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日志 第八天
“‘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课堂阅读”课题研究的“高效”如何落实
学校语文组申报了市级课题“‘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课堂阅读”,课题研究了一段时间,很多老师在“读”“品读”、“感悟”这三个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落实“高效”课堂这方面,还在摸索着。这里我就“‘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课堂阅读课题研究”的“高效”如何落实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二、“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去分析和落实
一是学生层面看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的过程、效果,是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我们让学生不断反思:一节课,我独立思考了吗?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为此,就要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
二是教师层面看“三让”,即能让学生想的让学生想,能让学生做的让学生做,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说,要始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引导教师反思: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中间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三、“朗读”怎样达到“高效”
朗读要达到“高效”,就要创设情境,要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使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情感的文章很多,许多写景、抒情、场面描写的文章都很适用。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带进“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身边,真切体会他们的热情好客;把他们带进“美丽的南国的树”旁,去领略那众鸟翻飞的奇特壮观的景象,真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把他们带进“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队伍中,与群众同期盼共哭泣,真切体会总理的崇高和伟大……从学生们稚嫩的双眼中,可以读出的是激动、赞美、感叹……这时再让他们去感悟,草原的宽广、秀美,大榕树的奇特、壮观,总理的崇高和伟大,以及文章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就变得容易多了。
记叙文中有许多对人物外貌的描写,直接让学生读出情感是很难的。如在《丰碑》这一课中,对冻僵的军需处长有一段文字描写得很详细,如果按照课文顺序直接读,效果很不理想。教师要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充分感悟作者所要烘托的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返回来读这一段,这时学生的感知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冻僵的军需处长为什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那么镇定、安详?为什么作为军需处长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崇敬、悲痛之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时的声音再不是平铺直叙了,而是低婉中带着崇敬,舒缓中表现出敬仰,多么可亲可敬的军需处长呀,那种一心为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那种来自心灵的声音已经从口中流淌了出来。
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词语、句段,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些语句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需要温暖啊,她只有在临死时才能得到温暖,得到幸福,可见她所在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对小女孩产生的深深同情和对那个社会的无比憎恨已经使每个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品读”怎样达到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有效品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奠定基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教材不进行准确深入地钻研就上课,是造成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我们要使学生有感悟,自己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自己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我们老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从这一点上说,准确解读文本,至关重要。
在《凡卡》一课教学中,很多老师把品读的重点放在信的内容上,只顾引导学生品读凡卡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而忽视了课文插叙部分的品读,那么就造成学生感悟上的偏差:学生认为凡卡在城里生活很苦,但在乡下爷爷那里很快乐。实际上处于社会底层的凡卡在城里是死路一条,在乡下的日子也是过不下去,这一点只要仔细品读文中的插叙部分就能体会到。在插叙部分,写了爷爷巡夜的情景和祖孙俩砍圣诞树的经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爷爷是守夜人,凡卡的童年生活中甚至没有一个小伙伴。在严寒的季节,凡卡几乎冻僵了,但还要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爷爷也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把唯一的小孙孙送走。如果教材把握不到位,学生的品读必然肤浅,感悟停留在浅层次。
2 、抓住重点:合理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每一篇文本都有它的使命,有它承载的东西,大块上说就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讲读一篇课文时如果面面俱到,势必会造成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合理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文中关键之处、精彩之笔深入品读,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合理确定可是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一课一得;要因文而异,区别对待;要优化程序:找准品读着力点;要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要落实拓展点等等。
五、“高效课堂” 需要师生配合共同打造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他们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则会促进高效课堂的落实。它们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
“以读为本,品读感悟”高效课堂的打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老师们创新以前的教学理念,弄清楚“高效”的真正意义,弄清楚如何一步步去开展。
跟岗日志 第八天相关文章:
跟岗日志 第八天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