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
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精选3篇)
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 篇1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拼搏赶超求跨越,争先进位建强县”的总体目标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按照全县宣传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根据县《关于开展第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特制定全县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为主要内容,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根本任务,以充分彰显和巩固我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目的,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绩以及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进一步促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宣传内容
(一)组织学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主政策、法律法规。
(二)近年来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绩。
(三)我县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先进事迹。
(四)我县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良好成效。
(五)我县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三、工作措施
围绕“团结推动发展、创建促进和谐”这一主题,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民族政策进课堂活动。在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各中小学要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等宣教内容纳入校本课程,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入课堂。每周要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学习;要安排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并认真备课。
(二)做好宣传,营造氛围。要编写和发放民族政策知识宣传手册,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刊、黑板报、宣传栏等媒体,以民族知识介绍、疑难问题解答、典型案例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好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团队会活动;要举行民族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要邀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到校作报告;要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活动月期间,各学校要通过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班级(团支部、中队)”等,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大张旗鼓表彰一批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出贡献的优秀学生和教师,树立典型,通过典型带动促进活动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活动结束后要将活动开展情况于11月1日前报德育办,宣传月活动期间要及时报送有关信息。
(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要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与第xx届亚运会召开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确保宣教活动取得实效。
(三)少数民族学校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特色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努力使少数民族学校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集体。
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 篇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部署,加强和改进全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民厅〔20xx〕9号)和省、市民族团结教育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县教育局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敖仕东(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黄保盾(教育局副局长)
保芳敏(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易桂生(教育局副局长)
刘幸(教育局副局长)
杨志瑞(教育局副局长)
庞建兵(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
成员: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科,由韩木良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任务、原则
(一)工作目标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全县各民族师生思想认识和行动要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各族师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
(二)工作任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开展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四个维护”(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原则,使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工作原则
各校必须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从各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
四、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中华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基本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从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注重“六个结合”
一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专项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三是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四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六是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乡镇的特点相结合。
(二)落实“十个一”工作
一是校内举办一次讲座;二是读一本民族团结教育书籍;三是写一篇民族团结教育作文;四是讲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故事;五是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演讲比赛;六是看一部民族团结教育电影;七是会唱一首民族团结教育歌曲;八是举办一场民族团结教育文艺演出;九是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十是出一期民族团结教育墙报。
(三)各学段课程及课时安排
1、课程安排
小学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其中,三、四年级开设民族知识启蒙教育:(1)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2)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3)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4)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5)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教育:(1)了解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2)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3)了解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4)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5)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6)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7)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8)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初中阶段开设《民族政策常识》教育:(1)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发展民族
地区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民族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2)知道党和国家制定上述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3)正确认识与对待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普通高级中学开设《民族理论常识》教育:(1)学习和掌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3)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民族理论常识》教育:(1)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理论,提高理论素养;(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及其原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3)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4)对在职业生涯中注意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意义有较全面的认识;(5)在职业生涯和交往中具备较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2、课时安排
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高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14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五、实施途径
按照教育部关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部署,从各个层面整体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各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安排,保证活动质量。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二)充分利用活动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可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和板报等,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和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协同教育
各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我县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县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家长学校、社县活动进行拓展性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做到家校同步,协同教育。
(四)挖掘和利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图片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各类教育软件),还可聘请各民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为顾问或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和有效实施。
(五)进一步提高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
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民族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办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充分发挥民族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推动我县民族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为组员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各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并取得实效。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结合本校实际,年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年末写出自查报告,相关材料及时上报教育局教育科。
(二)加强培训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政教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教师队伍,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切实保障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三)严格考核
教育局将加强对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并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学校评优评先、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 篇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根据内教基〔20xx〕406号文件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川教〔20xx〕281号)文件精神,内江一小学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
一、指导思想
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川教〔20xx〕28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用生动的事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健全领导
组长:陈光元(书记、校长)
副组长:张文彬甘红宇
成员:陆文辉王蕾各班主任
三、组织实施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提高认识: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向全体教师传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1)组织相关学科教学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2)组织政教处、大队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二)、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
2、扩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思品、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每学年8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为:一、二年级在《品德与生活》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三――六年级在《品德与社会》中各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2)“辉煌六十年•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
(3)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4)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5)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祖国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一家亲,校长作专题讲话)。
(6)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
(7)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内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8)举办校园“苗苗杯”艺术节(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
(9)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电子小报展览(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等)。
(10)“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
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
上一篇: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下一篇:乡镇财务人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