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是衡量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了经济总量,改善了产业结构,服务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及时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为打造活力、实力、魅力新沂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研究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剖析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我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路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供领导参考。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基础、金融房地产为支撑、旅游休闲为亮点”的产业架构,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XX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服务富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改善了投资环境,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并成为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XX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XX年相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达到37.1%,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XX年服务业国、地税收入分别突破亿元大关,达1.18亿元和1.4亿元,分别增长7.2%和31.8%,占全县税收比例达40.58%。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约占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9%。XX年1-5月份,预计实现增加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XX年,我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8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596.3万吨,货运周转量460290.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5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4543.6万人公里。今年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8家,1-5月份,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89.2万吨,货运周转量271460.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1%,完成客运量44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570.5万人公里,比去年增长39%,现代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
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许多县外具有一定实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商业集团如:东方、百姓、金鹰、百成汇等纷纷入驻我县,抢滩占领市场。我县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推进,下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持续攀升,为拉动我县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5月份,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279台部,销售金额1.47亿元,补贴资金0.1911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6.21%。全县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8.6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13.3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35亿元,同比增长29.08%,商贸流通已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科技信息业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1-5月份,我县邮电业务总收入4422万元,同比增长13.6%。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8万户,移动用户达到12.11万户,宽带用户达到5.08万户;1-3月份累计申请授权28项,专利60项,同期递增81.82%,从事科技成果研究的厂办、民办科研信息机构87家。科技信息业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
房地产产业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XX年,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25.2%,全县新上房地产开发项目38个,开发面积83.57万㎡,同比增长31.7%,销售面积23.1万㎡,销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45%。进入XX年以来,随着我县《鼓励低收入家庭进城购买商品房》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开发更加火爆,1-5月份审批129万㎡,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1个,开发面积49万㎡,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10万㎡。
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间参与、多方受益”的旅游开发模式,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优势产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确立了“打文化牌、唱生态戏”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已建成开放景区10处,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4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打造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品牌。到沂南“逛汉街、游竹泉、受教育、泡温泉”已成为一张名片。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8亿元,增长230%,全县服务业产值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5亿元,增长18%。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金融保险产业稳步发展。随着临商银行入驻沂南,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27家,各种与金融机构发生业务的中小担保民间融资机构7家。1-4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3.34亿元,同比增长6.1%。保费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38%。
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加大。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城乡电网改造、房地产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投资成倍增长,竹泉、汤泉、诸葛亮城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今年1-5月份,全县3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4.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2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6亿元。服务业投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偏小。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三是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制约因素
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我县城镇化进程较慢,目前县城城区人口仅为15万人,人口集聚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我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绝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远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将成为沂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
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gdp将从XX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2022年,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市场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车产业园、制鞋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的建设,沂南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机遇。
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XX年我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依托工业产业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间内,工业产业化将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流,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要正确处理工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依托工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等级,形成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突出服务业为第二产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力度。依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交通、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构筑完整的、统一的和竞争性强的资源配置市场平台。
2、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要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进行改造提升。对这些传统行业要通过创新,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引进品牌企业,转变只注重物质层面的传统经营理念,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第三,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集聚城市要素,在县城西部继续加大汉城建设的同时,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规划一片欧式建筑群,达到“古洋”结合,升华城市影响力,加快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使进城农民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享有同等权力。第三,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进一步促使农民到城市、到城镇落户,不断扩大小城镇服务消费群体,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4、加快培育服务业大企业集团,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大企业集团方面,要拓宽思路,可以探索性地去尝试。如依托电动车、石英砂、肉类、蔬菜等产业集聚和交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以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的物流型大企业集团。
5、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育,着力推进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当前,我县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城市化深入推进的现实,迫切需要大批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大“招智引才”力度,研究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让其安居创业。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选送一批可塑性强,善于经营的优秀青年到著名院校、企业进行深造,使其尽快成长。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基础、金融房地产为支撑、旅游休闲为亮点”的产业架构,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XX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服务富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改善了投资环境,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并成为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XX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XX年相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达到37.1%,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XX年服务业国、地税收入分别突破亿元大关,达1.18亿元和1.4亿元,分别增长7.2%和31.8%,占全县税收比例达40.58%。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约占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9%。XX年1-5月份,预计实现增加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XX年,我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8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596.3万吨,货运周转量460290.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5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4543.6万人公里。今年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8家,1-5月份,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89.2万吨,货运周转量271460.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1%,完成客运量44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570.5万人公里,比去年增长39%,现代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
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许多县外具有一定实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商业集团如:东方、百姓、金鹰、百成汇等纷纷入驻我县,抢滩占领市场。我县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推进,下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持续攀升,为拉动我县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5月份,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279台部,销售金额1.47亿元,补贴资金0.1911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6.21%。全县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8.6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13.3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35亿元,同比增长29.08%,商贸流通已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科技信息业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1-5月份,我县邮电业务总收入4422万元,同比增长13.6%。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8万户,移动用户达到12.11万户,宽带用户达到5.08万户;1-3月份累计申请授权28项,专利60项,同期递增81.82%,从事科技成果研究的厂办、民办科研信息机构87家。科技信息业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
房地产产业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XX年,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25.2%,全县新上房地产开发项目38个,开发面积83.57万㎡,同比增长31.7%,销售面积23.1万㎡,销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45%。进入XX年以来,随着我县《鼓励低收入家庭进城购买商品房》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开发更加火爆,1-5月份审批129万㎡,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1个,开发面积49万㎡,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10万㎡。
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间参与、多方受益”的旅游开发模式,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优势产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确立了“打文化牌、唱生态戏”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已建成开放景区10处,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4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打造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品牌。到沂南“逛汉街、游竹泉、受教育、泡温泉”已成为一张名片。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8亿元,增长230%,全县服务业产值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5亿元,增长18%。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金融保险产业稳步发展。随着临商银行入驻沂南,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27家,各种与金融机构发生业务的中小担保民间融资机构7家。1-4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3.34亿元,同比增长6.1%。保费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38%。
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加大。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城乡电网改造、房地产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投资成倍增长,竹泉、汤泉、诸葛亮城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今年1-5月份,全县3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4.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2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6亿元。服务业投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偏小。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三是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制约因素
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我县城镇化进程较慢,目前县城城区人口仅为15万人,人口集聚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我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绝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远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将成为沂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
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gdp将从XX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2022年,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市场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车产业园、制鞋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的建设,沂南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机遇。
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XX年我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依托工业产业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间内,工业产业化将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流,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要正确处理工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依托工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等级,形成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突出服务业为第二产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力度。依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交通、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构筑完整的、统一的和竞争性强的资源配置市场平台。
2、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要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进行改造提升。对这些传统行业要通过创新,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引进品牌企业,转变只注重物质层面的传统经营理念,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第三,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集聚城市要素,在县城西部继续加大汉城建设的同时,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规划一片欧式建筑群,达到“古洋”结合,升华城市影响力,加快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使进城农民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享有同等权力。第三,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进一步促使农民到城市、到城镇落户,不断扩大小城镇服务消费群体,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4、加快培育服务业大企业集团,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大企业集团方面,要拓宽思路,可以探索性地去尝试。如依托电动车、石英砂、肉类、蔬菜等产业集聚和交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以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的物流型大企业集团。
5、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育,着力推进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当前,我县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城市化深入推进的现实,迫切需要大批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大“招智引才”力度,研究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让其安居创业。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选送一批可塑性强,善于经营的优秀青年到著名院校、企业进行深造,使其尽快成长。
县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县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是衡量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采取了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机器设备转让合同格式
下一篇:直接特许经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