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更新时间: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通用15篇)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1

  参加了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十六中应虹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应虹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面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非常重视课本。象贤中学黄艳萍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间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出处。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集体备课。象贤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2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教师,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中国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3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4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道出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我们的爱,首先是要爱岗敬业。所谓爱岗敬业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虔诚、一种执着、一种深情的眷恋,从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工作。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政治、业务学习,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通过此次暑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把祖国的花朵培育的更鲜艳、光彩。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5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6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教师,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中国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7

  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校能把此项工作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而且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有所创新。

  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从x年10月19日开始,至x年1月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次讲座,包括x年10月19日杨新华主任的“教学反思教师进步的阶梯”、x年11月12日崔敏主任的“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工作”、x年1月7日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应用”。每个讲座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青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

  我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教书工作,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世纪,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记,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对口高考班(高三电(2)班)的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院的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工作,努力想要把班级工作做好,有人曾经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参加高考的,高一高二不学习基础比较差,不自觉不能吃苦最令我头疼。我今后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育能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管好孩子。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要风趣幽默又有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后教学体会和辅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记录,着重调查研究,尽量坚持挤时间看书学习。在管理学生时要严格认真,宁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骂你,而不能让学生毕业后骂你。

  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成才学制体系将成为我们学校乃至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一份力。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

  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实验课时,要争取亲自将每个实验多做几遍,争取多让学生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和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2)在学生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院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耐心,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导致班级在系里的排名靠后,自己也觉得很是伤心上火,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经验,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友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争取使班级名列前茅。

  以上是我在这三次培训课所得的体会,以及自己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多多批评指正,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三位老师为年青教师所做的精心准备和精彩的演讲,我在这次培训中获益良多,我要努力做到最好,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青年教师。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篇8

  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校能把此项工作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而且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有所创新。

  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从x年10月19日开始,至x年1月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次讲座,包括x年10月19日杨新华主任的“教学反思教师进步的阶梯”、x年11月12日崔敏主任的“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工作”、x年1月7日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应用”。每个讲座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青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

  我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教书工作,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世纪,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记,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对口高考班(高三电(2)班)的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院的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工作,努力想要把班级工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相关文章: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通用15篇)高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全集篇1参加了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2024幼儿园班务工作心得体会
    2024幼儿园班务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

  • 初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
    初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下面...

  •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博客
    幼儿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博客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特殊性质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