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正确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众服务职能,提高社区应急自救能力,创新应急管理体系,维护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和国土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质监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及各街乡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办,负责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三、工作目标
编制区社区应急总体预案,完善预警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设施建设、开通社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一)在现有预案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社区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专职联络员,进一步完善社区突发事件预警及处置机制。
(二)配合市民政部门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组建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
(三)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应急知识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工作,将工作纳入年度应急宣传计划,在5年内逐步完善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社区消防网络。
(四)在市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推进社区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五)根据辖区内社区分部情况,充分利用我区中小学操场等现有设施,逐步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四、责任分工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社区总体预案的编制工作,并承担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督办任务。各街乡、各相关部门分工如下:
(一)社区应急专项预案的编制和预警处置机制完善
责任单位:各街、乡负责,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和国土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提供指导
(二)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各街、乡
(三)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消防大队,各街、乡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篇2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的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开展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
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与卫生局、健康办、红十字会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事件的多部门协同演练。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学生群体的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组织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增强风险沟通意识。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五、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组织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
一是在实现人员、设施、办公场所三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办公经费。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二是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三是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配足配齐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
(二)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制度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电话、传真、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介的作用,确保做到信息报送快速、真实、准确;加强信息报告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中的信息传送、宣传教育作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启动级别,准确无误地启动应急响应,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三)继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进一步探索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考评制度,逐步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进一步分解落实应急管理任务和责任,切实做好重点危险源应急防范工作。
(四)加强应急宣传培训。
一是深化应急管理“进社区、进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立足于自我防范,更好发挥管理预防、处置抢险的作用。二是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教育,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适时组织街道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演习和训练,提高街道干部职工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三是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人员和处置人员培训班,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为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市政府办公室的部署,按照《常德市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6日—6月1日,其中5月26日为集中宣传日。
二、活动主题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三、活动重点
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
四、宣传内容
宣传介绍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介绍《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宣传介绍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法、采用的各种应对措施等。
五、宣传形式
(一)自主宣传。宣传周期间,全区各级部门和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在本单位辖区设立宣传点,采取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二)媒体宣传。宣传周期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种媒体,宣传介绍《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常识和应对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情况等。《常德晚报》新武陵栏目在5月26日—6月1日期间对地震灾害、山洪地质灾害、防汛防洪、森林火灾、突发卫生事件等重点应急知识进行宣传介绍,并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解读宣传。稿件分别由区应急办、市国土资源局武陵分局、区水利局、区农林局、区卫生局提供,5月24日前交区应急办。
(三)集中宣传。5月26日,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设点同步集中宣传,悬挂宣传横幅(内容另发),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现场咨询,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六、活动安排
(一)活动启动仪式
1、时间:5月26日(星期一)上午8:28—8:50(全省统一时间)
2、地点:区政府机关大院
3、参加人员
①区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②区政府机关院内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带队;
③在步行街参加集中宣传活动的区直单位人员(单位负责人带队携带各自制作的应急知识宣传展板,摆放在会场周围)。
4、议程
主持人:区政协副主席、区政府办主任林庆国
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术福同志讲话;
②区委副书记、区长罗少挟同志宣布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③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参观应急知识宣传展板。
(二)集中宣传活动
1、时间:5月26日上午9:00,启动仪式结束后
2、地点:市城区步行街
3、参加单位(共18个):区教育局、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区畜牧水产局、区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武陵分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工业发展局、区水利局、区农林局、区卫生局、市环保局武陵分局、区安监局、市质监局一分局、武陵消防大队、市交警支队直属一、二、四大队。
4、宣传要求:每个单位制作应急知识宣传展板2块(启动仪式结束后从区政府运往步行街宣传点),咨询台1个,重点宣传、咨询与本单位工作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12:00结束。
(三)“四进”宣传
5月26日—6月1日期间,区应急办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人员赴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开展应急知识宣传。
1、宣传形式:张贴标语和应急知识宣传挂图,举办应急知识咨询和专题讲座。条件成熟的要结合应急知识宣传开展应急演练。
2、宣传重点及责任单位
(1)进社区:重点宣传介绍地震、火灾、供气供水事故等应急知识,由街道办事处、武陵消防大队、区建设局负责;
(2)进学校:重点宣传介绍地震、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卫生防控等应急知识,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市交警支队直属一、二、四大队负责;
(3)进企业:重点宣传介绍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故等应急知识,由区工业发展局、区安监局、市环保局武陵分局负责;
(4)进乡村:重点介绍地震、山洪地质灾害、防汛抗洪救灾、森林火灾事故等知识,由乡镇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武陵分局、区水利局、区农林局负责。
(四)工作总结
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经验和效果、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并于6月4日前将宣传周总结材料、相关图片资料报送区应急办。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减少全社会灾害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宣传周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精心组织,确保效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要精心组织,制定具体的宣传周活动方案,采取有效形式,确保宣传效果。通过宣传,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保障经费,形成合力。财政部门要对此次宣传周活动所需经费予以支持和保障。各有关部门、单位也要适当安排此次宣传活动专项经费。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篇5
深入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助能力,结合我市承担“十二运”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全市第七次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定于20xx年8月19日至23日在全区开展平山区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十二运”胜利召开,保证本溪赛区赛事顺利进行为契机,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和政府主导的原则,全面营造“知应急、学应急、懂应急”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一是和自我保护能力,着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平安稳定。
二、活动主题
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迎全运、保平安”。
三、宣传形式
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新闻媒体参加,围绕宣传周主题,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一)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
8月19日上午,区应急办及相关部门将在区政府门前举行平山区“迎全运、保平安”应急管理宣传周启动仪式。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统一要求,制作条标语条幅并悬挂摆放到位。各相关部门要制作展板、印发传单,由区应急办统一调配,安排摆放。要求展板内容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以图文形式,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特点进行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典型案例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自救互助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应急常识宣传。
涉及部门:区应急办、区民政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区卫生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平山公安分局、平山消防大队、平山交警大队。
(二)开展社会化宣传
各相关部门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宣传橱窗、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三)组织应急演练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和实际工作性质,单独或联合举办系列应急演练,侧重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自救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提高指挥协同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自救互助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四)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
各相关部门要举办一次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以及领导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讲解和培训。重点围绕应急法律解读、应急信息报送与发布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开展自愿者活动
结合市区机关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消防、交通等方面的自愿者活动,深入街道、社区、村,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法规和常识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宣传周活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区政府成立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宋俊波为组长,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新闻媒体单位为成员的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区应急办负责总体组织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此次宣传周活动,确保工作质量。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周期间的安全预防、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活动安全、有序、和谐进行。
(二)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科学制定本部门宣传周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日程安排,对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人,确保宣传周活动落到实处。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活动期间,区应急办在做好全市应急宣传活动的同时,要加强与市应急办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各相关部门要搞好配合、上下联动,新闻媒体积极参与、跟踪报道,形成整体合力,在全区形成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的良好氛围。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应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上一篇:2024主题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下一篇:2024学校综合实践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