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精选5篇)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篇1
“每年的9月1日,都是开学的日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朝气蓬勃、人头攒动的开学画面,纪录片《教育强国》开篇便直接道出了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经过70年的风雨兼程和开拓奋进,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迸发活力,国民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现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
毫无疑问,中国教育事业70年来的发展成就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充分体现,它有力印证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切实保障着人民受教育权利和社会公平,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加快着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迈进的步伐。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时而动”,“学习强国”的使用,更让我们体会到党和国家是与时俱进的,在这个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且快阅读的时代,党员的学习教育也需要因时而变,利用每个人的闲散时间进行学习,而且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是这个app人性化之处。每天积攒一两个小时的学习,久而久之,会让党员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同时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将主流媒体和观点进行传播,对党员的思想观念是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使全体党员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篇3
自“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以来,基建中心广大党员干部把平台作为理论学习的“加油站”,纷纷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学,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基建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推进“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的推广使用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每日在学习群内分享学习内容,点评学习情况,同时利用党支部学习和每周的中心组集中学习,开展学习分享活动,部门负责人带头,党员轮流“上讲台”,分享精彩的知识内容和心得体会,使每一位党员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认识转变。
‘学习强国’平台内容广博而精彩,学习形式多样,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方向,提供了学习思路,很方便实用。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篇4
《教育强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的4集纪录片,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事业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纪录片共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集,每集都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
教育是立国之本,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同样开辟了新的历史、取得突出成就。
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困难,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篇5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4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不但普通群众里没几个识字的,就连许多干部文化水平也非常有限,甚至自嘲道:“不怕枪,不怕炮,就怕写报告。”面对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各行各业逐步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扫盲运动。在,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在农村,人们从本乡本土的村名、农具,到全国性常见事物和常用词语开始识字。在冬季农闲季节,举办“冬校”“夜校“识字班”,集中进行扫盲识字。夏季农忙时,推行“小黑板下地”“挑担识字”“赶牲口识字”,抓紧时间分散学习。
得益于全国上下积极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80%下降到了52%。随后,以扫盲运动为起点,改革中国汉字,恢复高考,出版教材,开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行义务教育体制,实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相继建设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贫困大学生开设“绿色通道”,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涵盖每个教育阶段的改革举措,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相关文章:
学习教育强国观后感300字
上一篇:人间词话读后感
下一篇:年个人继续教育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