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导游词>陕西导游词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更新时间: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3篇)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1

  途中: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从酒店出发,经过短短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的车现在已经行驶在通祠路上了,距离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武侯祠还有大约5分钟。

  刚刚我们经过的那条河就是成都的母亲河——府南河了。府南河是府河和南河的合称,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处汇合。汇合后称府南河。它的前身是成都地区古老的自然河道。先秦蜀郡太守李冰治水时,将其疏浚治理,成为岷江水系在成都城下的主要河流,是都江堰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叫郫江和检江,这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郫江和检江,就是今天府河和南河的前身。

  而李冰时代的二江都从城南流过的格局,到唐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末时期,为防备吐蕃和南诏的侵犯,西川节度使高骈决定将城墙的范围扩大。为便于守城,他又决定将原来的郫江改道,让郫江从西北角直接向西流再转向南流,到合江亭地区与检江汇合。这样,成都的北面和东面有郫江,南面有检江,三面都有了大江。西面则利用原来郫江的故道,使成都城外四面都有流水,形成天然的护城河。

  KK从此之后,成都的二江也就从“双过郡下”变成了“二江抱城”,绕城三面。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

  府南河是成都文化的摇篮,成都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离不开它的滋润和哺育,故成都人又深情的称她为母亲河。《华阳国志.蜀志》这样记述成都:“山林泽渔,园囿瓜果,百谷蕃庑,四节代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其《谏雅洲讨生羌书》中称“蜀为西南—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具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李白的: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即是当时成都府南河的真实写照。意大利威尼斯探险家马可波罗则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成都府》中如是写道:“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商人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

  可是这条母亲河也曾受到过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马桶盖。"府南河地区也一度成为成都最贫瘠的地区。不过经过政府整合工程之后呢,现在我们面前的府南河又是一座美丽的水上公园了。所以如今的府南河也有了另外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锦江。

  好了,朋友们,我们这一路说说看看,马上就要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武侯祠了。请大家稍作休息,我们一会儿再一起游览君臣合祀的武侯祠。

  景点: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创建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

  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后来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您好!成都武侯祠内古建中的屋顶建筑符号以静远堂(诸葛亮殿)最具有代表性,根据现有资料看,其时代为清道光年间初塑,民国早期重塑,在内容上是典型的儒、释、道三家合一。

  中坐者为笑口弥勒,弥勒左手边还有一小桥,从其造型看,可能是传说中的“奈何桥”; 弥勒东边为道教人物赤松子,赤松子是道教中的雨神,能化为一条赤龙,故造像头上仍有两角;他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执瓶若散水状。

  弥勒的西边是陈天君。陈天君也是雨神,与雷公江天君、电母秀天君、风伯方天君同为明清时期流传很广的“天君”。陈天君左手执瓶,右手执圆形闪电盘。

  这一组塑像的主要功能为防火辟邪。

  在静远堂屋顶南脊两边,还分别有铁拐李和汉钟离的造型。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2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0xx年刘备入葬于惠陵。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述。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这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向把那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但人们仍习惯的称那里为武侯祠。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就应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xx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xx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0xx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从山门跨进武侯祠,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优美宜人,眼前的香炉里烟雾缭绕,仿佛能带人一览三国鼎立的场面o绕过香炉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的院落o院子内古木交错,花卉满庭o一棵棵百年大树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卫着庭院,将庭院的气氛装饰得更加神秘o大拜殿是人们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内塑着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纶巾,风度庄严o地上的蒲团上跪着祈福的人们,虔诚地祈求孔明的庇护o殿堂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o这些对联无不包含着人们对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o ,

  大殿后,翠竹丛中簇拥着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茅庐o茅庐正门上悬挂着“诸葛草庐”的匾额o据说,这是诸葛孔明当年隐居的地方o诸葛草庐左侧是野云庵,右侧为古柏亭,是诸葛孔明会友读书之处o在这淡雅气息的笼罩中,我脑中又浮现出“三顾茅庐”的画面……

  武侯祠之游,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要数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联,这一切,使武侯祠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o ,

  领略过武侯祠的庄严和神韵,我更加确信,南阳儿女今天创造的辉煌,在若干年后,也定会成为巍峨的丰碑!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4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5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资料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xx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状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资料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6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xx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xx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0xx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从山门跨进武侯祠,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优美宜人,眼前的香炉里烟雾缭绕,仿佛能带人一览三国鼎立的场面o绕过香炉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的院落o院子内古木交错,花卉满庭o一棵棵百年大树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卫着庭院,将庭院的气氛装饰得更加神秘o大拜殿是人们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内塑着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纶巾,风度庄严o地上的蒲团上跪着祈福的人们,虔诚地祈求孔明的庇护o殿堂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o这些对联无不包含着人们对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o ,

  大殿后,翠竹丛中簇拥着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茅庐o茅庐正门上悬挂着“诸葛草庐”的匾额o据说,这是诸葛孔明当年隐居的地方o诸葛草庐左侧是野云庵,右侧为古柏亭,是诸葛孔明会友读书之处o在这淡雅气息的笼罩中,我脑中又浮现出“三顾茅庐”的画面……

  武侯祠之游,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要数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联,这一切,使武侯祠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o ,

  领略过武侯祠的庄严和神韵,我更加确信,南阳儿女今天创造的辉煌,在若干年后,也定会成为巍峨的丰碑!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7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武侯墓修于公元234年,它的特点之一是墓区内有两座墓穴,均称是真的。位于寝殿之后的武侯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35年。位于半山腰的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99年。目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 武侯墓的第二个特点是墓后种有世上少有的结子桂花树,人称 “护墓双桂”。 武侯墓的第三个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号称 “陕南十二连山一颗珠”。诸葛亮遗嘱葬于此处,防止北方的强敌。正所谓 “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下面我把诸葛亮的生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 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 “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 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 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 殿内正中神拿上端坐的便是集忠诚和智慧于一体的诸葛武侯,他左手持 《六稻》书卷,右手按膝,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伊然一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宝剑,一棒印缓,拿下关兴、张苞各持令箭、钢鞭卫护两侧。威武雄壮、生动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武侯坐像后,还绘有屏风式壁画四幅,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例如:定军山下老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三气周喻等。这些短小精悍的画面,突现了当年历史岁月里最为精彩的瞬间。 大殿后这一形如“覆斗”的坟冢,就是诸葛武侯的长眠之所,家高5-6米,方圆60米,今人在四周砌八卦花墙,刻有很多的三国故事,以纪念这段历史。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凤愿,这也是孔明遗表中提出的,由费祎, 呈奏后主:“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吉日,亲自送灵枢至定军山安葬。墓家选在定军山下,除了北伐曹魏八年之久而不忘统一大业外,更有喻意的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吸引着诸葛亮的又一根据。他一生研练着周易八卦,死后为自己算一清静之所也是情理之中。当您登上定军山,领略诸葛墓冢,只见九条山冈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故有 “九龙捧圣”之美誉。凡来拜谒者,无不兴叹于此。在庙院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古朴、通天的古柏,柏树向来是“寿与天齐”的通灵、吉祥之物,而在诸葛坟冢一周分散着当时种植的翠柏54株,象征着孔明的在生之年。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护墓双桂”。高30米以上,直径1米以上,枝千四伸,犹如车盖般遮护着墓冢。北京林学院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8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状况;明碑着重说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认为他是历史上唯一兼有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的历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冕冠,身着黄袍,手捧玉圭,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之后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部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汉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白面,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关羽(?—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阳,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那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9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成立博物馆,20xx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xx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zuowendang.com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0xx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武侯祠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雕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10

  从山门跨进武侯祠,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优美宜人,眼前的香炉里烟雾缭绕,仿佛能带人一览三国鼎立的场面o绕过香炉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的院落o院子内古木交错,花卉满庭o一棵棵百年大树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卫着庭院,将庭院的气氛装饰得更加神秘o大拜殿是人们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内塑着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纶巾,风度庄严o地上的蒲团上跪着祈福的人们,虔诚地祈求孔明的庇护o殿堂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o这些对联无不包含着人们对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o,

  大殿后,翠竹丛中簇拥着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茅庐o茅庐正门上悬挂着“诸葛草庐”的匾额o据说,这是诸葛孔明当年隐居的地方o诸葛草庐左侧是野云庵,右侧为古柏亭,是诸葛孔明会友读书之处o在这淡雅气息的笼罩中,我脑中又浮现出“三顾茅庐”的画面……

  武侯祠之游,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要数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联,这一切,使武侯祠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 。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11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状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认为他是历史上唯一兼有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的历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冕冠,身着黄袍,手捧玉圭,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之后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

  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

  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汉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白面,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关羽(?—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阳,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

  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那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篇12

  各位亲爱的朋友:

  我们就要到达武侯祠了,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来人们便尊称他为武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三国时代虽然比较短暂,但却一直被公认为是最精彩的一段。不知道各位朋友同不同意我的看法?一般认为三国就是公元220xx年——265年。三国的得名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当时中原大地上并存着魏、蜀、吴三个地方政权。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现在已经没有资料可以考证了,但是从大诗人杜甫《蜀相》这首诗中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们可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武侯祠就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从“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我们可以推断,杜甫写这首诗的时间要晚于武侯祠修建的时间,也就是说,杜甫写诗的时候武侯祠已经存在了,不然杜甫也不会辛辛苦苦的去寻找不存在的东西,除非他疯了;其二,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像柏树这样的树种生长是比较缓慢的,要长成森森的翠柏,起码要一百多年的时间。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公元759年,我们用759减去150,得到609。而唐朝的开国时间是公元620xx年,所以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武侯祠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朝初年的时候,祠庙合二为一,明朝末年又因为战争被毁,今天我们将要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侯祠,请随我一同去游览。首先,请大家抬头看看大门悬挂的匾额“汉昭烈庙”,汉是指当年刘备蜀汉政权的称号。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这里是祭祀蜀汉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它为武侯祠呢?有哪位朋友知道原因吗?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所以大家都称为武侯祠。

  现在请大家一起跟随我进入景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图是景区的导游图,等一下我们依次游览大门、三绝碑、二门、前后出师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诸葛亮殿,然后经过桂和楼到刘备墓。愿意听我讲解的朋友就跟我走,想要自己游览的朋友可以自由参观,我们11点30分在这个地方集合。

  大家看左右两边,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其中的四块是清代刻建的,一块为明代刻建,一块为唐代刻建。清碑主要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我们右手边的这块唐碑是最有名最有价值的。唐碑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XX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到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因为历来治理四川比治理国家更难,而武元衡在任职期间对治理蜀地采取了许多有效的办法,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肯定,他以诸葛亮自诩(就是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想要树碑立功。他的27个幕僚中的书记官(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秘书长)裴度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撰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极力的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的名臣管仲、萧何、张良。这篇文章表面上是称颂诸葛亮,实则吹捧武元衡是堪与诸葛亮媲美的谋略大师、经纬之才。文章立意新颖,比喻十分精妙,评价也很中肯。后来,裴度还受到唐僖宗的赏识,成为三朝宰相,辅佐了四个皇帝。另一个幕僚成都府少尹(成都市副市长)柳公绰为文章书写撰文,他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书法漂亮,当时许多有钱人家都想买柳公绰撰写的墓志铭。外国使臣也争相购买。所以让柳公绰来撰写裴度的文章实在是相得益彰。所以,这块碑以其文章传世,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伟大功绩而被誉为“三绝碑”。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保护这块碑不被破坏,我们将参与这项工程的工农代表,鲁建的镌刻工艺,也算进了三绝,所以我们有时候听到的三绝也指精妙绝伦的文章、书法和镌刻工艺。

  对面的明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石碑下面这个东西,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像乌龟?不过它并不是乌龟,二是龙生九子的第六子,赑屃。明间有句俗语啊,说:摸摸赑屃头,一生不用愁,摸摸赑屃背,旅途不疲惫。不管真假,大家不妨去摸上一摸。

  现在我们来到了二门,大家抬头看看门上的匾额,不妨一起读一读这四个字。不错,这就是着名的“明良千古”匾额,匾额的意思是说刘备慧眼识人,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做了军师,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发现了诸葛亮这匹千里马中的千里马可以算一个好伯乐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明”字左边的“日”字中间怎么多了一横成了一个“目”字,会不会是写错了。其实,这个字并没有写错,大家看看匾额的落款写的是:大清康熙年间,如果大家对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有了解的话,应该就明白,多一横是为了避讳明朝的“明”。

  过了二门,大家可以看到前面气势恢宏的大殿,那就是刘备殿。两边是文成武将廊,这些我们待会儿再说。先来欣赏一下这面墙上的文字,这就是着名的前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给皇帝刘禅献上的奏章。这面墙上的文字并不是诸葛亮所题写的,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路过南阳武侯祠的时候题写的。这些拓片都是从南阳武侯祠搬运到成都来的,那大家看这前面四行的字都是行楷,到第五行“此诚危机存亡之秋”就开始写成了行书,后面又是草书。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说当时岳飞喝了酒,略有几分酒意。开始写的时候还比较的拘谨,字体也很工整,后来酒精发作加上文章的才华横溢,只好用龙飞凤舞的草书表达满腔的豪情。大家可以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出岳元帅当时的心情吗?一般人可能都认为武将不大会舞文弄墨的,但是岳飞的字就写的非常的棒,《出师表》全文共13个“帝”字,但是每一个帝字的写法都不相同。大家看,这里、这里、这里。(而事实上这并非是岳飞的真迹,这是明朝时候一位叫白麟的成都文人所题写的。据说当时白麟喝了一些酒,略有几分醉意以后,跑到武侯祠来想弄个名垂青史的惊世之举。想来想去,想到借题发挥,选择了题写《出师表》。这位仁兄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比较拘谨,写着写着就豪放了起来。文章的才华横溢再加酒精发作,只好用龙飞凤舞来表达满腔豪情。写完之后,想到自己人微言轻,便翻了几下眼珠子,题上“岳飞”的名字。从此鱼目混珠,让人真假难辨。因为诸葛亮和岳飞二人英名与功业都为千古传奇。后人敬爱他俩,真也好,假也好。假的早已经变成了真的。白麟的书法、孔明的文章、岳飞的落款,虽然是欺世盗名,表里不一。但是书法确实写的好,饱含了情感,所以一直被人们视为上上品。)接下来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后出师表,在中学的课文当中,我们只要求背诵了《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只作为课外阅读的文章,所以大家对后出师表可能相对要陌生一些。与前出师表相比较,后出师表更像一篇分析战争策略的文章,至少告诉了我们出师北伐的原因,而前出师表就一直在教育皇帝该怎么用人,讲国家怎样才能强盛等等。后出师表当中也有9个帝字,每个字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1958年,毛主席参观武侯祠时,对岳飞的书法大加的赞扬,用了“龙腾虎跃,气象万千”八个字来评价。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臣廊,廊内一共有14尊塑像,这14位蜀国官吏都很有才华、为官清正廉洁。其中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怕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的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一辈子都没有贪污过,在临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半点钱财,非常的清正廉洁。蒋琬、费祎,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承人。蒋琬、费祎的才干虽然没有诸葛亮高,不过他们能够忠实的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都能够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那居于文臣之首的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位庞统先生。大家看上去可能觉得庞统又丑又黑,庞统也的确长得有点影响市容,对不起观众。但是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的时候被称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最开始刘备并不看好庞统,就是因为他长得其貌不扬的。后来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多次推荐,刘备又亲自与他谈论了军国大事之后,才受到重用。但是庞统却英年早逝,不幸在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非常的年轻。说到庞统的死,了解三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好像死得有点冤枉。当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帮忙抗击汉中的张鲁,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计策,准备趁机占领蜀地,为自己多争取一块地盘。于是打算攻打雒城,而雒城是一座易受难攻的城池,只有一条大道可以到达,其他三面都是是山路陡峭的地方,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地形从正面进攻是很难取得胜利的,除非有其他的小路,出奇兵制胜。在得到张松敬献的蜀地地图之后,才发现有果真一条小道也可以到达雒城,于是刘备打算兵分两路,由自己率骑兵走小道,庞统率大军走大道。大军主要负责正面攻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制胜的关键在于刘备率领的骑兵。庞统立功心切,加上山路陡峭,担心刘备。再三请示了刘备之后,决定率骑兵走小道,进攻雒城。在出征的当天,军士们三更起床、四更做饭、五更天出发。出发时庞统骑上自己的战马,结果战马不知道受到了惊吓,突然不受控制,把庞统摔了下来,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庞统始终不能驯服战马。大家都知道刘备爱才心切,害怕自己的军师受到伤害,于是将自己的战马的卢马让给了庞统,的卢马是一匹白色的骏马,曾经还救过刘备一命。庞统推迟了一番,最后挡不住刘备的热情,还是接受了。于是,庞统率军出征了,当军队行军到落凤坡的时候,庞统突然观察到两边悬崖陡峭,山林间树木茂盛,作为优秀的军事,他马上产生了条件发射,心想如果在此有埋伏,不就完了吗?在问了探路兵后得知此地叫叫落凤坡,当时庞统全身汗毛竖起,不禁打了个寒战。心里嘀咕:我号称“凤雏”,而这里是落凤坡,难道我要死在这里。一番调整后,他吩咐士兵提高警惕,慢慢前行。所谓无巧不成书,落凤坡确实有张任的军队埋伏,张任曾经就听闻刘备骑的是白马。于是对士兵说:骑白马的定是刘备,给我朝骑白马的放箭!顷刻间万箭齐发,庞统当场被万千穿心而死。成了刘备的替死鬼,确实是死的冤枉。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死的也不冤枉。话说就在攻打雒城的前一天,庞统收到了诸葛亮的信件,这信件还是从荆州八百里快递过来的。意思是说,我近日夜观星象,发现你的守护星昏暗无色,隐隐有坠落之兆,攻打雒城怕是不会很顺利,建议不要攻打雒城。当时庞统却想,我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立功,诸葛亮肯定是想抢我的功劳,于是没有接受建议。就这样,庞统不幸中箭而死。

  这个东偏殿中供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关羽以及他的儿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和赵累的塑像。大家看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那有没有朋友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把关羽的塑像弄成帝王打扮呢?关羽的脸又为什么是红的呢?先说为什么是帝王打扮,关羽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情同手足,因此才有了“桃花三结义”故事。当年18路诸侯讨伐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获,曹操三天两头给关羽送美酒美肉美人,还给他加官进爵,但是关羽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得到了荆州,并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关羽曾经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为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设计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的《三国志》中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简单来说就是看不起当官的,对下属士兵却很好。傲慢和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来的统治者对关羽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现在的明间企业家,尤其广东沿海一带也多半都会拜关公,甚至香港地区的社团、内地的这些组织也都拜关公,就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宋朝时,他被追封为王,到了明清时期,加封为关圣大帝,全国各地都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就成了帝王打扮。那关羽的脸为什么又是红色的呢?明间传说,以前关羽的脸是很白的,之所以后来成了红脸,是因为一次战败后,关羽逃到一个寡妇家,眼看着官兵就要追来。家里又是家徒四壁,还有一张床,剩下就是桌子板凳,根本没地方可藏。关羽和寡妇都急了。最后,寡妇将自己的头发剪了一缕下来贴在关羽的下巴和两腮上,又将自己家的公鸡宰杀,将鸡血均匀的涂抹到关羽的脸上。霎时间,关羽又白脸变成了红脸,还满脸的胡须。然后两人一起睡到床上。当官兵赶到,搜查了一番之后,并没有发现眼前趟在床上的人就是关羽,官兵离开之后。关羽向寡妇到了谢之后,也离开了寡妇家。但是后来,不管他怎么洗,脸都是红的。有人说关羽的脸是羞红的。因为古时候对女人尤其是寡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金银珠宝或者嫁个好人家,最重要的是女人的贞洁。关羽觉得自己会影响寡妇的名声,所以被羞红了脸。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关羽在普通百姓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然寡妇也不会冒着牺牲自己的贞洁的危险来救关羽的命。据说明清时期,在全国数孔夫子的庙宇是最多的,排第二的就是关帝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

  现在大家看到的匾额“业绍高光”是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业”是指刘备的所创立的基业,就是蜀汉政权,绍有继承发扬光大的意思,“高”指汉高祖刘邦,“光”指光武帝刘秀,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刘备的功业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殿门口还有一口圆鼎,圆象征天。等会儿我们还会在诸葛亮殿外看到一口长方形的鼎。象征地,天圆地方嘛,在这里是君臣之意。

  殿的正中,供奉的就是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这个塑像高3米,是武侯祠当中最高的一尊塑像。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州人。大家看刘备头戴天平冕冠,身穿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的。《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时,说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大家想想什么动物是两耳垂肩啊?对,就是猪;那什么动物又是双手过膝呢?咦!又对了,就是猴子。猪猴,诸侯,所以说刘备天生就有诸侯相,会独霸一方。传说刘备出身的时候也是天有异象,一缕红光射入刘备家中。24岁的时候,刘备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的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次挫败,先后投靠了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后来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后来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后,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刘备率水陆70万大军攻打吴国。结果,在夷陵,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不久死于白帝城(重庆奉节)。其实,刘备从小到大都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小时候的刘备并不像其他的小孩一样,他不爱学习,最大的爱好是交朋友,喜欢大侠似的人物,很会笼络人心。做人一向都非常的低调。唯一的一次冲动,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陆逊所杀后。刘备和关羽张飞兄弟情深,兴师伐吴,结果遭到惨败,所以说啊,冲动是魔鬼,这也印证了歌手刀郎的那首歌,冲动的惩罚啊。上天对刘备这一次冲动的惩罚实在有点重了。呵呵!希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

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3篇)陕西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篇1途中: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从酒店出发,经过短短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的车现在已经行驶在通祠路上了,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大全
    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大全

    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大全【精选7篇】工作中写湖南省各景点导游词必不可少,快来写写看吧。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

  • 2023年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完整版
    2023年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完整版

    2023年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完整版8篇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怎么写?看看吧。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通常需...

  • 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范文【优秀8篇】其实写广东各地方景点的导游词并不难,来看看吧。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

  • 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范文
    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范文

    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范文7篇是时候写秦始皇兵马俑讲解导游词了,快来看下吧。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