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关技巧浅谈
一位业内友人表示,“从公关价值链上看,公关的应变和客户对公关的理解、媒体对自身的要求、公关业的自律和专业水准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因为‘公共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介于多方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和手段。”
“客户”变得更“实际”直接导致了公关公司的运营艰难。近来笔者听到不少公关友人的抱怨,也深切感受到公关人所处环境的“水深火热”。公关该如何“变”?据笔者观察,金融危机、市场转淡下客户对“销量至上”的渴求变得极为迫切,这迫使许多公关公司不得不面临从传统的“品牌公关”向“营销公关”转换的难题。在此之下,公关如何“变”或许可从以下展开思考:
1、识时务,正确认识客户需求的变化。市场营销4p理论中公关只是promotion一环(包括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四个手段中的一个,而公关之于营销的最大作用在于提升品牌而非促销。不过,不能因为如此就置客户的需求于不顾,毕竟客户的需求是公关业务的“源动力”。因此,这就需要公关人尽可能贴近市场,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营销知识和手段,为实现客户的目标贡献应有的作用。
2、看主流,莫让半点乌云遮住了晴空。辩证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非白即黑”的逻辑容易迷失方向。尽管国内媒体的确需要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展开竞争,但不要因为一些个别、非主流的现象影响了对整个传媒业的主旋律判断。在笔者接触到的媒体当中,有责任感的、追求新闻工作守则的记者和编辑仍是主流,纵览他们的报道能明显感觉到专业记者的严谨和客观。
3、练内功,做好自己才是长久之计。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公关的“变”都离不开对行业、市场的洞察,以及和媒体的“粘度”。不少公关人花大力气了解客户业务,却忽视了对行业、市场、竞品的研究,导致长期服务客户却对其所处行业的发展、市场格局、竞争态势缺少洞察;许多公关人闷头作案子、写稿子,却从未和媒体有过沟通――要知道,方案也好稿件也罢最终都要通过媒体落地,事先不仔细倾听媒体的意见如何能保证落地的效果?
有没有具体的“变招”呢?想来在公关这个领域,各家公司的客户结构、业务模式、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向来都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这里笔者暂且支上几招,权当是“抛砖引玉”。
4、研究政策。国内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有“政策市”色彩,时刻关注并研究相关领域的政策动态和趋势,既能够避免公关的方向“走偏”,也能让“公关”更具影响力。例如,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下在汽车行业实施的“消费税”、“燃油税”、“购置税”等一系列改革新政对汽车市场消费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一些车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通过“公关”手段传播产品的“节油”性能,有效地带动了市场销售。
5、贴近市场。市场如战场,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促销战是眼下市场终端的真实写照。贴近市场,一方面能够使公关人切身了解企业产品在市场终端的真实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公关“理论”与“实操”的结合。
7、注重效果。公关效果如何评估在业内一直备受争议,这里笔者不做深究,只是提醒在关注客户满意度、媒体评价的同时,多留意经销商的看法和意见,并在公关环节的设置上多考虑经销商层面(如集客)。
8、节约成本。last but not least, 金融危机下大家都在“低成本运作”,公关人更应积极应对。节约成本并非“偷工减料”,而是要有更强的时效和节约意识。比如,日常沟通中(与客户、媒体等)能通过在线沟通的就可不必面谈(省去打车、吃饭等时间和费用)。事实上,媒体的快节奏属性使得大多数记者工作时间都很紧张,不会太在意是否一定要“吃饭聊”。
八大公关技巧浅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