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通用3篇)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 篇1这是一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书,让所有人恐惧的命题,这两者所带来的阴影同时也迫使人去思考终极的哲学问题:关于人生的意义、个人对于人生的期望、怎样取舍、怎样保留对于生命的控制。
即便在少年时期,衰老和死亡对于我们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无可避免地,我们几乎都经历过亲人离去的过程,有时候这过程甚至至为漫长,即便只是旁观,也能够隐约感受到那种痛苦。
在80岁之前,我外婆始终是整个家庭的掌控者,她独力支撑,一手带大了三个女儿,在女儿成人之前,她的收入就是家里的所有经济来源,她也习惯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即使成年之后,她也习惯于按自己的要求规范女儿们的行为,甚至包括晾衣服的方式、换衣服的频率、吃饭的坐姿等,最喜欢给孙辈们讲的是二十四孝里割肉求母的故事。后来衰老逐渐剥夺了她外出的能力、自己洗澡的能力,她对零食的热爱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也变成了一种经常无法被满足的任性要求。
后来每一次见她,我都更多地感受到她正在失去对生命的控制:她不能再到门卫那里参加每天下午两点的牌局;她不再出门,女儿们来选择用轮椅推她出门溜达的时机;她喜欢的甜食没能吃完就会被拿走;她后来用上了尿不湿,在每次弄脏床铺的时候都羞愧得像做错事的孩子……
而我的记忆里,还是70岁时拄着拐杖在厨房里指挥女儿们置办宴席的外婆,即便只是一次家宴,她也带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那时候的她,眼睛里面是有光的。今年,96岁的她住进了医院,医生对于她超出正常指标数十倍的血样检测结果无能为力。住院一周以后我外婆坚决要求出院,她几乎近于哀求地不断催促我妈妈去问小姨,能不能让她回家去,躺在她自己的床上。小姨当着她的面点头,外婆才露出了她入院以来的第一个笑容,她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了下来,疲惫而宁静地躺在床上,像一个瞌睡的婴儿。
尽管回家以后她的情况时好时坏,她糊涂的时候甚至谁也不认识,但在短暂的清醒的时间里,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离开医院的决定,她很高兴是所有家人陪着她离开医院,我们也都很清楚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一定是在她熟悉的床上,一定会有人握着她的手。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太过于关注结果,医学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延长生命,而不是给予安慰和陪伴; 我们太执着于问题得以被解决,而忽略了这一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痛苦。
我并不能像一个年迈或濒死的人一样,深切地体会独自等待最黑暗一刻来临的孤独。但我很清楚人类对于自己掌控人生的需求。在人只能听任他人摆布的时候,总是惊疑忧惧或是歇斯底里的,就像婴儿在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大声啼哭,少年倔强时总是以决绝的姿态对抗,不惜与全世界为敌。青春期的叛逆只是一场闹剧,回过头去看,激烈反抗的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时,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能并不是真的想要穿着破了洞的牛仔裤耀武扬威,并不是想顶着非主流的乱发抽一根烟。想来,任何时候我们都只是在变换着方式喊“我在这啊!”,只是希望那些我们在乎的人能够转过头来看一看,哪怕他们对我们的困境也无能为力,但是试图理解并试图给你你想要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慰了。
如今突出的医患矛盾也好,城管和小贩的矛盾也好,其实都和人类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慌类似,人生之中的困境无处不在,尽管有各种为了规避风险而存在的制度,尽管社会努力去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黑暗面,很多人还是常常忘记了,处于矛盾中心位置的还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小贩和病人处于弱势,他们更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需要。任何职业的实质其实都一样,都是为人或社会提供服务,社会又是人的社会,所以即便从事专业技术行业,其核心还是关注人的发展和需求。即便不用直接和人打交道,如果在专注于技术精进和达成目标的同时,能关注到消费者、使用者或接受服务者的感受,能尝试理解并设法改善对方的体验,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作为翻译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时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文化,甚至翻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别人理解并接纳对方的不同,所以这份职业给予我更多的可能,先更多地了解,再理解和转达。甚至肢体语言和表情上的细微差别都能带来情感交流结果的明显差异。
书中写道:“当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他们就不再要求太多。他们不再寻求更多的财富,不再寻求更多的权力。他根据自己的优先顺序作出选择们只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被允许保留塑造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命故事的权利——,维持与他人的联系。”人在最后时刻想要留住的才是对他最重要的,所以情感上的需求,特别是平等、尊重与理解才是最能触及人心的部分。放到职业上来说,不企图控制,不降格以求,不居高临下,而是了解、信任、关怀,然后再加上勤奋和用心,就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对于设计,书中也有特别独到的解释:设计追求的理念是:有价值的生活是可以创造的。创造性地工作,和智商关系不大,更多在于能否观之于微,而观察力这回事,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在乎他人的感受。任何发明,不也都是为了方便人类的生活而出现的吗?
用我很喜欢的一部德国电影结尾,《脑中蜜》里的小女孩问得了阿茨海默症的爷爷,生这种病是什么样的感受,爷爷伤感地说,就像是啊,像是脑子里进了蜂蜜,然后所有东西都黏到一块儿去啦。人生常常让人充满了无力感,可是如果有人真的愿意了解你的处境,在乎你的感觉,哪怕是老年痴呆这么可怕的事,也能心甘情愿用蜂蜜的甜美来形容,让彼此都多一点坦然面对的勇气吧。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 篇2在这个时间点上看了Being Mortal(最好的告别)这本书。阿图.葛文德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同时也是患者的家属,亲眼目睹了众多病人,也包括自己的父亲由生病到离开的过程。他婉婉道来美国养老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并与印度传统的方式进行比较。
美国从疗养院渐渐发展过来,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养老体系和临终医疗体系。这些国人目前还无法享受到的福利和服务,在阿图.葛文德眼里是有众多弊病的,也正是他这样的人在不断促进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需要真正的去了解老人还有临终病人需要的是什么,什么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
国内并非没有启动养老产业,就拿养老地产来说,多家地产商和保险商已经在布局。但目前这些企业行为的养老地产无一例外的是针对高端人群。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老人们往往是倾其所有才能给子女凑够买房的钱,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支付目前商业的养老社区费用。人口结构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从事生产、经济发展、教育下一代的人口都不够,很难对养老行业投入太多的人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先重视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由于巨大的人口数量,中国需要的解决方案可能会与美国有较大的差别,多多借鉴他人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
在我看来,至少善终服务(Hospice services),也叫做临终关怀,是一个有益的方向。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够节省大量的医疗和社会资源,并让更多的老人在生命的末期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在离去的时候更有尊严。据我自身的了解,目前少有医生和护士愿意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既没有很高的收入,也不受重视,很多医院的老年科只是一个摆设,这样的状况必然不应该持续下去。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可能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改变,当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而老人又无法自理时,现实会推动着观念的改变。养老社区在中国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够既保证了老人的需求,让大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又让运营企业能够盈利,可能还需要政府的一些支持,比如说在土地资源上的优惠或者额外的补助。
医生拥有目前这种“起死回生”的能力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医生很多时候只能够安慰患者,大多数的死亡还都发生在家中。人类不过在医学技术上向前迈了小小的一步,却从未停止对于永生的追求,前段时间还看到女作家冷冻遗体50年这样的新闻。人类创造出来上帝,仿佛就是要给自己一个追求的目标似的。我们不过是凡人,确总是想要逃避这个事实。
生存和生活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我们先迈出“生存”这条腿,接下来要做的不是继续把“生存”这条腿往前挪,而是让“生活”这条腿也跟上。在我临终之前,想要的绝对不是带着各种插管多活上一天。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 篇3生活中,谈生、谈备孕、谈育幼、谈如何活得更快乐长久的书比比皆是,市场也非常庞大。但是,谈病、谈衰老、谈如何面对老病死的书少之又少,好奇书中的内容,决定买来看看。书的作者头上的光环也足够吸引你读一读这本书。阿图·葛文德是印度裔美籍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克林顿、奥巴马两届美国民主党政府医改顾问。这些头衔只是作者实力的一部分体现,其实阿图在整本书的措辞行文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目睹工作生活中各类人临终之苦后的理性反思、勇敢面对的精神是最让人流连的。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疗行业受各种商业利益的驱动,医务工作者因医患关系被束缚手脚,家属对于现代医学抱有的过高估计,病人因缺乏正确引导而不能认真思考自己的本真需要,这一切让这本书的问世,可谓雪中送炭。
中学时看到鲁迅弃医从文,不能理解,总以为解除病痛要比医疗精神来的更切合实际,因为病痛才是切肤之痛。但是,长大后才知道,疾病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情绪焦虑,因为科学分析早已证明,免疫力是直接受人的情绪左右的。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却可以医治人的思想。无论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皇帝内经”还是现代西方医学,医心才是本质,无论对于疾病的预防本身、还是对于疾病的治疗、对待生死,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才能够警醒人们在挥霍健康时的肆意、人们在面对“苦”时候的彷徨、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失措。当然,社会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临终关怀机构的重视和设立,提供一个体面养老的场所。
书中引用了很多科学发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经过萨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研究发现。随着变老,人们根本没有变得不开心,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他们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这一点可人让人不在惧怕,变老。的确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应了中国一句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书中提到从医者的责任。“我们从医者的责任,是按照人类本来的样子对待病人。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死亡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在异常无法获胜的战争中,你不会想要一个战斗到全军覆没的将军。你不回想要一个乔治卡斯特,你需要的是一个罗伯特李,一个既懂得怎样攻取能够赢得领土,也知道无法制胜时如何投降的人,一个明白如果全部所谓就是苦战到底则会造成最大损失的人。”这些我们老祖先也早已经说过,比如老子《道德经》里的“道法自然”;比如李汝珍 《镜花缘》中的“尽人事、安天命”。这些都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真正的爱心与理性。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愿勇气和智慧成为人类的两翼,护送每一个人到达想去的地方。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相关文章: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范文
上一篇:关于鸟语的读后感
下一篇:《青铜葵花》读后感3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