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6篇)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

  哪有什么永远安逸的生活,只是有人一直在负重前行罢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句话都适用。在过去,战士们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不受外敌侵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知有多少人曾为祖国受过伤,并牺牲在战场上,这些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1950年,在朝鲜长津湖250高地上,发生了令我们十分心痛的一幕。敌军仗着自身武装力量强横,对处于250高地的我军战士进行了疯狂的攻击。敌军的数次攻击使我军驻250高地的志愿军战士死伤惨重,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名战士站在战场上。

  他望着前方来势汹汹的敌军,看着躺在地上不知生死的战友,这时的他没有退缩,只想继续战斗,他要为战友们报仇。擦干脸上的泪水,端起手中的机枪,他朝着敌军奔去,大喊道:“就算我死,也要把你们一起拉下去!”

  听着这名战士如此洪亮的喊叫声,敌军被吓得一愣,他们停止了向前的步伐,转而往那名战士所在处扔手榴弹。随着几声巨响,这名战士也躺在了战场上。幸好,他活了下来,可他却生不如死!

  这名战士就是朱彦夫。

  幼年贫苦,长大后为国奋斗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出生在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父母共育有7个孩子,可家中只有几分薄田,朱彦夫的父母只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被饿死,其他的什么都保证不了。可就算是只管几个孩子的吃食,这也是一项非常难完成的任务。

  为了能养活孩子,父母每日天不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回来。长此以往,父母的身体都有些病痛。更不幸的是,本就贫苦的生活还遇上了邪恶的日寇。日寇攻进了朱彦夫一家所在的村子,幸好父母及时将他们藏了起来,他们七兄妹才成功躲开了日寇的搜查。

  可在之后的日子里,日寇时常造访张家泉村,村子里的食物都被抢光了。1943年某天,父亲为保护自家的粮食不被抢走,被日寇活活打死。被抢走食物的朱彦夫一家生活变得十分困难。祸不单行,这年村子又遇上了饥荒,朱彦夫的4位兄弟姐妹都因饥饿或疾病接连死去。

  家中长辈也只剩了母亲一人,为了养活孩子,她只能在不种地时带着孩子上街乞讨。村子里的村民们在看到朱彦夫的母亲时,即使自家也很难,可也会分一点食物出来,这让朱彦夫家非常感谢。

  沂源县于1944年解放。解放后,朱彦夫家分到了土地,且种植得到的粮食都能自己拿着,因此朱彦夫家的生活变好了许多。看着在街道上走来走去的八路军战士们,朱彦夫的脑海中涌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加入八路军。

  某天,朱彦夫拉住了一名在街道上的八路军战士,他说:“我也想加入八路军,可以吗?”八路军战士见朱彦夫年纪不大,便说:“可以是可以,但是战场上很危险,稍有不慎小命可能就没有了,你确定要现在加入吗?还是等你长大一点再加入吧。”说完,这位战士摸了摸朱彦夫的头就走了。

  朱彦夫对战士觉得自己年纪太小不让自己加入八路军的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他想着:“为什么我不能加入,年纪小不代表不能上战场啊,他这是偏见!战场上哪有那么多伤亡,肯定是在骗我。”之后的某天,朱彦夫得知战场上战士们的伤亡情况后,内心霎时陷入迷茫。

  他想:“原来那位八路军说的是真的,战场上真的很危险,那我还要加入吗?还是在家陪母亲?”再后来,八路军走了,埋伏在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来到了村子,将村子上的粮食和牲畜洗劫一空。看着自己养了许久才长成的家禽被夺走,听着大家的哭泣声,朱彦夫握紧了拳头。

  1947年,他终于下定决心:他要参军。就算会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也要参军,他要让曾帮助过他家的村民们,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都过上好日子。他先是与母亲说了这件事,他说:“娘,我想加入解放军,把那些坏人都赶跑。”

  可是母亲却说:“彦夫啊,你有这个想法娘很赞同,但是你的年纪还太小了。村子里去参军的人年纪都不小,你要么等过几年再去参军吧。”朱彦夫反驳道:“娘,我不小了,我已经14岁了。我就想去参军,我就想让娘和村子里的人过上好日子,不用每天都担惊受怕的。”

  就算朱彦夫反驳,母亲也不同意他参军,朱彦夫对此十分沮丧,可他并没有因为母亲反对就放弃参军的想法。他认为既然母亲不同意,那他可以自己偷偷去。

  某天夜里,朱彦夫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包袱,轻轻推开门,朝着一支解放军队伍的驻扎地前进,不知走了多久,他终于走到了。来到解放军驻扎地后,他对一名解放军战士说:“同志你好,我想加入解放军,我想让村民们和我家人都过上和平的日子。”朱彦夫在说这句话时,眼神中散发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坚定,这让那名解放军战士无法说出拒绝的话。

  终于,他成功加入了解放军部队。在简单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后,他就跟着部队参加了孟良崮(gù)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朱彦夫勇往直前,不退缩,得到了部队战士们的称赞,他们都说:“你这小战士不错,要再接再厉啊!”听着战士们的夸赞,朱彦夫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朱彦夫在后来又跟着部队进行过许多次战斗,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合起来差不多有上百场。他的身体也因此多处负伤,可他从没想过退缩。此时,朱彦夫年龄虽不大,可他早已锻炼出了钢铁一般的战斗意志。

  1949年,朱彦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这年他才16岁。看着敌人节节败退,朱彦夫心想:“敌人应该很快就能被击退了,我也可以回家了。不知道娘有没有生我的气,当时没跟她说就偷偷跑出来参军了,娘不会不理我了吧?”

  怀揣着对母亲的思念,朱彦夫在战斗时更加拼命,他想早日回家看望母亲,跟母亲说一声抱歉。可他没想到,国民党被击退后,朝鲜战争又爆发了。为保护我国疆土,我国派出了一批志愿军前往朝鲜战场。

  当时,朱彦夫有些拿不定主意,可最终他还是觉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此他毅然跟着志愿军队伍前往了朝鲜。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2

  战场受伤依旧发光发热

  后经鉴定,朱彦夫身上的伤十分严重,唯一的右眼视力也下降为0.3,加上他的四肢都被截肢,因此被评为特等伤残病人,国家会给予经济上的补助以及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之后的日子有保障。可朱彦夫却觉得,他不用其他人帮助也能自食其力。

  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后,朱彦夫的身体情况很快有所好转,他也被转到了休养所进行休养。在休养所那段日子,朱彦夫受到了极其优越的照顾,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他不想只能躺在床上被人照顾。

  1956年,朱彦夫从休养所离开,回到了老家张家泉村。从接到朱彦夫要回来的消息时,母亲就开始期待了,她已经有很多年没见过孩子了,她心想:“孩子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有没有长高?战场上那么危险,希望不要受伤啊!”就这样,母亲每天都坐在村门口等待,终于她等到了儿子,可当她看见儿子的模样时,直接吓得晕了过去。

  醒来后,她看见坐在床边的儿子,看着儿子残缺的四肢以及眼睛,她抱着朱彦夫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彦夫啊,我的儿啊,你怎么成这样了?明明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就成这样了?早知道会变成这样,娘当初就应该拼命挡着不让你走!”

  朱彦夫说:“娘,我不后悔,如果没去战场我才会后悔。娘你别伤心了,我又不是完全没手没脚了,你看还能动的,我还能走起来。等我再练习一下,保准变得跟以前一样,娘,你要信我。”随着朱彦夫的安慰,母亲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她双眼含泪说:“彦夫啊,娘信你。”

  之后,朱彦夫每日都练习拿勺子吃饭。因为没有双手,朱彦夫就只能用手肘处夹着勺子,其困难可想而知。一个不慎,勺子里的饭就会全部洒掉,碗也会从桌上掉落,在砸了上百个碗,将饭菜洒了数百次后,朱彦夫终于掌握了用手肘拿勺子吃饭的诀窍。

  此外,学习装假肢、练习走路也是朱彦夫每天的必修课,装假肢还好说,练习走路却十分困难。每次愈合的腿部伤口都会被假肢磨出血,他的房间总会传出一阵痛呼,这让母亲担心不已,但她还是选择相信儿子。8个月后,朱彦夫终于能下地走路了。

  自从朱彦夫生活能够自理后,他注意到家乡毫无变化,他之所以参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好。可现在的生活还是十分贫穷,甚至很多人家中都揭不开锅。朱彦夫急切想助家乡脱贫,那他又能做什么呢?

  成为村子里的朱老师

  在部队接受过一些文化的朱彦夫,觉得要想让乡亲们富起来,就必须先提高乡亲们的文化水平。想到这,朱彦夫立刻与母亲商量,将自家的一间房子腾出来当做村里的图书馆,他还用国家发给他的补助金买了200本书供村民阅读。

  其实,村民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实在太穷,没钱读书。一听到朱彦夫在家办了个图书馆,还能让他们免费进去阅读,大家都立刻跑到朱彦夫家中。可一段时间后,村民们的热情褪去,朱彦夫家中的图书馆基本无人造访,这种现象让朱彦夫有些摸不着头脑。

  询问得知,村民们白天都要去地里干活,没时间来看书,关键是他们不识字,有书也看不懂。朱彦夫又开始办起了夜校,自己当老师。村民一听竟有免费的书读,纷纷都报名这个夜校。一段时间下来,村民们大都认识了些字,图书馆也逐渐迎来了许多人。

  办这个夜校有一个十分困难的地方,那就是走夜路。虽然朱彦夫已经能在平地上走路了,可夜校离朱彦夫家有2里多路,一路上还有许多沟壑,若是白天还好,晚上黑灯瞎火的,朱彦夫经常因路面不平而摔倒。

  不过朱彦夫一直都没有放弃,他觉得学知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若累他一个人让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摘掉“文盲”的标签,他也是十分高兴的!

  成为村子里的村支书

  1957年,朱彦夫被选为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张家泉村改变落后的现状,发展种植业。可朱彦夫对村子的地理以及土壤环境都不了解,他只能拖着假肢爬上村子的各个山头,观察村子的环境,为村子制定合适的种植计划。

  朱彦夫的假肢足有17斤重,长时间走路极累,村民们都劝朱彦夫不要出门,想了解什么问他们就行,他们去帮忙查。朱彦夫为了不让村民们担心,只能听从大家的劝说。当时,他并没有停止对村子地形的调查,只是将时间从白天挪到了晚上而已。

  调查完毕后,朱彦夫带着村子里的村民在山头打造梯田,开垦出了200多亩可种植的良田。不仅如此,为了缓解村里水源困难的现象,他还带领村民到各个山头寻找合适钻井的位置。山路很难走,经常会有看不见的沟渠,导致朱彦夫多次摔倒。

  某天,朱彦夫又和村民们分头在山上寻找钻井位置。可一不留神,直接摔进了沟里,他的拐杖和假肢都被摔掉了,他只能用残肢撑起自己,一点点爬出沟。可他怎么都够不着沟的边缘,身上也被沟里的小石子刮出了很多伤口。

  幸好这时,离朱彦夫不远的村民听到动静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村民瞬间红了眼,他赶紧将朱彦夫从沟里抱出来,看到朱彦夫的模样,村民忍不住哭了出来,他说:“老朱啊,你这是何苦呢?为了我们值得吗?”朱彦夫回道:“值得!”

  时间过去数年,村子里终于有了12口井,还种上了2万株桑树,10万株花椒,40亩苹果园。在1978年时,朱彦夫通过多方走访,成功让村里通上了电,这些都让原本贫穷的小山村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村子在朱彦夫及村民们的努力下慢慢变好。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3

  1950年11月,朱彦夫所在的26军在进入朝鲜战场后,分到了争夺朝鲜长津湖地区250高地的任务。可经历数次争夺战后,我军在250高地上的战士只剩下朱彦夫一人,虽然朱彦夫勇往直前,但是一人始终难抵美军的狂轰滥炸,他很快就被手榴弹炸晕。

  恍惚间,朱彦夫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他,这让他清醒了点,不等他睁开眼,这被唤回来的一点意识又消散了,直接陷入了沉睡。等他再次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了一张床上,入目是一片白,他浑身上下都很痛,嗓子也很干。

  他意识到自己这是在医院,就想开口叫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他发不了声。幸好旁边病床上的志愿军战士发现朱彦夫醒了,赶紧叫来了医务人员。后来经过询问,他得知原来当时在战场上,有两名志愿军战士路过,他们将自己救了起来送到了后方医院。

  可是因为他的伤势实在太重,后方医院治不好他。因此部队就派人将他送回了国内的大医院。他足足昏迷了93天,这93天内他总共动了47次手术。众人都认为他可能救不活了,可他的主治医师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对他进行治疗。也正是由于这样,他才能奇迹般活了下来。

  可活下来的朱彦夫并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他感到生不如死。原来,朱彦夫的左眼在战斗时被敌军炸毁了,四肢也因长时间躺在雪地里被冻伤而致肌肉坏死,医生们不得不给他做了截肢手术。看着自己残缺的身体,他想:“我才不到18岁啊,我之后的人生该怎么办?难道要拖着这副残破的身体过完一辈子吗?我再也不能上战场了,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朱彦夫满脑子都是自杀的想法,最开始是绝食,可当医护人员发现这事后,他们不停劝朱彦夫吃饭,不要有不好的念头,绝食的方法只能放弃。此后,朱彦夫还想到了很多其他的自杀方法,如跳楼,拒绝治疗等,这些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了。

  部队领导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专门来到医院,对朱彦夫说:“朱彦夫,你这么做对得起和你并肩作战的兄弟吗?对得起拼死拼活把你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医生吗?对得起你的母亲吗?我知道你接受不了现状,但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你怎么知道你未来不会有一番大作为?”

  这番话如雷贯耳,让朱彦夫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想到了自己的战友,看着身边的医生和护士,又想起了家中的母亲,朱彦夫终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4

  20__年热播的电影《长津湖》让71年前的那场战役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长津湖战役是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的第二次战役,这场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态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区域,为后面的胜利谈判奠定了基础。

  可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队,我军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要打赢这场战争,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饿死、冻死的士兵不计其数。有的连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下,为了伏击敌人,因长期卧伏在雪地里,最终整个连都被冻成了冰雕。被人们称为“冰雕连”

  透过这部电影,长津湖战役和“冰雕连”再次被人们知晓。可是却鲜然有人知道,在这场战役中还幸存下来一位“冰雕战士”,他在这次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一个眼球,在昏迷了93天,历经47次手术后顽强的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精彩,这个人就是朱彦夫。

  朱彦夫出生在1933年,那个时代,穷苦人家居多,因为穷得没有粮食,朱彦夫原本兄妹7人,最终活下来的只有3个孩子。在父母的终日劳作下,一家人勉强度日。10岁那年,朱彦夫亲眼目睹了父亲惨死在日本人手中,从此恨透了日本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要受外国人的欺负。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努力让国家强大起来的种子已经悄悄生了根。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1947年,碰到了前来招募士兵的解放军,才14岁的朱彦夫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在军队里,朱彦夫感受到了温暖和团结,他肯吃苦,不怕牺牲,成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在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前后经历过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战役,可谓战功赫赫!而最惊心动魄的战役正是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次长津湖战役。这次战役改变了他的一生。1950年11月底,朱彦夫所在的第9兵团被派往长津湖地区与美军争夺“250高地”。

  长津湖地区有着非常恶劣的地理环境,当时正是50年一遇的严寒天气,雪花飞舞,到处都被厚厚的雪覆盖着,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毫不退缩,与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最后整个连拼得只剩下朱彦夫一个人了。他看着同志们一个个死去,心里无比痛苦,战场上的情况却容不得他悲伤。

  他把周围唯有的三挺机枪搜罗到自己身边,不顾一切地轮换着疯狂扫射,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誓死也不能丢失阵地。这时忽然飞来几个手榴弹,朱彦夫习惯性地抓起手榴弹就往前扔,当他想继续扔第二个手榴弹时,只听“轰”的一声,朱彦夫就失去了直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彦夫竟醒了过来,这时候,战斗早已结束。迷迷糊糊中感觉脸上有一个黏黏糊糊,冰冷的东西滑到了嘴边,饿极了的朱彦夫来不及多想,就把嘴边的东西吞了下去。事后才知道,那是他自己被炸出来的眼球。

  他尝试着想爬起来,却发现手脚都没了知觉。又饥又冷的朱彦夫又昏了过去。后来,增援部队过来,发现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的医院。医生看到他的时候,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的头部、胸部、腹部都受了重伤,血肉模糊,腹部肠子已经流到了外面。

  送到医院后,迅速做了手术。由于伤势太重,朱彦夫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却始终有着呼吸,连医生都惊叹他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在昏迷了93天,经过了47次手术后,朱彦夫终于醒了过来。

  醒过来的朱彦夫痛苦地发现,他的双手双脚因为冻伤太严重已经腐烂,都被截掉了。他现在成了一个没有四肢的肉轱辘,还少了一只眼睛,剩下的那只眼睛也只有0.3的视力。只有18岁的自己,就要成为废人了吗?想到这里,他一度感到绝望,几次想自杀,却没有成功。

  后来,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的生命是我们经过了90多个日日夜夜在死神那里抢过来的,也是你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挺过来的,怎么现在就说不想活了?”经过这么一点,朱彦夫冷静下来,是啊,就是为了死去的战友们,自己也要好好活着。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1982年,因长期超度工作的原因,朱彦夫病倒了,甚至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幸好救了回来。这使朱彦夫意识到自己老了,不能继续为村民们谋福了,若还待在党支部书记的位置,很可能会给村子带来麻烦,因此他辞去了这一职务。

  这时,大家都以为朱彦夫会安享晚年。可大家都想错了,朱彦夫拿起了笔,开始写书。朱彦夫说:“我曾是26军中的一名战士,指导员曾说想将26军与敌军奋战的过程写下来,让大家知道我们当年与敌军战斗时的辛苦,指导员不想让大家忘记那段历史,可还没等他把那些事情写下来就牺牲了,所以我就想写书,完成指导员的遗愿。”

  因为没有手握笔,朱彦夫就只能拿嘴叼着笔写,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其一,练习用嘴叼笔,这不容易控制力度,一不小心就会将字写花甚至将笔咬烂,朱彦夫不知练习了多久,咬烂了多少支笔;

  其二,朱彦夫的文化水平不高,每当遇上不认识的字时,只能去翻字典,写书期间,他足足翻烂了四本字典;

  其三,朱彦夫身体不好,仅剩的右眼视力只有0.3,再加上他身上有许多伤病,经常发作,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最艰难时,一天只能写几百字。

  为了朱彦夫的身体,妻子将纸笔都藏了起来,不想让他继续写。朱彦夫得知后,急得直接摔下了床。妻子见状,只能哭着将纸笔还给了朱彦夫,嘴里一直念叨着:“你这是何苦呢?何苦要这样折磨自己!”朱彦夫只回了一句:“我要完成指导员的遗愿。”

  一本33万字的书终在7年后,在这位没有双手的老人笔下写了出来,这本书的名字叫《极限人生》。朱彦夫写这本书,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完成指导员的遗愿,只为告慰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们。

  在我们看来,朱彦夫一生是悲惨的,可他却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一名老兵,虽在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可我一生是幸福的。毕竟我还活着,我还能为祖国做贡献,我还有子女,他们带给了我许多欢乐,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觉得我已经很幸福了!”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6

  周秀芳今年已是70岁高龄,10多年前就已从教育岗位上退休。但她人退心不退,一直关心关注着教育事业,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20xx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一个朋友讲起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教师都会被艰苦的条件吓跑,孩子们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学习,没有合适的地方锻炼,教育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秀芳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个事情,并下定决心要去看看山里的情况和那些孩子。过完年后,周秀芳就只身跑到千里之外的湖南进行考察,所见所闻令她深感震惊。当时的九溪江乡(现已合并到北斗溪镇)只有一万人口,却分布在海拔六百米的大山深处,有些村子连公路也没有。“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考察的情景。当时正下着雪,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即使生了三个炉子,孩子们还是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周秀芳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她决定留下来支教。

  漫漫助学之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来回学校的路坡陡弯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坐在车上都要闭着眼睛;山上的学校简单得难以想象,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风;山里的学生住得分散,走访一个学生都要走半天路,多少次她一回到简陋的宿舍累得倒头就睡……但只要看着一张张对知识充满着渴望的炽热双眼,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甜甜地喊着“周老师”、“周奶奶”,她就觉得她的选择十分正确,十分值得,她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7

  9月18日,以朱丽华为原型的音乐小品《春暖花开》登上了南湖区道德模范表彰晚会的舞台。音乐小品中,年轻的“朱丽华”和年老的“朱丽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演出感动了现场观众,掌声伴着泪水经久不息。

  该剧的编导是嘉兴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南湖区戏曲家协会主席、南湖区文化馆研究馆员倪玲芳。有多年主题创作经验的她,一看到朱丽华的故事就燃起了创作的欲望。9月初,她开始创作,通过时空对话、内心外化的方式表现了朱丽华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的人生,生动地诠释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朱丽华历经坎坷,凤凰涅槃,不但从黑暗中走了出来,还在黑暗中为他人点灯。”倪玲芳告诉记者,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磨难,失去光明的朱丽华被张海迪的事迹激励,如今朱丽华的事迹也将激励其他人,如果每个人心中都能存有光明,社会就充满了正能量。

  倪玲芳希望,即使是没有见到过朱丽华本人的人,也能从小品中了解朱丽华,向她学习。接下去《春暖花开》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艺巡演中亮相。

  10月16日,在嘉兴大剧院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在朱丽华18分钟的报告过程中,真实鲜活的故事感人至深。“朱丽华身残志坚,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她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当天,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费晓义和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瑜都情不自禁地为朱丽华鼓起了掌,在她们看来,优秀的浙大学子朱丽霞已经在传递朱丽华的信仰和初心了,“这也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努力克服,斩除荆棘,不把困难当困难,坚定理想,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从一个报告厅到另一个报告厅,这段时间,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在禾城大地广为传颂,在榜样的力量带动之下,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向“大写的朱丽华”致敬,希望用行动不断向她靠拢。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8

  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9

  黄文秀的事迹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她的离开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我想谈下自己的思想体会。

  俯下身子,扎根农村。她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__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其他多数青年不一样,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农村,甘愿把自己地青春和热情奉献给农村,一心想要改变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这种不怕吃苦、敢于面向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不能丢的,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心为公,为民解困。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细致调研,寻疾问苦,把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手写了脱贫具体措施,亲自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实情,掌握了第一手工作材料,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向黄文秀学习的地方。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脱贫攻坚,都在努力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果每个脱贫攻坚工作者都能向她一样,细致入微,鞠躬尽瘁,那么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一定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们的小康目标一定会提前实现。

  勇于担当,启迪未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国家和人民需要更多黄文秀式的有为青年,需要更多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人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时代需要榜样,社会需要英雄。这个美丽、善良、平凡的女孩,短暂一生却令人动容。她的花季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她的英雄事迹必将激励和鼓舞新一代的青年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毛卓云,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1997年从武警宁波支队教导队副营职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20__年调入宁波市看守所。

  20__年起,毛卓云一直从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管教工作。12年来,面对巨大的监管压力、高传染性的监管风险和空白的监管经验,他勇挑重担,无私无畏,累计管理教育500余名艾滋病在押人员,用法律、温情和关怀与他们牵起彼此信任的“红丝带”,帮助他们认罪悔过、重拾信心、重归正途,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宁留给了社会。先后获得浙江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宁波市优秀人民警察、宁波市监管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孟庆丰,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钊,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长王双全,公安部监管局局长朱守科等领导相继作出批示,对毛卓云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法制日报、人民法治网、人民公安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之声、平安时报、浙江法制报、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20余家国家、省、市级媒体对毛卓云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公安系统,毛卓云始终对党忠诚、服从安排、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特别是在艾滋病在押人员监管这个岗位上,毛卓云从未抱怨、从不计较、默默坚守,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诉求。为了不让家人担惊受怕,前两年毛卓云只字不提自己工作岗位,直到妻子偶然翻看报纸时,才知道丈夫在艾滋病在押人员监管岗位工作了整整两年。如今年近57岁的毛卓云,不因安全风险巨大而畏惧,不因从未提拔重用而消极,不因临近退休而懈怠,在平凡的监管岗位上二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护着高墙内的一份平静,守望着社会的一片安宁。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叶连平,男,汉族,1920xx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鲐背之年,91岁高龄的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学生燃烧了40多年,被乡亲们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他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20xx年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000余名,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20xx年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叶连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头萦绕。20xx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开设留守儿童之家,从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们幸福的家。

  这些留守儿童来自周边村庄,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可他们没有文化,对功课帮不上一点忙。于是这些孩子一放学总爱往他家跑,喜欢在叶连平家做作业,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三五十个。不少孩子英语成绩很差。因为年轻时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做过勤杂工,英语很好,于是叶连平决定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义务为孩子辅导英语。这一辅导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连用电、用水、稿纸、图书等相关学习资料,都由叶老师自掏腰包购买。

  每次上课,孩子们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六七十人。他们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家离得很远,为方便孩子学习,叶连平就让他们免费食宿在自己家里。江明月和妹妹都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又很拮据,叶连平就主动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儿童之家,不仅免费补课,而且免费提供吃住。在叶连平的精心辅导下,江明月20xx年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此后不久,叶连平又将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为她免费“开小灶”补课并提供食宿。两年后,江敏考上了和县重点高中。姐妹俩每每谈起这些经历都很激动:“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该花的钱绝不小气”

  6年前,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让“小树”茁壮成长,叶连平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他经常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周边的省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叶连平和孩子们的足迹。为了把节省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叶老师异常节俭。他的家还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说家里的煤炉漏气封不紧,买个新的20块钱不到都不给买。他说,该花的钱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

  留守儿童每次外出,参观经费全由叶连平来出。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万元。

  为了孩子们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20xx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到目前为止,他已捐款7万元,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叶连平在一次家访中被电瓶车撞倒,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因担心手术失败再也不能站上讲台,就一直将就着。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脑出血加脑膜炎。本来住院需几个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着出院。“孩子们需要我,我必须回家。”医生拗不过他,让他在一张自愿提前出院的证明上签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时,叶连平的头上还缠着纱布,伤口缝合线还没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们看到佝偻着背,满头银发的老师头上扎着绷带,眼角上留着手术后的伤疤,忍不住放声大哭。老人却笑着说,不要哭,老师不是回来了吗!

  “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

  他把一周的辅导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周末两天上课,周一、周二改作业,周三印讲义、上书法课,周四、周五备课、家访,一天忙到晚,像个陀螺团团转。

  有人劝他不能再这么劳累,身体吃不消。他说:“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他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也有人问他:为什么退休不好好享清福?他笑言:“我已享清福,而且非常幸福。这样的工作比休息强多了!”

  叶连平没有孩子,但他帮助过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学生满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愿。

  “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当地人提到叶连平,无不敬佩,赞他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对此,叶连平笑着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个萤火虫。”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叶连平老人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朴实而又豪迈悲壮的话语,令人动容,更让人敬佩。

  90岁高龄的叶连平老人,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在每天1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渴了,抿嘴唇忍住。累了,扶桌角坚持。从不中途间断休息,这节“课”整整上了30年。

  每次站在三尺讲台上,都会精神矍铄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英语课。由于听力下降接近失聪,他只有戴着助听器上课,竭尽全力大声讲课,生怕有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清楚而跟不上进度,也尽量听清孩子们的每一句话。长期以往用坏了好几个助听器,而把助听器声音设置到最大带来震耳欲聋、身心疲惫的痛苦没人知道。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6年前,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让“小树”茁壮成长,叶连平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他经常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周边的省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叶连平和孩子们的足迹。为了把节省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叶老师异常节俭。他的家还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说家里的煤炉漏气封不紧,买个新的20块钱不到都不给买。他说,该花的钱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

  留守儿童每次外出,参观经费全由叶连平来出。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万元。

  为了孩子们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20__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到目前为止,他已捐款7万元,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娅却散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处于癌症晚期依然捐资助学,病危之际依然思考着如何奉献自己的剩余价值,甚至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帮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坚持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燃尽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娅的行为告诉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会收获快乐,学会帮助别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为帮助别人,才使他们真正的不平凡。虽然生活朴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生的追求,无不让人动容,也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助人,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她的所作所为,唤醒了许多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每一位了解了王娅故事的员工都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爱心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王娅所做的一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同时作为基层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卓云是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监区的专职管教民警,从部队转业12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累计管教了520多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他说,虽然眼下医学上还不能治愈这个顽症,但精神的慰藉和人性的关怀,却能够让这些曾经的失足者走出黑暗,而这正是他的初心所在。

  这几天,在押人员王某病情有些变化,毛卓云也变得更操心起来。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毛卓云花了一番周折,找到了王某的母亲。

  用情感来关怀这些患病的在押人员,这是毛卓云12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考虑到管教民警的安全,看守所给他们配备了手套、防护服等设备,但毛卓云从来不用。他觉得戴手套穿防护服,会使他和艾滋病在押人员距离远了。“就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从身体上,心理上关心他们,反而促进他们配合。”

  坦诚相待这些患病的在押人员,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背后的危险也是无处不在。眼前这叠厚厚的笔记本里,毛卓云记录下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瞬间。

  豁出去干,这是毛卓云16年军旅生涯历练出来的气质。20__年,看守所艾滋病监区成立,面对这样一个很多人眼里为之色变、而且还是最普通基层民警的岗位,从部队副营级干部转业的毛卓云二话没说揽了过来。毛卓云希望从军十几年转业回来,能做出一些事业,做出一些成绩,而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更能做出一番事业。

  在平凡的岗位,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毛卓云说,12年来,他送走了一批批在押人员,这些人在离开后,都不忘给他写信,而信中对他的称呼不是生硬的“毛管教”、“毛警官”,而是“毛老师”、“毛校长”,甚至“毛爸爸”这样的温暖的字眼。

  毛卓云自勉,一定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优良传统,做好每件事,管好每个人,这就是我本职工作岗位的初心和使命。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连日来,盲人朱丽华的先进事迹感动嘉兴全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朱丽华坚守初心、身残志坚、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等品格和精神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员中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和热议的高潮。

  参加全省首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成为嘉兴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相继刊发,推拿实践升华为理论;拿到全省首次向优秀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的“中医师”证书……

  “朱丽华虽然是盲人,但她不仅在生活中自立自强,还在盲人中医推拿技术上不断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感佩的成绩,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眼科支部的党员们。”市中医医院眼科党支部书记、眼科病区主任杜诚说,作为红船旁的健康卫士,就要不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上不断创新实践,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真正做好光明与希望的“守护者”。

  各类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常规及疑难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一项项学科技术不断创新、成熟;《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应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创摘除术》《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研究》……一项项科研课题频频获奖。近些年,市中医医院眼科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20__年门诊量约18万人次,住院人数6700余人,住院总手术量达7400余台。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中医眼底病治疗建设基地”“浙江省中医临床眼底病医疗中心”“省市共建重点专科”“嘉兴市重点支撑学科”,还是嘉兴市唯一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为了这个奋斗目标,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就算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也不松懈……几十年来,朱丽华坚持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推”出一片光明。

  昨晚,嘉兴市快速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灯火通明,该公司党支部“每周夜讲堂”如期开讲,白天在工地上紧锣密鼓全力奋战的党员们,正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专题学习朱丽华的先进事迹。

  “朱丽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作为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的党员建设者,要学习好朱丽华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围绕工程目标,为早日建成市区快速路环线而不懈奋斗。”该公司总经理刘江军说。

  记者了解到,自启动建设以来,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就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嘉通集团秉承市委、市政府“开局就要奔跑”和“早一天也好”的理念,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组建“快速路项目攻坚战队”、全面推行节点计划管理、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建立迁改过程定期协调机制、狠抓细节管控等措施,一举摘得一季度“红旗项目”,并形成高效运作、破难攻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同时,该公司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红船领航·匠心筑梦”党建品牌创建,与一期工程各标段党支部签订“党建引领、助力攻坚”党建结对大联建协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并通过开设“每周夜讲堂”,与沿线街道、社区共同发起“红色四方联盟”,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全力推动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建设。截至10月10日,一期工程桥梁钻孔灌注桩、地道立柱钻孔灌注桩及隔断桩施工完成率均超过60%。

  “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的党员宣言掷地有声,她心有大爱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我要为朱丽华点赞!我与她有缘相识在1986年10月,她20__年8月作为第一批加盟者加入了96345,此后常常放弃休息,参加96345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为群众推拿。三十多年过去了,她初心未变,心灵永远这么美,敬佩她,向她学习。”市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党支部书记骆叶青表示,在嘉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

  20__年9月12日,我市依托“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成立了“96345党员志愿者总站”,组织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展风采,搭建了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新平台。今年,该站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挖掘党员志愿者资源,扩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者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为民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近万名党员本着“奉献社会”的理念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并组建了卫生医疗、水电安装、居家养老等18支特色服务分队,建立了68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志愿者个性特征的服务功能区域与服务站点。自成立以来,该站已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中大型活动640多次,参与党员18万多人次,服务居民46万多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等100多项荣誉。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当追光者:“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人生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依然用它来寻找光明。”朱丽华说,她一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18岁,这是朱丽华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只剩下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她,又因一次意外,彻底失去光明。从此,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停留在她的记忆里、想象中、梦境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沉浸在失去光明的苦痛与挣扎中。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尽管时隔40多年,那时的彷徨、那时的无助、那时的绝望,对朱丽华来说还清晰如昨,“我偷偷攒了60多粒安眠药,藏在枕头套里,准备随时与这个世界告别。后来,护士来打扫房间时发现了,直接把枕头套拿走。她也没戳穿我,只是此后再给我安眠药时,要求我当着她的面吃掉。我的家人也加紧了对我的照顾。”

  深烙于心的苦痛记忆,最后化作奋进力量的转折点,是在1983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广播里报道张海迪的长篇通讯《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朱丽华唤醒了、感动了。

  “海迪姐姐高位截瘫,没有进过校园,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千万次的追问,朱丽华用海迪姐姐的那句话激励自己,“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20xx年10月12日,朱丽华终于见到了神交已久的海迪姐姐。这个时候,海迪姐姐的身份是中国残联主席,而朱丽华因为自强自立、乐于奉献被推举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

  从1983年起,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不再待在家里孤影自怜,而要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勇吃螃蟹的盲人。

  尽管爷爷是老中医,尽管当一名医生是她从小的向往,但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学习推拿的那一刻,她哭了,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因为她看不见,不知轻重,碰疼了患者的身体,让患者有点愠怒。这个时候的她才知道,要学好推拿,对于她来说是关隘重重!

  当一名合格的推拿师,就需要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在对的地方用对了力量,病人才会感到舒适。这对普通人来说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盲人。为了掌握推拿技术,朱丽华反复练习,揣摩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她还经常听广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手练得拉伤还打了石膏,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而肿胀酸痛,但她没有就此松懈。她反复琢磨穴位的精准度,以及每一个部位受力的强度,细细体会什么样的病灶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病人才会发出满意的赞叹。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朱丽华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1986年,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她的精湛技术不但让她赢得了众多回头客,还伴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嘉兴市区打开局面。

  《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论文的相继刊发,让越来越多的嘉兴人忽然发现,朱丽华的推拿实践,已经升华为理论,指导并造福更多的人群。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朱丽华把所有的委屈、无助以及付出,化作了潸然泪下。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这样的证书。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掌舵自己的人生航向!

  当造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0xx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0xx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20xx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xx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当发光者:“我要当好新时代的光明使者”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6篇)2023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哪有什么永远安逸的生活,只是有人一直在负重前行罢了。不管是过去还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2024幼儿园班务工作心得体会
    2024幼儿园班务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

  • 初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
    初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下面...

  •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博客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博客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特殊性质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