、郑麦9023、济麦20等中强筋专用品种;水稻主推空育131、垦稻11号、垦稻6号、01562等优良品种;棉花主推新路早19号、21号、24号及中棉所35号、41号、43号等优良品种;苹果主推美国8号、藤木1号、嘎拉、元帅系、新红星、红富士、秦冠、粉红女士、国光、澳洲青苹等优良品种;柑橘主推早熟温州蜜柑、椪柑、蕉柑、脐橙、柚类、杂柑类等优新适宜品种;甘蔗主推新台糖16号、22号、台优、新台糖25、26和27号、桂糖21号、桂引9号、粤糖93/159和赣蔗18号等优良品种;奶牛重点推广荷斯坦奶牛;出口水产品重点推广对虾、贝类和藻类等优良品种。
(二)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
选建、改造、升级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其中:新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个、小麦改良分中心2个、区域技术创新中心4个、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11个、续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8个;新建水稻改良分中心1个、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个、区域技术创新中心2个,续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个;新建棉花改良分中心1个、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个、棉花原原种基地1个、天然彩色棉花良种产业化基地1个;新建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3个;新建柑橘良种繁育基地4个;新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1个;新建奶牛良种场3个,建设一批对虾、扇贝、蛤、梭子蟹、牡蛎、皱纹盘鲍、裙带菜和海带良种场。
(三)制修订50项标准,建设100个生产基地
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规划》,重点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通过实施优粮工程、粮棉油糖基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专项等,重点建设100个农产品原料生产(养殖)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其中:在黄淮海中强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建设26个生产基地,在三江平原水稻产业带建设41个生产基地,在新疆棉花产业带建设3个生产基地,在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建设1个生产基地,在桂中南“双高”甘蔗产业带建设1个生产基地,在东北奶牛产业带建设3个生产基地,在8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内建设2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四)推选产业带建设50个典型县,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8个产业带核心区内,推选产业带建设50个典型县;选择一批较为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以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一次现场观摩会,参观洛川苹果产业带建设成果,学习陕西促进苹果产业集聚经验。
(五)推广一批关键技术
在专用小麦、水稻和棉花产业带重点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双高”甘蔗、柑橘、苹果产业带重点推广一批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产后处理技术;在奶牛产业带,加快推广人工受精、胚胎移植、配方饲料、规范化饲养和鲜奶收集与运输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出口水产品产业带重点推广一批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在产业带内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联户和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在8个产业带优先开展以“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
(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监督检测机构。其中,在黄淮海小麦产业带建设3-5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
(七)加强疫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
全面完成东北奶牛和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产业带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黄淮海小麦产业带建设一批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快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非疫区建设,新建8个监测站。
(八)开展品牌认定和推介工作
继续开展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制定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起草《中国名牌产品评选认证办法》,通过组织参展、媒体宣传、开设专柜等办法,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举办第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奥运经济论坛”,开展产品展示、引资交流、交易洽谈、产品推介、技术讲座等活动,向奥运会组委会市场部推荐一批名优产品。
五、行动原则
(一)遵循发展规律,分类指导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在正确把握产业带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产品的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克服产业结构雷同,选择最佳产品开发技术路线,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带持续健康发展。
(二)把握阶段特点,重点突破
针对规模扩张阶段的特点,重点解决品质不优、服务水平不高、产品销路不畅、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衔接不紧等问题,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带建设质量。
(三)加强政策引导,扶优扶强
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服务等政策,对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大户,以及产业带发育较成熟的县市予以重点倾斜,促进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
(四)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发挥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创新建设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措施
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进展、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推进产业带建设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等,针对不同产品的典型区域,组织部内有关司局及专家分片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对策措施。
(二)整合现有*
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要求,适当整合我部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8个优势产业带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益。
(三)建立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
依托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专家的作用,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生产与科研相互配合、协调互动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总结交流和扩大宣传
及时总结交流各地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同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专栏,在农民日报上开辟专版,组织系列宣传报道,推广各地产业带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七、责任分工
按照任务落实到司局、责任到处、工作到人的要求,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
(一)负责人
张宝文副部长、朱保成组长总体负责本行动的组织实施。
(二)牵头单位
发展计划司总牵头,负责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协调落实建设措施。牵头责任人杨坚,邓庆海协助,具体工作由计划司发展处胡元坤、王晋臣负责,投资处、行业一处、行业二处、*区划与开发处、监管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三)参与单位
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财务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乡镇企业局、渔业局等司局在各自的职责内负责相关工作,明确责任处室、责任人。相关责任司局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协助配合单位。
(四)具体责任分工
1.提高良种覆盖率。该项活动中推介一批优良品种由科技教育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由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2.提升标准化水平。该项活动中制修订一批生产标准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建设100个生产基地由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3.延伸产业链条。该项活动中召开现场观摩会由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具体负责,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推选50个产业带建设典型县由发展计划司负责,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财务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乡镇企业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4.增强保障能力。该项活动中推广一批关键技术由科技教育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负责,发展计划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加强疫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由发展计划司负责,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5.培育知名品牌。该项活动中品牌认定和原产地保护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负责,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财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乡镇企业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推介一批知名品牌由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财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乡企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一、指导思想
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遵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律,准确把握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和发展所处阶段及其特征,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产业链条对接和延伸,培育知名品牌,积极推进产业整体开发,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二、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全面提升产业带的规模化建设,提高产业整体开发水平,实现“四个促进”:
——促进产业聚集。产业链条进一步有效对接和延伸,产业带内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进一步协调发展,订单农业面积年均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农产品加工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
——促进生产上规模。产业带的生产集中度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促进产品上档次。优质化率年均提高3~6个百分点,90%以上的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促进服务上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检测能力能够满足现有国家标准的要求,检测参数在现有基础上年均提高10%,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8%以内,农产品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年,选择8个产业带进行重点推进,即:黄淮海中强筋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等产业带。
三、主要任务
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产业整体开发,在促进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知名品牌带动上下功夫。
(一)提高良种覆盖率
围绕提高良种覆盖率和集约化供种水平,在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高”甘蔗的产业带,建设完善一批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步伐;在柑橘、苹果产业带建设一批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使新发展和改造的果园实现无病毒化;在奶牛产业带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加快品种改良;在出口水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种质*保护及原良种繁育场,提高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能力。
(二)提升标准化水平
在产业带内选择100个重点县市,建设一批生产(养殖)基地,主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加强标准培训,推动标准入户,进一步推进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把生产(养殖)基地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延伸产业链条
立足产业整体开发,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加工企业,加大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增强保障能力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方式,推广一批节约*,降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加强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一批基层检验检测机构;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体系,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基层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五)培育知名品牌
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名牌开发策略,帮助企业搭建国内外市场营销平台,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商标和品牌。
四、重点工作
(一)推介一批优良品种
小麦重点推广藁9415、豫麦34、郑麦9023、济麦20等中强筋专用品种;水稻主推空育131、垦稻11号、垦稻6号、01562等优良品种;棉花主推新路早19号、21号、24号及中棉所35号、41号、43号等优良品种;苹果主推美国8号、藤木1号、嘎拉、元帅系、新红星、红富士、秦冠、粉红女士、国光、澳洲青苹等优良品种;柑橘主推早熟温州蜜柑、椪柑、蕉柑、脐橙、柚类、杂柑类等优新适宜品种;甘蔗主推新台糖16号、22号、台优、新台糖25、26和27号、桂糖21号、桂引9号、粤糖93/159和赣蔗18号等优良品种;奶牛重点推广荷斯坦奶牛;出口水产品重点推广对虾、贝类和藻类等优良品种。
(二)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
选建、改造、升级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其中:新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个、小麦改良分中心2个、区域技术创新中心4个、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11个、续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8个;新建水稻改良分中心1个、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个、区域技术创新中心2个,续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个;新建棉花改良分中心1个、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个、棉花原原种基地1个、天然彩色棉花良种产业化基地1个;新建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3个;新建柑橘良种繁育基地4个;新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1个;新建奶牛良种场3个,建设一批对虾、扇贝、蛤、梭子蟹、牡蛎、皱纹盘鲍、裙带菜和海带良种场。
(三)制修订50项标准,建设100个生产基地
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规划》,重点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通过实施优粮工程、粮棉油糖基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专项等,重点建设100个农产品原料生产(养殖)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其中:在黄淮海中强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建设26个生产基地,在三江平原水稻产业带建设41个生产基地,在新疆棉花产业带建设3个生产基地,在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建设1个生产基地,在桂中南“双高”甘蔗产业带建设1个生产基地,在东北奶牛产业带建设3个生产基地,在8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内建设2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四)推选产业带建设50个典型县,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8个产业带核心区内,推选产业带建设50个典型县;选择一批较为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以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一次现场观摩会,参观洛川苹果产业带建设成果,学习陕西促进苹果产业集聚经验。
(五)推广一批关键技术
在专用小麦、水稻和棉花产业带重点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双高”甘蔗、柑橘、苹果产业带重点推广一批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产后处理技术;在奶牛产业带,加快推广人工受精、胚胎移植、配方饲料、规范化饲养和鲜奶收集与运输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出口水产品产业带重点推广一批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在产业带内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联户和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在8个产业带优先开展以“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
(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监督检测机构。其中,在黄淮海小麦产业带建设3-5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
(七)加强疫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
全面完成东北奶牛和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产业带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黄淮海小麦产业带建设一批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快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非疫区建设,新建8个监测站。
(八)开展品牌认定和推介工作
继续开展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制定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起草《中国名牌产品评选认证办法》,通过组织参展、媒体宣传、开设专柜等办法,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举办第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奥运经济论坛”,开展产品展示、引资交流、交易洽谈、产品推介、技术讲座等活动,向奥运会组委会市场部推荐一批名优产品。
五、行动原则
(一)遵循发展规律,分类指导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在正确把握产业带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产品的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克服产业结构雷同,选择最佳产品开发技术路线,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带持续健康发展。
(二)把握阶段特点,重点突破
针对规模扩张阶段的特点,重点解决品质不优、服务水平不高、产品销路不畅、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衔接不紧等问题,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带建设质量。
(三)加强政策引导,扶优扶强
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服务等政策,对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大户,以及产业带发育较成熟的县市予以重点倾斜,促进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
(四)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发挥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创新建设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措施
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进展、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推进产业带建设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等,针对不同产品的典型区域,组织部内有关司局及专家分片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对策措施。
(二)整合现有*
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要求,适当整合我部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8个优势产业带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益。
(三)建立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
依托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专家的作用,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生产与科研相互配合、协调互动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总结交流和扩大宣传
及时总结交流各地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同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专栏,在农民日报上开辟专版,组织系列宣传报道,推广各地产业带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七、责任分工
按照任务落实到司局、责任到处、工作到人的要求,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
(一)负责人
张宝文副部长、朱保成组长总体负责本行动的组织实施。
(二)牵头单位
发展计划司总牵头,负责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协调落实建设措施。牵头责任人杨坚,邓庆海协助,具体工作由计划司发展处胡元坤、王晋臣负责,投资处、行业一处、行业二处、*区划与开发处、监管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三)参与单位
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财务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乡镇企业局、渔业局等司局在各自的职责内负责相关工作,明确责任处室、责任人。相关责任司局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协助配合单位。
(四)具体责任分工
1.提高良种覆盖率。该项活动中推介一批优良品种由科技教育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由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2.提升标准化水平。该项活动中制修订一批生产标准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建设100个生产基地由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3.延伸产业链条。该项活动中召开现场观摩会由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具体负责,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推选50个产业带建设典型县由发展计划司负责,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财务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乡镇企业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4.增强保障能力。该项活动中推广一批关键技术由科技教育司具体负责,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负责,发展计划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加强疫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由发展计划司负责,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兽医局、农垦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5.培育知名品牌。该项活动中品牌认定和原产地保护由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具体负责,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财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乡镇企业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推介一批知名品牌由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财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业司、农垦局、乡企局、渔业局等司局配合。
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相关文章:
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农业部决定从20*年起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一、指导思想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2022联通话务员年度总结
下一篇:医院急诊科202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