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精选7篇)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篇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 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 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将课程改革视为教育研究、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视课程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桥梁,因此,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实践的反思:
1、对幼儿园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幼教课程受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知识中心论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强调教育者的地位与功能,无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对象完全异化成为一种“容器”,从而造成孩子“高分低能”,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伴随着这一趋势,活动课程、游戏课程、生成课程等课程方案走进了幼儿园,但是,新的理念在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就不能有任何干预与要求,过分注重幼儿的天性而削弱教育的引导作用,养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规范意识的养成。一部分教师懂得要尊重幼儿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但并为掌握正确的培养方法,教育过程所采用的策略与应有的理念往往脱节,有时常常产生矛盾的结果。如:教师只是从温和的教育态度来浅表地诠释尊重儿童,但在温和的外表下,控制儿童言行的实质并未改变,教师仍然用“教育者”的尺度,凡符合教师“标准”的就树为样板,凡不符合的仍然遭淘汰,并未真正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体。
我们认为,实践与理念脱节是阻碍教育改革深化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固然需要全面的把握理念的内涵与本质,但更需要掌握理念与实践的中介,将正确的教育理念演绎成有效的教育行为。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儿童为中心,从目标模式到过程模式;理论上,课程的设计、运用和评价,以社会文化、知识和儿童发展这三个方面为依据,而实践中,教师往往难以使这三者取得一种平衡。一种课程模式是否实际地产生理想的效果,不仅在其本身的理念多么先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教育的实际,要具备实施的可能性。因此,从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本地社会需要和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成为本研究的重点。
2、对本园原有研究的思考
本园是全军、广州军区、广西、南宁市四级示范幼儿园,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先后进行了《蒙台索利教育本土化的实验研究》、《自主性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研究(注:均为南宁市“”规划课题)。20xx年初我们对全园二十个班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经过观摩半日活动、教师座谈讨论、家长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自发选择、自主开展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表现明显。但在一些教育活动,生活活动中,幼儿受控制的程度仍较高,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幼儿在平日生活中主体意识、多方面的兴趣性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面对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逐渐认识到:从综合教育到“五大领域”、“活动区教学”、“活动课程”,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儿的生活,忽略了教育对幼儿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幼儿以一种积极的个体意识去主动地感受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过程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启迪智慧,发展能力。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亦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理性的思考
1、 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环节中,也一致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趋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够一生持续的学习,有尊严地、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其现实的生活。这就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是否得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是不是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这些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只有让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才能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教育“人文关怀”、“幸福生活”的呼唤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完整幼儿”。培养“完整幼儿”指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幼儿,强调的是人性和对人性的发展。幼儿教育必须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有动机的相对自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个性、情绪情感、意志、动机、主体性(主动性、自信心、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等,从知、情、意等多方面发展幼儿。
诞生并盛行于70年代初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提出“人文关怀”的主张。所谓“人文关怀”是指课程应充分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人的生成、发展与完善,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和人生的奠基工程,理应关注幼儿的生存、生活状态,引导幼儿走向幸福生活,在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追求理想的人格。对于幸福生活的引导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幼儿积极地展开现时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二是引导幼儿主动把握未来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这二者是共同延续不可分割的,只有积极地展开现实生活,才能主动地把握未来;要主动地把握未来,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地生活。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快乐教育课程,目的是克服现行幼儿园教育的弊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形成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健康成长的乐园。
所谓快乐教育课程,就是让幼儿在充分享受快乐童年生活的同时,培养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生活,使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获得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快乐教育课程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培养“乐于生活、乐于学习、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为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
快乐教育课程以发展心理学理论、罗斯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课程论、杜威的儿童发展为本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将课程改革视为教育研究、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视课程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桥梁,因此,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实践的反思:
1、对幼儿园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幼教课程受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知识中心论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强调教育者的地位与功能,无视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对象完全异化成为一种“容器”,从而造成孩子“高分低能”,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伴随着这一趋势,活动课程、游戏课程、生成课程等课程方案走进了幼儿园,但是,新的理念在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就不能有任何干预与要求,过分注重幼儿的天性而削弱教育的引导作用,养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规范意识的养成。一部分教师懂得要尊重幼儿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但并为掌握正确的培养方法,教育过程所采用的策略与应有的理念往往脱节,有时常常产生矛盾的结果。如:教师只是从温和的教育态度来浅表地诠释尊重儿童,但在温和的外表下,控制儿童言行的实质并未改变,教师仍然用“教育者”的尺度,凡符合教师“标准”的就树为样板,凡不符合的仍然遭淘汰,并未真正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体。
2、对本园原有研究的思考
本园是全军、广州军区、广西、南宁市四级示范幼儿园,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先后进行了《蒙台索利教育本土化的实验研究》、《自主性游戏与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研究(注:均为南宁市“”规划课题)。20xx年初我们对全园二十个班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经过观摩半日活动、教师座谈讨论、家长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自发选择、自主开展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表现明显。但在一些教育活动,生活活动中,幼儿受控制的程度仍较高,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幼儿在平日生活中主体意识、多方面的兴趣性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亦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理性的思考
1、 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环节中,也一致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趋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够一生持续的学习,有尊严地、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其现实的生活。这就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是否得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是不是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这些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只有让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才能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教育“人文关怀”、“幸福生活”的呼唤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完整幼儿”。培养“完整幼儿”指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幼儿,强调的是人性和对人性的发展。幼儿教育必须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有动机的相对自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个性、情绪情感、意志、动机、主体性(主动性、自信心、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等,从知、情、意等多方面发展幼儿。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快乐教育课程,目的是克服现行幼儿园教育的弊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形成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健康成长的乐园。
所谓快乐教育课程,就是让幼儿在充分享受快乐童年生活的同时,培养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生活,使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获得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快乐教育课程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培养“乐于生活、乐于学习、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为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
快乐教育课程以发展心理学理论、罗斯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课程论、杜威的儿童发展为本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2、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内容;
3、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有效方法;
4、探索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
(二)框架构想:
1、课程模式设计:
许多资料表明,课程走向整体综合化已成为教育的必然。目标模式课程至今仍然长盛不衰,其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可见是主要原因。过程模式的许多观点的确表达了教育的理想,但他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其追求的价值比较抽象,因此从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社会意识及其文化价值观念等条件来看,要完全采用这一模式,最后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所以,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综合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两种课程模式的优点,采用主题教育与生成课程相结合,将教育目标、内容与幼儿兴趣和需要巧妙结合,按《纲要》要求“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课程的目标设置:
以培养“乐于生活、乐于学习、乐于交往”的人为主线,以“生活、学习、交往”三大领域及幼儿年龄阶段为两条纬线,构建快乐教育课程目标系统。目标系统含总目标、分解目标、层次目标和单元目标。
(1)总目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培养“乐于学习、乐于生活、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为总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
(2)分解目标:从“生活、学习、交往”三大领域来分解构建目标。
生活目标: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热爱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使幼儿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喜爱,培养幼儿认识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学习目标:
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逐步形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使幼儿能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尝试用来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探究心、动手尝试与操作能力,逐步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交往目标:
乐意与人交往,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3)层次目标:根据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年龄特点,制定出各年龄段幼儿的层次目标。
(4)单元目标:根据层次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地域条件、幼儿发展需要,以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为着眼点,构建贴近幼儿生活的单元主题框架;同时,教师也根据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从本班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出发,生成单元主题,根据主题制定目标。
3、课程的内容选择:
以 “生活、学习、交往”三大领域为框架,围绕目标制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依据以下原则制定:
(1)应从培养未来人才的要求出发,具有前瞻性;
(2)应从本地人文背景出发,扎根于本地实际;
(3)应与幼儿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
(4)应考虑本班幼儿、个别幼儿的兴趣、需要;
(5)应具有相对稳定性、灵活性、自我调整性;
4、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1)以整体性发展为原则,强调组织形式灵活化。即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服从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教育活动与个别教育活动。
(2)拓展教育途径:在“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指导下,开展集体教育活动、专项活动室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注重正规教育活动与日常随机教育活动相结合,注重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各项环节培养幼儿积极态度与情感、良好习惯与技能。
(3)教育方法多样化,重视运用现代与传统的多种有效方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4)开发潜在课程的教育能量:
①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包括建设优美的园所大环境,如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创设可供幼儿选择的教育环境:如:建立幼儿阅览室、美工活动室、音体室、感觉统合活动室、室内体育活动室、蒙台索利工作室等多种专项活动室以及角色游戏长廊、多功能游戏室、户外体育场等游戏环境;
②创设充满尊重、理解、肯定与鼓励的精神环境,全员教职工努力营造安全、温馨、愉快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园能力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③建立“合作型”的家园关系,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实现家园共育。
④充分利用社区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5、课程的评价:
(1)日常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对班级体进行整体性的定量评价,对典型事例进行个别性的定性描述。
(2)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一学期一次的教师主观评价和一年一次的测试性评价,对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课题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由园领导、园科研室成员及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且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方案,从实践研究中形成思路,回到实践中检验并形成经验。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提出方案(20xx年3月—20xx年6月)
1、组织全体教职工分组讨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发现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2、以理论培训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3、研究组集体讨论,提出课程目标,选择制定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处理资料。
2、做好日常性评价及每学年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
3、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园教育工作讨论会,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做好撰写论文、阶段总结、教育个案等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归纳有关资料,汇编课程研究专著。
3、做好结题准备。
四、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
3、快乐教育案例及光碟;
4、《幼儿园快乐教育课程研究》专著;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20xx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 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 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4、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9月)
XX年3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4、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4月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3、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助。
2、幼儿园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一定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 小一
2、姚 豫 : 课题研究者。 小高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 小一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篇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孰不知,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中外著名教育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可见,抓住这一关键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是我园生源的主力军,占全园的90%,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外地农民,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捡废品的。多数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孩子送来时有的衣服很脏,有的头发淋乱,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爱讲脏话,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不会说普通话,地方方言很重,老师,幼儿都听不懂,喜欢打架,大声说话等等,也就是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很有必要对外来人员子女如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践价值:
1、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对以后的一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们在职为道德,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幼儿园的真正主人和服务对象,物质环境的准备突出体现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作为基础教育,要想丰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增强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期间幼儿园创办“南京市标准幼儿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是指原本家在外地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到当地工作,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指他们的孩子。
习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行为方式、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
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交往合作习惯、学习劳动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
2、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的`内容
1、现状研究: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文献研究:本课题的内涵、特征、原则、基础理论研究。
3、内容研究: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策略研究: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家园合作状态下以及在社区活动中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5、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研究。(小班)
6、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卫生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班)
7、子课题: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大班)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4、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5、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
3、请专家到园讲座、指导、引领。
4、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5、邀请区教科室领导、专家开题论证,提出意见,进一步修改实施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XX年3月
1、分析全园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礼貌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劳动学习习惯)
2、各班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
3、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4、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4月
1、各班进行活动观摩。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
3、小结本月课题研究情况
XX年5--6月
1、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2、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3、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20xx年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各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市、区的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指导帮助。
2、幼儿园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园长,在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上有显著的成绩,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园骨干教师,有一定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积累。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相关的活动图片资料集。
4、主题活动方案集
十、课题组主要人员分工
1、方云琴(园长):课题主持人小一
2、姚豫:课题研究者。小高
3、颜春梅:课题研究者。小一
4、王昌琴:课题研究者。小一
5、魏晓静:课题研究者。小一
6、纪静萍:课题研究者。小一
7、耿芳:课题研究者
8、纪家红:课题研究者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篇6
一、课题的提出
1、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改革、创新幼儿教育,开发科学工作坊,是让幼儿自己去“工作”,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经验的获取,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求知欲、好奇心、主动探索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品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这些可贵的品质与能力正是当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2、新《纲要》理念下的幼儿科学教育需要“自主探究”
20xx年新《纲要》颁布,对“幼儿科学教育”做了精要的说明,其核心就是“自主探究”。它要求教育者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而科学工作坊就创设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讲幼儿听的环境,而是幼儿在做中学,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也得以深入到儿童学习过程之中,学习儿童的学习方式,理解儿童是如何理解、认识事物的,从而得到发展。
3、传统的科学发现室急需变革
幼儿园要有专用教室,这是当前教育现代化对幼儿园硬件的要求。许多幼儿园里设有科学发现室等专用活动室,在班级自然角、科学角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材料,可是大多数活动室很少得到孩子们的光顾,许许多多的材料并没有实现其价值。幼儿是否真正做到了与材料的互动?如果有,教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我们开展研究,建设全新的科学工作坊,充分发挥其功能,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与事物、材料,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探究发现、积累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现的机会与场所,引导幼儿开展主动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4、是幼儿园持续发展和自身特色形成的需要
我园一直坚持以科学教育为特色,、期间开展了幼儿科普启蒙教育和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建构的研究,“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深化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同时这种幼儿自主性学习,通过操作和交往,建构自己的经验的活动也是对我园“九五”、“十五”期间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具有独特价值。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界定
“工作”在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指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必须通过“工作”来完成,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在本研究中“工作”指幼儿自发地选择、操作教具自主地学习、交往、探索并在其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
科学工作坊借助传统意义上的作坊,在材料投放上可以是比较丰富,杂乱、多元化的,其环境布置可以随活动的发展而变化,不断地充实和调整,是动态的、关联的。在空间的设置中,也更关注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小组活动及团体活动的空间、作品展示的空间乃至个人秘密的空间。它在功能定位上更注重让幼儿自主探究,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建构生成。活动形式以探究和交往为主,重视将幼儿工作和学习融合,注重在行动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因此我们所研究的“科学工作坊”是指在幼儿活动的空间里,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工具,配置专业的指导教师,创设出一个探究性的、交往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种可用的材料,采取小组、个人活动形式自主地学习、探索,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在材料提供上,改变以往科发室或科学角由老师预先设计、由老师提供的现象,改由教师根据幼儿兴趣、爱好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准备、提供材料。在师幼讨论、同伴间的交往和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科学探究欲望得以增强,科学经验得到丰富,创造性得到发挥,身心得到发展。
(2)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幼儿不在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任何教育活动都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运用幼儿园科学工作坊这个载体,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提供健康、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积极主动的探索。
3、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他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杜威又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所以我们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就能使儿童在活用中活学各种知识,因此获得的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建构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的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策略体系。开发、设计出符合新《纲要》理念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科学工作坊。
2、通过本课题研究,关注幼儿生活,挖掘身边活动资源,帮助幼儿熟悉各种不同的`技能、技巧,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科学素养,使幼儿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协助教师们互相切磋,教学相长,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4、通过课题研究,不断生成活动资源,开展系列科学活动,彰显我园的科学特色,提高办园水平。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子课题设计
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目标体系建构研究。
在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充分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开展幼儿园科学工作坊目标体系建构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
2、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材料提供与环境创设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幼儿、家长、教师的需要创设科学工作坊环境;科学工作坊操作材料的获取、有效筛选与投放等,确保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丰富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同时,材料及环境布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提供与环境创设都应该是动态的、关联的,所以要定期对活动材料、环境布置进行调查、评估,研究如何整理、调整和充实,
3、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设置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挖掘幼儿园园本资源,围绕幼儿园课程开发活动主题?选择那些幼儿可以理解、可以参与、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活情境和事件生成活动主题。研究如何根据课程指南和本园、本班实际,对科学工作坊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预设。同时,要把握好“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及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度的回应,及时生成下阶段活动内容。
4、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实施研究
科学工作坊的活动教师如何去引导,幼儿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开展“工作”?在幼儿自主探究活动怎样使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活动时间、人员如何安排?内容过程如何组织?与我园日常教学活动怎样结合?教师如何指导、记录和评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5、幼儿园科学工作坊活动内容研究
科学工作坊的活动内容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只作适当调整,它作为兴趣活动,是园本课程的延伸、补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新学期幼儿园课题实施方案
上一篇:学校防溺水工作方案2024
下一篇:2024年学校元旦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