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调研报告(精选3篇)
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篇1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全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激发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内在活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我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苦干实干、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争创一流”的“状态”,奋力建设发展高地、休闲胜地、民族团结福地”的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创新,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紧跟发展步伐,从夯实基础入手,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我乡现有基层党支部10个,党员1名。大致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党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现有的10个党支部中,机关支部1个,农村支部9个。由于党员文化程度的差异,这就对所在支部的工作,乃至对我乡如何开展党建工作了新的课题。
二是党员分布面广。在1名党员中,机关党员仅为23名,农村党员人数多,且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村党员均为家中主要劳动力,时常外出务工,居无定所,导致管理困难。
三是藏区基层党支部中,大多数成员也为家中劳动力,为保全家生活有所依,往往注重发展经济,精力有所分散,抓经济工作多,抓党建工作少,对支部建设工作责任心有所松懈,有应付工作的现象,无法充当好基层组织活动“领头雁”角色。
二、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管理的力度
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支柱,党员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支部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是推进支部建设,服务发展的人文力量。我乡结合系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教育管理,不断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乡党委经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了不同的考核管理办法,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一是严把党员入党“质量关”。新党员的质量如何,是党员管理和能不能发挥作用的关键。要使党员能发挥作用,必须要坚持发展党员的“五项制度”,做好发展对象的考察和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对党员入党前的动机做出进一步深入了解,对发挥党员作用的能力不够的,对那些确实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党组织应及时讨论,对其作出取舍;
二是要坚持党员珉主评议制度。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党组织应及时按照正常程序,作为自动脱党处理。对珉主评议中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经教育帮助后思想上又不认识、行动上不改正的,应劝其退党;对工作中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在群众中影响极差,根本不像党员的,应坚决劝其退党。
四是结合我乡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根据全乡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并对支部了明确要求,实行年度考核,坚持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做好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督促基层党组织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加强对支部工作和支部班子的考核力度,提高支部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监督,在我乡基层党组织中推行述职考评制度,从工作实绩、服务意识及办事效率、廉洁自律及遵章守纪、内容真实程度等四个方面现场进行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和反馈,并与支部工作评优评先挂钩,对评议较差的支部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及时提高,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今年,我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从各个党组织中挑选出了比较有典型性的一个基层党组织作为重点党建示范阵地,其他支部同步推进。
五是明确乡机关支部管理制度,力求从行为的规范上着手,彻底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维护机关支部和机关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从而带动全乡的各项工作。
三、我乡党员作用发挥状况和分析
目前,我乡农村党员队伍大约170名,在党员作用发挥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这部分党员主要集中在村组干部队伍中。他们有着较高的个人自身综合素质,在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精神等方面上保持先进性。能够认真完成党的任务,工作勤恳,有争创一流的意识,工作实绩突出;能够做到公道正派,敢于弘扬社会正气,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作风踏实,群众关系好,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二)能正常发挥党员作用的。这部分党员大多数都能在思想上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个党员,他们会自觉参加党组织的生活,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有所体现,比一般群众强,从总体上维护和维持了党组织的形象。
(三)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这类党员主要是老弱病残,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他们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事实上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党员管理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问题,我乡党委对机关和农村党组织的管理和作用的发挥了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科学有效推进基层工作健康规范发展。
四、党员管理与作用发挥方面的建议
1、干部管理方面
乡、村两级干部是基层工作中的血液,在繁琐的工作中,乡党委要注重培养干部思想素质,提高干部办事能力,规范干部管理制度,要求干部讲修养、讲管理、讲政策,细化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特别是在对村干部的管理上逐渐摸索出一套独树一帜的管理方法。如我乡根据九个行政村不同的村情制定了相关村规民约,使村两委的工作有章可循。一是要求村干在工作中凡事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谁符合资格谁享受”的工作原则,“珉主投票”、“调查核实”、“大会通过”等形式切实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杜绝一切“讲人情”、“走后门”的事情发生,充分体现了“公生严、严生威”的深刻含义。二是要求无论村干的文化水平处于哪种层次,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要有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能力和事事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以“事必躬亲,亲必见效”为工作原则。经过不懈努力,村干部观念转变较大,积极性提高较快,改变了以往陈旧的工作模式,从机械的执行命令到能主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了有新的工作理念、有新的工作思路、有新的工作方法的“三有新人”。三是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平台是建立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的重要途径。
2、干部引导方面
充分引导村干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于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来,奖惩分明,公平对待。一是积极鼓励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对表现良好,能积极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给予奖励;二是对以各种形式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给予处罚;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具体的,要通过各自的岗位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基层组织要构建好这个平台,扎实开展工作,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3、重视干部方面
基层党组织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往往要求党员要为集体事业做出奉献。只有在感情上重视、关怀、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是要切实帮助农村党员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做好贫困党员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事情。二是要组织党员之间相互谈心,了解他们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三是要充分利用党员的生日、入党纪念日、重大传统节日等时机,开展座谈、上门走访活动,送去党的关怀,体现组织的温暖。四是建立党内结对帮扶制度。
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篇2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对于推进我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受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党员中存在着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我们深入基层农村,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农村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一、农村党员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总体规模稳步壮大。目前,全县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374个,有农村党员8350名,其中妇女党员947名,占11.3%。具体结构为:
文化结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41人,占4.1%;高中(中专、中技)以上的1555人,占18.6%;初中以及下的6454人,占77.3%。
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1086人,占13%;36-54岁的3190人,占38.2%;55—59岁的1041人,占12.5%;60岁以上3033人,占36.3%。
入党时间:1949年建国前入党的94人,占1.1%;1949年10月—1966年4月入党的799人,占9.6%;1966年5月—1978年12月入党的1756人,占21%;1979年1月—x2年10月入党的3754人,占45%;x2年11月及以后入党的1947人,占23.3%。
二、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从整体上看,农村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在职党员比无职党员作用发挥好,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比贫困党员作用发挥好,年轻党员比老党员作用发挥好。
综合调查情况,当前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主观意识上看,一些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不主动”。调查中,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主要靠基层党组织组织开展活动的占到70%以上,靠群众要求的占20%左右,自觉主动联系服务群众的不到1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少数党员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还有的党员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愿亮出党员身份,不愿践行党的宗旨。
主要原因:一是党员的思想教育效果不明显。部分农村党组织学习制度坚持不够好,思想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空洞枯燥,对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教育针对性不强,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少数农村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座谈中有村党组织负责人反映,有的党员在入党初期表现很好,过一段时间由于捞不到什么便宜,积极性便迅速减退。调查中,36%的党员入党是为了个人进步。还有部分农村党员讲实惠、讲回报多,讲党性、讲奉献少,有的村召开党员会要管吃管喝,有的还要付工资,一次不给,下次开会人就少了。二是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不到位。部分农村干部处理事情方法简单,不尊重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注重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有的农村党组织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也有部分党员对自己的权利义务认识模糊,对村里事务不热心、不关注,参与程度很低,个别党员因为个人利益未得到满足,不仅对党组织决策决议不支持,还发牢骚,起负面作用。
(二)从结构素质上看,一些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无能力”。调查中,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无岗党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现象,全县60岁以上农村党员占36.3%,初中以下文化层次的占77.3%。一部分农村党员事实上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落伍者”,无力争先,也无法带头致富。
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中存在视野不宽、把关不严等现象,有的村干部思想狭隘,怕丢“位子”,不想也不愿意培养优秀年轻人,有的存在家族势力影响,发展党员“近亲繁殖”。而且我们调查的村80%以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年轻人,发展年轻党员便成为无源之水。有的在村里的年轻人看到村干部干活多、报酬低,产生“入党吃亏”、“入党无用”思想,造成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优。二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不到位。针对农村党员的培训资源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聚集效应,有的村党员甚至几年都得不到一次系统的学习培训。培训内容多以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对较少,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力。调查中,有53%的党员从来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部分党员没有种、养、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发家致富的本领不强。党员掌握信息、获取知识机会不多、渠道不畅。三是党员自身能力不强。调查中,农村党员近80%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党员绝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有的甚至目不识丁,在填写调查问卷时都显的十分费力。除少数年轻党员外,多数农村党员不会使用电脑、不会驾驶车辆,面对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显得茫然无措,对发展特色产业无信心、无举措,自身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联系服务群众。
(三)从活动载体上看,一些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无平台”。调查中,认为农村党员开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活动载体的占58%。部分农村党员有发挥作用的意愿,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效的活动载体,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主要原因:一是活动组织较困难。在较大的村,多数年轻党员长年外出务工,在村上的多数是年龄大的党员和无一技之长的党员,党组织也是在“七一”和年底等时机,才能组织党员集中开会学习,平时集中开展活动也不经常。在东部小村,除外出务工的外,在家的都老党员且居住分散,人员难集中,时间难统一,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较困难。二是活动缺乏吸引力。目前农村党组织组织开展的活动单一,内容不丰富,缺乏针对性,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党组织没有开展设岗定责等有效的活动形式,一般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活动场所得不到有效利用。从座谈情况看,有部分党员反映村活动阵地建得确实好,但平时很少搞活动,有的阵地外观漂亮,室内却是布满一层灰尘,垃圾遍地,更不用说是经常开会、上党课了。从农村党员服务点建设摸底情况来看,还有部分村级活动阵地破旧,党员缺乏活动场所,开会轮流在村干部家,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减弱。
(四)从机制建设上看,一些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无保障”。调查中,当前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办法还没有健全完善起来,而且多数农村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保障,对党员管理不够到位。
主要原因:一是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较弱。我县是山区农业县,贫困面较大,多数农村是纯农业村,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开展活动经费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只能靠“化缘”搞活动。二是对党员作用发挥重视不够。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多数农村党组织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抓项目争取、搞基础设施和其他农村社会事务上,把党建工作作为了“副业”,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大,措施不多,成效不明。三是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虽然每个村都建有党员管理制度,也探索了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发挥党员作用的好办法,但还存在“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情况,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多。
三、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思路,思考新办法,妥善加以解决。
(一)强化“一主体”,调动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教育,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坚持分类办班和按需施教的原则,分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可在农村开展支部书记讲一次党课、领导干部作一次形势报告、党员观看一次优秀红色影视剧、组织一次“入党为什么,党员做什么”的大讨论、党员撰写一份党性分析材料等“五个一”集中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
(二)实施“两工程”,提升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一是实施队伍结构优化工程。在发展党员观念上,变“等上门”为“领进门”,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强化结对联系和跟踪培养,鼓励和引导年青同志及早向党组织递交申请。要突出“三个倾斜”:即:向非党村委干部特别是村委主任倾斜;向农村妇女和大学生村官倾斜;向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有一定技能的优秀农村青年倾斜。注重发展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优秀分子入党,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实施能力素质培训工程。要充分整合资源,依托县乡党校、杨村乡村干部学校以及“一堂二校三网四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和陵川党建网、《行巅先锋》电视专栏、党建手机周报“三位一体”党员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训、送下去教、网络上学等途径,拓宽党员能力素质提升渠道。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依托农技员、土专家开设农家课堂;鼓励支持党员在农业龙头企业接受培训;利用村级阵地适时开展种、养、加工等技术培训;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选学;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引导农村党员学习实用技术,提升致富能力。
(三)开展“三创新”,建立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一是创新开展“联户帮带”活动。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
网络,在县里成立党员服务中心,在乡镇设立党员服务站,在农村设立党员服务点。按照政治素质、居住位置、协调能力、硬件条件等适宜标准,择优确定党员中心户,形成了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局面,每名党员就近方便联系若干户群众,在引导群众科技致富、遵纪守法、执行政策、环保创卫、倡导新风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二是创新开展“设岗定职”活动。按照“无职有责、无位有为”原则,组织党员开展“定岗位、亮职责、作承诺”活动,在农村组织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认领志愿服务、治安维稳、环境保洁、护林防火、纠纷调解等相应的工作岗位或责任区。村干部带头公开自身职责、带动全体党员亮明自身职责,并依责承诺,认真履行承诺内容,深入开展“我参与、我服务,我志愿、我奉献”活动,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按照“一个服务片区、一个志愿团队”的原则,结合党员自身特长,选拔党性强、觉悟高、有专业特长、年富力强的党员,分类组建有特色、专业化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并积极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随时随地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为“绿色崛起、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四)健全“四制度”,构建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管理机制。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以信息征集、公开承诺、动态积分、考核激励为主要内容,健全完善服务需求征集制度、志愿服务申报制度、党员服务联系制度、党员服务积分制度、量化积分考评制度等长效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党员服务群众规范化、常态化。二是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评机制。对党员志愿服务进行动态积分管理,根据党员个人意愿和服务特长,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档案,实行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制,认领至少一个奉献岗位,联系至少一户困难党员或群众,每年开展一次公开承诺,每季进行一次打分评议,年终结合党员群众评议,党组织作出客观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党员星级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三是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保障机制。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合作社)联建、城乡联建等模式,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联创联建,把党组织服务延伸到全县每一个角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为党员开展各项服务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四是健全农村党员关怀激励机制。从思想上关怀,在走访、接访中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了解农村党员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传递市场信息、传授致富技术、倾听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从行动上帮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广泛开展党员互帮互助活动,引导机关干部与农村贫困党员结成联户帮扶“亲戚”,为困难党员提供致富信息、产业政策、技术支持等帮助,提高党员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真正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篇3保持农村党员工作的先进性是首要工作,我们认为应该先从党员的源头抓起,我们采取下发调查表、走访党员群众、召开乡村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等办法,对以来乡镇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调查表明: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先进分子,尤其是优秀青年和致富能人吸收到党内来,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解决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的根本措施。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
一、前段成绩: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逐步规范,农村党员质量、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1、在发展数量上,坚持了县、乡、村“三级规划”。每年初,县委组织部和绝大多数乡镇党委,都下发党员发展工作规划,明确当年发展党员的指导数额。全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元月以来,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1892名,平均每年630名,符合全县党员发展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
2、在发展对象上,做到了“三个倾斜”。一是向青年农民倾斜。3年来发展的1892名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944名,占49%;36岁至50岁的878人,占46%;51岁至60岁的67人;60岁以上的仅3人。二是向经济能人倾斜。3年来,全县共从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吸收党员455人,占新发展总数的24%;从个体工商户中吸收党员297人,占新发展总数的15%;从各类科技示范户中吸收党员258人,占新发展总数的13%。三是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及女性倾斜。3年来,全县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吸收党员234人,从高中毕业生中吸收党员855人,占发展总数的57%;从退伍军人中吸收党员105人,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女性320人,占17%。
3、在工作机制上,坚持了“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培养。鸭田、雨山铺等乡镇采取民主确定培养对象、专人跟踪考察、定期组织评议、分配一定工作等办法,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能力素质。桃洪镇、六都寨等乡镇,每年组织外出经商人员座谈,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和党的宗旨,吸引致富能人向党组织靠拢。二是严格程序。大多数乡镇建立了严格的入党审批程序,实现了确定对象民主化、培养教育经常化、发展结果公开化,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三是严格督查。县委组织部每年对乡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年来,金石桥镇、羊古坳乡等乡镇党委共查出8名新党员入党材料不齐全,取消了2名突击入党的“人情党员”的预备党员资格,3名村支部书记受到诫勉。
4、在质量把关上,落实了“三项制度”。县委组织部明确了发展在校学生入党的程序和权限。年下半年,各乡镇全面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责任追究制”,发展党员质量把关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每年农村青年入伍期间,县委组织部都派人参加政审,并注意在转移党组织关系过程中严格把关,有效地防止了参军入伍人员突击入党。滩头镇、西洋江镇在新党员发展工作中注重把好培训关、政审关、审批关,保证了新党员质量。羊古坳乡、金石桥镇禁止新兵在入伍、高考升学时突击入党,纯洁了党员队伍。
5、在工作效果上,实现了“三个改善”。一是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目前,全县35岁以下农民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1%,较1999年上升3.7个百分点;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6098人,较1999年增加2531人。现有入党积极分子总数1919人,其中掌握一门以上致富实用技术的1230人,各类科技示范户528人。二是改善了村级班子结构。3年来,455名致富能人被吸收为党员,其中139人进入村级班子,29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全县1003名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中,45岁以下的562人,有一技之长的882人,分别占其总数的56%和88%。三是改善了党员队伍形象。新吸收的党员积极为群众兴办实事,引导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树立了新时期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正视问题: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减少,农民党员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个别村级班子后继乏人
1、青年农民申请入党人数呈下降趋势。与1995年相比,全县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申请入党人数由3520人下降到3012人。重点调查的52个村中,主动写入党申请的仅32人。有的村多则四五人,少则一二人,个别村甚至一个也没有。
2、少数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依然存在。据调查,截止底,全县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尚有181个,占全县村党支部总数的19%。滩头镇高岭、莫家村已有9年没有发展党员。
3、农民党员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一是年龄老化。
“七个党员八颗牙”的现象在个别村仍然存在。目前,在全县20886名农民党员中,60岁以上的6261名,占总数的30%;35岁以下的仅占11%。滩头镇半雅田村有8名党员,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6名,占75%。金石桥镇珀塘村31名党员
中,35岁以下的仅2名,占6.5%。二是思想僵化。相当一部分党员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事物看不惯,新思想听不进,新作法受不了”。三是能力弱化。据统计,全县近3年来吸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20xx名,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有了改善。但从党员队伍整体状况来看,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仍然占主体。全县现有农民党员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14988人,占总数的71.8%。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不快,大部分党员“双带”本能低,有科技致富专长的较少。据统计,全县掌握一门以上致富实用技术的党员仅8600余人,不到总数的40%。
4、个别村级班子后继乏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滞后,党的后备力量减少,直接影响了村级班子建设,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据调查,全县1003个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中,能力较强的661人,占66.2%;能力一般的303人,占30%;能力较差的39人,占3.8%。滩头镇尚有2个村(半雅田村、沙坪村)找不到合适的党支部书记。
三、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给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部分青年入党的愿望不强。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把金钱放在第一位,重利益轻理想,实用主义、利己主义至上,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有的认为“党员不党员,只要能赚钱”,“田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入党不入党,全靠自己闯”;有的认为“入了党就不自由”,怕“入了党,就会选上村干部,出不了远门”,“不好到外面去挣钱”。
2、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培养和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的渠道不宽。当前,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有一技之长的农村青年,大都到沿海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务工、经商。据县农经局调查,全县外出务工的劳力186348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3.6%。外出的劳力中,35岁以下的占81%。横板桥镇麻场居委会共1182人,在家务农的只有642人,其中35岁以下的劳动力仅9人。在这样的村,要想培养一个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困难的确很大。
3、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消弱,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大。调查中发现,凡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村,青年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就较多。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村,就很少有青年人申请入党。
4、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失衡,入党缺乏光荣感,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党组织对党员提要求的多,关心帮助的少;交任务让其尽义务的多,给党员创造享受民主权利的机会少。有的村干部长期领不到工资,工作心灰意冷;有的党员在群众面前讲怪话,发牢骚,影响了青年人入党的进取心。
5、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偏低,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一是个别乡镇党委重视不够。有的把发展党员工作当成“软任务”,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措施;有的乡镇党委负责人很少过问党的组织建设;有的乡镇组织委员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工作上,对发展农民党员心中无数。二是少数村党支部落实不力。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不主动,存在“坐门等客”的现象。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妒贤嫉能,害怕优秀青年入党后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害怕“坐了自已的位置,夺了自已的权把子”,不愿发展党员。三是基层团组织“推优”不够。一些村级团组织不健全或不起作用,客观上对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带来不利。有的团组织很少组织青年开展活动;有的长期没有发展团员,根本上谈不上建立“推优”制度。
四、相关对策(20xx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以改革的精神解决新形势下吸收青年农民入党难的问题
1、更新观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要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xx大精神,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发展标准、发展对象、发展方式上实现“四个转变”:由发展“老实听话型”党员向吸收“开拓创新型”党员转变;由吸收“贫民”党员向吸收“富人”“能人”党员转变;由被动“等人上门”向“主动上门”转变;由发展党员“本土化”向“外出务工青年和在家务农人员一齐抓”转变。针对当前党员队伍的状况,把优秀青年和致富能人作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2、制定规划,把青年农民和致富能人做为新时期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各乡镇要根据党员与群众的比例、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队伍的比例情况,制定《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明确每个村支部每年必须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的数量,并保持一定的常数。要将发展致富能人和青年农民入党工作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四个同步”,即与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同步;与后进、贫困村的整顿转化工作同步;与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同步;与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同步。要把发展致富能人和青年农民入党情况纳入村支部年度工作目标,与支部评先和年终考评奖罚相结合,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面落实。
3、抓住源头,把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做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环节。一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要注意解决党员队伍中的认识问题,树立看人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观点,不求全责备,扣紧时代发展的需要,侧重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经济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从事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纳入重点培养对象。二要因人制宜,悉心培育。要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电视讲座、电化教育、评比青年标兵、吸收听党课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和主张,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发青年农民的入党热情。要加大脱产培训力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素质;要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村务、党务的民主管理,使之在实践锻炼和考验中加快成熟。要落实好培养联系人制度,建立培养登记卡片,跟踪掌握培养情况。同时,要积极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三要全面“推优”,广纳贤才。要定期召开“招贤”座谈会,请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从致富能人、村组干部、回乡优秀青年中“荐贤”。要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从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人才中,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一批有致富头脑、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党员。
4、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发展党员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要建立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调训制度,实行党务知识考试考核办法,通过举办各类以会代训及专题讲座等培训班,强化业务知识教育,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做法上对党支部加以指导,逐步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5、要加强管理,净化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一要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要选好支部书记,配强班子。把作风好、服务意识强、能带头致富的人选进村党支部班子。对后进党支部班子,要实行跟踪管理。二要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加强党员实用技术等致富能力的培养,提高党员“双带”本能。抓好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党员的服务本领,增进党员内部团结。对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三要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在政治上关心村级干部,适当从优秀村干部录用国家公务员,激发优秀青年向上进取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村组干部的工资正常发放,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关心村干部疾苦,及时为村干部解决生产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建立“三级联动”制度。实行县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成员包村、村支委及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发展工作网络。二要建立检查、汇报制度。各乡镇党委每半年要对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向县委组织部报送一次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并将培养对象和新党员名单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县委组织部每半年要进行一次检查,对工作落后的乡镇提出整改意见。三要建立目标管理制度。要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列入乡镇党委书记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中,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要明确党委书记、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为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村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明确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支部组委为具体责任人,建立“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机制。建立发展党员预警和处分制度,对连续2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或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村党支部,要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要予以诫免或免职。四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预审、公示制,试行谈话回复、责任追究制度,对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及违纪违规行为,要追究有关党组织和责任人的责任,既保证发展质量,又确保“入口”畅通,使党的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农村党员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党员调研报告
上一篇: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下一篇:2022调研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