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精选13篇)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1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2大雁塔,位于市区南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宏丽的皇家寺院,建于唐太宗时期,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并由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担任“首任主持”。期间,法师督造了大雁塔。
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20xx年,并创立了佛教的“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期间,为供奉从印度请回的经像和舍利,法师亲自督造修建了大雁塔。
如今的大慈恩寺,是明代在原寺院“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存的殿堂则多是清代建筑。寺院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其中,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是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
寺院中轴线以东是塔园,园内的塔林,共有舍利塔九座,供奉着自清代以来本寺九位高僧的舍利子。
大慈恩寺的南、北都有广场。周边还有陕西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等景点。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3大雁塔座落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其市徽中央即绘有此塔图案)。大雁塔是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目前少数可供登临的古塔之一。大雁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
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唐高宗时,玄奘(三藏法师)为收藏从西域取回的佛经、佛像及舍利,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武周长安年间(720xx年—720xx年),在原址上更拆改造为十层砖塔。此塔建成后,频遭战乱破坏。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对塔再次修葺并降为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其后,今西安周边历经数次大地震,致塔顶震落、塔身震裂。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620xx年),在修缮时塔外围被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故唐代塔体基本结构得以保持,而其造型则显得更为宏伟,即现今所见的大雁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4年对大雁塔进行过一次整修,基本维持原有风貌。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该塔随之一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色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塔体呈方形锥体;塔刹高约4.87米。第一、二两层各有九间,第三、四两层各有七间,第五至八层各有五间。塔内建有木梯,可拾阶登顶。每层四面均有劵门,供凭栏远眺。
塔底层南向门洞两侧各嵌一座石碑,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碑形制相同,碑额为蟠螭圆首;碑身两侧收分明显,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方形,上有线刻图案。两碑规格无二,通高达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自右向左行文,置于西龛;《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则由左向右,置于东龛。其文分别为唐太宗李世民及皇太子李治(即唐高宗)所撰,并由时任中书令的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就。因此,两座石碑既是珍贵文物,亦为书家精品。
倾斜的塔身
因大雁塔自身结构问题,加之屡遭人为破坏,故至迟于1720xx年就发现塔身存在倾斜。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致承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地面大范围不均匀沉降,更使古塔倾斜下沉加速。截至1985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约998毫米;到1996年,更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后经相关部门长达20多年的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20xx年,倾斜量约1001.9毫米。至20xx年,大雁塔已停止倾斜。其后,每年平均“回位”1毫米。
周边
20xx年至20xx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对大雁塔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在大慈恩寺北侧修建了大雁塔北广场及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喷泉。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4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5“要看中国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之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之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之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之宝库,数不胜数之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之辉煌以及深厚丰富之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几千年之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之发展和中华民族之伟大。
20xx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之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之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之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之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之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之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之以唐诗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之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之对话。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6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大雁塔景区和曲江旅游区,首先我们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雁塔路南端的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始建于公元589年的隋代,到了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慈母文德皇后大恩, 要求选择“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之地,建造佛寺,为其母祈求冥福,于是重修隋代无漏寺,并改名为大慈恩寺。唐代的大慈恩寺规模极大,占地342亩,有房间 1897间,可容纳僧徒3000余人,慈恩寺的首任拄持就是被称为“法门领袖,民族脊梁”的玄奘法师,玄奘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教 翻译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公元620xx年,28岁的他独自一人前往印度学习佛学,先后在印度各地从事佛教研究长达20xx年之久,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取经归 来,带回了657卷佛经和大量的佛舍利以及佛像,受到了朝野和国人的隆重欢迎,公元648年12月,大慈恩寺初建落成,玄奘法师便被请到慈恩寺担任住持, 继续翻译佛经,并在此宣讲唯识宗教义,使慈恩寺成为了唯识宗的祖庭。现在的大慈恩寺,是在唐代大慈恩寺西院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规模仅为唐时的七分之一。 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慈恩寺的门口,因为我国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山门也称三门,东为无相门,西为 无作们,中为空门,象征着佛教的入门三解脱,走进山门,我们可以看到钟鼓二楼东西对峙,东边的钟楼内悬挂有一口明代的大铁钟,重约三万斤,上面刻有雁塔晨 钟四个字;西面的鼓楼内有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僧人们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晨钟暮鼓,交相辉映。寺院的钟声每天敲108下,象征着破除人的108中烦 恼,及“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渡众生。”就是说,听到寺院的钟声,就可以消除一切烦恼,得道成佛了。
钟鼓楼的北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的是三身佛,中为法神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 佛。三身佛的两侧是佛祖的两大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边有普贤菩萨像和文殊菩萨像,他们分别象征着真理和智慧。东西两侧还列坐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过去是法堂,法堂是为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堂内墙壁上贴有三张拓片,中间的是玄奘负笈图,两侧是玄奘的两位弟 子,圆测与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法师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后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并督建的,用以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与佛 像。最初的塔为5层,砖表土心,不可攀,后来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将它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层,后经战乱毁坏,到五代时又重新修建,改为七层。现在的大雁塔基 本上就保留了这次修缮后的状貌,为楼阁式砖塔,高64.7米,共七层,塔内建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都建有砖拱门,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中,嵌有两方石 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二碑均为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被称为“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的得名,一说是西域称佛塔为“亘娑”,唐言为“雁”,故雁塔之名是由梵文音译过来的。另一说是出自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载,说是摩 揭陀国有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寺院,寺僧可食三净肉,有一天中午,一位僧人看见天空中有群雁飞过,于是便开玩笑的说:“众僧今日还没有肉吃午饭,如果菩萨有 灵的话,因该知道啊!”话音刚落,只见领头的大雁突然折身飞回,在这个僧人的脚下坠地而亡,众僧大惊,随即明白了这是佛陀化身前来教育他们,于是便将此雁 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改信大乘佛教,不在吃肉。雁塔之名相必便是来源于此。还有一种说法跟雁塔题名有关,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说到雁塔题名,它始于唐中宗神猪年间,进士张莒登塔题名,后文人们竞相效仿,在考取进士以后,都要等上雁塔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题留在 雁塔的墙壁上,日后若是升为卿相还要用朱笔改写,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取进士后,就曾作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 年”,表现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大雁塔的北面是玄奘三藏院,它是一组仿唐建筑群,于20xx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全院由西院的光明堂,中院的大便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光 明堂内以壁画的形式讲述了玄奘从出生到去西域求法的事迹;般若堂的壁画,讲述的则是玄奘取经回国后,翻译佛经和培养人才的事迹;大便觉堂内,供奉了玄奘的 顶骨舍利和他的青铜坐像,供人们瞻仰和凭吊,墙壁上的汉白玉壁画,讲述的是《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的故事,具有很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大雁塔在历史上就是曲江之地,下面我们就去参观曲江旅游区的其它几个著名景点。
首先我们去打雁塔北广场参观,这是一个以突出大雁塔、大慈恩寺以及大唐文化的主题广场,于20xx年建成,由喷泉水景区,大唐盛世浮雕景区,大唐东西步行街,唐诗园林区等组成,内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现已成为了西安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名片”。
下面我们去参观大唐芙蓉园,它是在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修建的,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园林的建筑形式,于20xx年建成并对游人开放,占地面积 1000亩,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内有紫云楼、凤鸣九天歌剧院、陆羽茶社、仕女馆等等许多的仿唐建筑群,拥有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展 示大唐文化与风貌的主题公园,被誉为“盛唐主题天下第一园”。
现在我们去参观曲江海洋馆,它是西部最大的海洋馆,占地90亩,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海豚表演馆、海洋科普馆、热带雨林馆、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观园等部分组成。
在曲江旅游区,我们还可以参观到传说中薛平贵与王宝川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寒窑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的秦二世胡亥墓。
好了朋友们,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7大雁塔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之道场,而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的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玄奘呢?玄奘,俗姓陈名祎(yi),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十三岁出家为僧。他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发现佛经残缺不全,佛经中有许多错误。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贞观元年(620xx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只身前往,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研学,历时20xx年之久,在一次盛大的法会上,玄奘宣读自己的佛学论文,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可以和玄奘辩论,据说一连18天,没有一个人能辩过他。各王特邀请玄奘乘坐华丽的象舆游行,会场欢呼雷动,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佛教之“天” ,就是指菩萨众神。玄奘取得了极高的的荣誉,在印度备受尊崇。随后他毅然谢绝了各国王及僧众的盛情挽留,毅然踏上归途。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携带大量佛舍利及657部佛经,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朝野及国人的隆重欢迎。抵达长安时,僧俗百万之众倾城出迎,盛况空前。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门口,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我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是由此而来。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建阴福,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故名“慈恩寺”。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明代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是钟楼,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钟。该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通高3.4米,重15吨上铸有“雁塔晨钟”四个苍劲的大字。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钟和鼓是佛教重要的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也是重要的报时工具。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现在我们来到寺院的大雄宝殿参观。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的三身佛,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指的是佛性的清净之身,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之意是得到佛果,圆满之身,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应身佛指一切可变幻之身,并指普渡众生之身。三身佛两侧立有释迦牟尼的迦叶和阿难,两侧是十八罗汉。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凡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都要先在曲江进行游宴,然后齐集大雁塔题名,他们觉得能雁塔题名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并且觉得登上大雁塔就能步步高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在此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
大殿北面为法堂藏经楼(两层),上层藏经楼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法堂是当时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若生前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死后就会被他接引到极乐世界去,因而又被称为“接引佛”。法堂里还有三副拓片,其中一副是玄奘负笈图,两边是是他两大弟子圆测和窥基的画像。玄奘身背装有佛经的背篓,手持佛尘,脚登麻鞋,风尘仆仆地行走在取经路上,历经磨难,只有眼前这盏永不熄灭的小油灯伴随着他。
法堂后面就是闻名遐迩的的大雁塔了,请大家随我前去参观。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而其得名源自一个佛教故事最为可信。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从此人们也将菩萨称为雁王,佛塔称为“雁塔”了。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上表奏请皇帝,经朝廷批准建造而成的。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这座佛塔,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四十多年后逐渐毁坏。后来武则天在位时重新修建了大雁塔,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的修葺,我们现在见到的就是修葺过的大雁塔了。
大雁塔是典型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体呈方锥形,共有7层,内有旋梯,我们可以顺旋梯登到塔上,一览古城秀丽的风光。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登塔吧。
我们现来到在大雁塔的底层,能够看到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碑,为玄奘译经所写的序文。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接下来我们可以到一层参观。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两侧墙壁的碑片,其中这两通石碑,一是玄奘负笈图,反映他取经的过程,一是玄奘译经图,反映他译经的过程。这两碑的画面是玄奘法师光辉人生的生动写照。现在我们开始向上攀登参观。请大家轻步登塔、注意安全。在二楼我们看到了的是一尊弥勒佛坐像,大家可以祭拜一下,许下自己的心愿。接着我们登上三层,这里是供奉着印度佛教高僧赠送的佛祖舍利。好了,我们继续攀登吧。在三层陈列有集王圣教序和同州圣教序的原碑拓片,真品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四层中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足印,相传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留下来的。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前曾到一小河边,对弟子说“这是我留给人类最后的足迹。”说完就形成了巨大的脚印,当时人们争相瞻仰膜拜,玄奘到印度后听到了这个故事,特意前去膜拜,并且在膜拜时还用笔画下了这个足迹,我们现在见到的就是玄奘晚年刻制而成的。第五、六层悬挂有玄奘诗词、唐代几位大诗人的诗词书法作品。我们再往上走,来到第七层,大家可以抬头看看位于我们上方非常趣味的诗文,这几个字,不论从哪儿开始,都可以很通顺。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念“取经还须游西天,须游西天取经还。拜佛前人赞唐僧,人赞唐僧拜佛前。”还有“唐僧取经还,还须游西天。西天拜佛前,拜佛前人赞。”等不同的读法。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念成一首关于唐僧取经的诗。
大家登上了佛塔的最高层,是不是有一种“登临出世界”的的美妙感受,向四面凭栏远眺,古城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留连忘返。
游客朋友,现在让我们缓步下塔,注意安全。到后面玄奘三藏院继续参观。
现在,大家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大遍觉堂、般若堂、光明堂三院组成。
如果要问:西安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那就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佛骨舍利,因为玄奘舍利与佛舍利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佛骨舍利刚才我们已经在大雁塔的第三层看见了,而玄奘大师的一份顶骨舍利就存放在三藏院的大遍觉堂,大遍觉堂里还供奉着玄奘坐像。
玄奘三藏院内有近四百平米精美的大型壁画,反映了佛界圣景和玄奘的生平故事。尤其反映了玄奘求法、译经的辉煌一生。
概括玄奘的翻译,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全和路子新四个显著特点。玄奘一人就译出1335卷佛经。由于玄奘译本准确可靠,而他所依据的原印度梵本散失很多,因之玄奘译本被视为 “准梵本”。由此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以及许多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我国的翻译从佛经翻译开始,而玄奘开创了我国佛教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玄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爱国者。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玄奘译经20xx年,最后在铜川玉华寺圆寂,虽然他生前要求一切从简,但皇帝还是把他厚葬于现在产河之畔的白鹿原。人们对这位舍命求法,呕心沥血译经,生前辉煌一世,死后苇席裹尸的一代高僧表示了崇高的敬仰和悼念。这里已成为永远瞻仰玄奘、纪念玄奘的佛教圣地。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8大雁塔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之道场,而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的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玄奘呢?玄奘,俗姓陈名祎(yi),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十三岁出家为僧。他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发现佛经残缺不全,佛经中有许多错误。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贞观元年(620xx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只身前往,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研学,历时20xx年之久,在一次盛大的法会上,玄奘宣读自己的佛学论文,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可以和玄奘辩论,据说一连18天,没有一个人能辩过他。各王特邀请玄奘乘坐华丽的象舆游行,会场欢呼雷动,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佛教之“天” ,就是指菩萨众神。玄奘取得了极高的的荣誉,在印度备受尊崇。随后他毅然谢绝了各国王及僧众的盛情挽留,毅然踏上归途。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携带大量佛舍利及657部佛经,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朝野及国人的隆重欢迎。抵达长安时,僧俗百万之众倾城出迎,盛况空前。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门口,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我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是由此而来。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建阴福,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故名“慈恩寺”。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明代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是钟楼,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钟。该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通高3.4米,重15吨上铸有“雁塔晨钟”四个苍劲的大字。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钟和鼓是佛教重要的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也是重要的报时工具。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现在我们来到寺院的大雄宝殿参观。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的三身佛,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指的是佛性的清净之身,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之意是得到佛果,圆满之身,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应身佛指一切可变幻之身,并指普渡众生之身。三身佛两侧立有释迦牟尼的迦叶和阿难,两侧是十八罗汉。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凡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都要先在曲江进行游宴,然后齐集大雁塔题名,他们觉得能雁塔题名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并且觉得登上大雁塔就能步步高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在此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
大殿北面为法堂藏经楼(两层),上层藏经楼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法堂是当时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若生前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死后就会被他接引到极乐世界去,因而又被称为“接引佛”。法堂里还有三副拓片,其中一副是玄奘负笈图,两边是是他两大弟子圆测和窥基的画像。玄奘身背装有佛经的背篓,手持佛尘,脚登麻鞋,风尘仆仆地行走在取经路上,历经磨难,只有眼前这盏永不熄灭的小油灯伴随着他。
法堂后面就是闻名遐迩的的大雁塔了,请大家随我前去参观。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而其得名源自一个佛教故事最为可信。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从此人们也将菩萨称为雁王,佛塔称为“雁塔”了。
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上表奏请皇帝,经朝廷批准建造而成的。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这座佛塔,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四十多年后逐渐毁坏。后来武则天在位时重新修建了大雁塔,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的修葺,我们现在见到的就是修葺过的大雁塔了。
大雁塔是典型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体呈方锥形,共有7层,内有旋梯,我们可以顺旋梯登到塔上,一览古城秀丽的风光。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登塔吧。
我们现来到在大雁塔的底层,能够看到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碑,为玄奘译经所写的序文。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接下来我们可以到一层参观。我们大家可以看看两侧墙壁的碑片,其中这两通石碑,一是玄奘负笈图,反映他取经的过程,一是玄奘译经图,反映他译经的过程。这两碑的画面是玄奘法师光辉人生的生动写照。现在我们开始向上攀登参观。请大家轻步登塔、注意安全。在二楼我们看到了的是一尊弥勒佛坐像,大家可以祭拜一下,许下自己的心愿。接着我们登上三层,这里是供奉着印度佛教高僧赠送的佛祖舍利。好了,我们继续攀登吧。在三层陈列有集王圣教序和同州圣教序的原碑拓片,真品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四层中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足印,相传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留下来的。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前曾到一小河边,对弟子说“这是我留给人类最后的足迹。”说完就形成了巨大的脚印,当时人们争相瞻仰膜拜,玄奘到印度后听到了这个故事,特意前去膜拜,并且在膜拜时还用笔画下了这个足迹,我们现在见到的就是玄奘晚年刻制而成的。第五、六层悬挂有玄奘诗词、唐代几位大诗人的诗词书法作品。我们再往上走,来到第七层,大家可以抬头看看位于我们上方非常趣味的诗文,这几个字,不论从哪儿开始,都可以很通顺。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念“取经还须游西天,须游西天取经还。拜佛前人赞唐僧,人赞唐僧拜佛前。”还有“唐僧取经还,还须游西天。西天拜佛前,拜佛前人赞。”等不同的读法。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念成一首关于唐僧取经的诗。
大家登上了佛塔的最高层,是不是有一种“登临出世界”的的美妙感受,向四面凭栏远眺,古城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留连忘返。
游客朋友,现在让我们缓步下塔,注意安全。到后面玄奘三藏院继续参观。
现在,大家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大遍觉堂、般若堂、光明堂三院组成。
如果要问:西安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那就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佛骨舍利,因为玄奘舍利与佛舍利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佛骨舍利刚才我们已经在大雁塔的第三层看见了,而玄奘大师的一份顶骨舍利就存放在三藏院的大遍觉堂,大遍觉堂里还供奉着玄奘坐像。
玄奘三藏院内有近四百平米精美的大型壁画,反映了佛界圣景和玄奘的生平故事。尤其反映了玄奘求法、译经的辉煌一生。
概括玄奘的翻译,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全和路子新四个显著特点。玄奘一人就译出1335卷佛经。由于玄奘译本准确可靠,而他所依据的原印度梵本散失很多,因之玄奘译本被视为 “准梵本”。由此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以及许多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我国的翻译从佛经翻译开始,而玄奘开创了我国佛教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玄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爱国者。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玄奘译经20xx年,最后在铜川玉华寺圆寂,虽然他生前要求一切从简,但皇帝还是把他厚葬于现在产河之畔的白鹿原。人们对这位舍命求法,呕心沥血译经,生前辉煌一世,死后苇席裹尸的一代高僧表示了崇高的敬仰和悼念。这里已成为永远瞻仰玄奘、纪念玄奘的佛教圣地。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9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10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篇11大家好。
今天就由我来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是导游小#。
虽处闹市,却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大雁塔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五百亩。
《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原型就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与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今天参观完这里,大家就可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师的高大铜像。
你看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仗,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他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
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成都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
贞观三年,为解决佛教中的疑难问题前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取经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
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称号“三藏法师”后,返回长安,潜心翻译佛教经典20xx年。
公元664年圆寂于铜川玉华寺。
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铜像的身后,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开创的慈恩宗的祖庭。
慈恩寺,又名无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
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
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的门口,大家看,门匾上“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江同志亲自题写的。
寺院的正门有称为山门,也叫三门。
中间的是空门,东边的是无相门,西边的是无作门,象征入门三解脱。
所以人们常将出家作各尚叫作坠入空门。
我们现在就从这里进入寺院吧,但我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空门,而是继续我们的参观。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楼。
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一口铁钟,铸于公元1548年,重15吨,钟上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
钟自铸成一直沿用至今。
每天寺院僧人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晨钟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由此而来。
西边是鼓楼,楼里悬挂一面大鼓。
钟鼓皆为寺院大型法器。
众所周知,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大家面前高台上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
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卢舍那佛,东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塑像,均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
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和庆友在内的18尊罗汉像。
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们现在穿过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后面的这个藏经楼,在这里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
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
继续往北面走,我们可以看到坐落于寺院内的大雁塔。
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楼阁式砖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
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建为七层,人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由此而来。
大雁塔高64.7米,呈方锥形。
塔底层边长25米,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
整座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站在塔上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等一会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塔游览,由于楼梯窄陡,登塔时注意安全。
走近大雁塔,西侧门楣上雕刻有唐代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李世民、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称颂玄奘法师献身佛教事业的伟大精神,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是价值极高的艺术珍品。
“雁塔题名”也是大雁塔独有的一道风景。
自唐中宗神猪年间,进士张莒登塔题名,后文人们竞相效仿,相沿成习。
唐代士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将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题留于雁塔墙壁之上。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相关文章: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上一篇:西安钟楼三分钟导游词
下一篇: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