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精选13篇)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1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xx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xx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那条与贡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贡院西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20xx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1920xx年除留下明远楼和一部分号舍建筑用以陈列历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为市场。明远楼下的《金陵贡院遗迹碑》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2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xx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xx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3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祀典内容之一。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
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时候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
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
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20xx年所建,现也修饰完整。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栅栏封闭。
街东西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坊,民国以后被拆除。广场左右原有“聚星”、“思乐”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庙于1983年复建;思乐亭今移建于东市小广场。
棂星门由三座单间石牌坊组成,石坊之间墙上嵌有牡丹图案的浮雕,中间石坊横楣刻有“棂星门”三个篆字,造型朴实无华。
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下阶为丹墀,东西并立三碑,东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为四亚圣碑,再西为清康熙修学宫碑记。丹墀左右为两庑,外有走廊通正殿。两庑供奉孔门的七十二贤人牌位。
正中是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时舞乐之地,三面环以石栏,四角设有紫铜燎炉,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时,光如白昼。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
明清时代的大成门为五间,两侧为耳房,供执事人等休息之用,中为三门,门内陈列戟,东设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由大成门(中门)进,士子执事人等分走旁门。此门 与大殿同毁于日军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门面宽三间,门内正中有汉白玉屏风,上镌刻“重修夫子庙记”,树立四块古碑,其中齐永明二年的“孔子问礼图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内迁至此处的一块重要的碑铭。
入大成门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现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为蓝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庙的后墙,使之与学宫融为一体。大殿七间,高18米,重檐歇山顶。原殿内正中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牌位,两旁配享四亚圣。现殿内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殿前有宽敞的露台,四周绕以石栏板,它是古时祭祀举行乐舞的地方。殿前两侧有廊庑相连,原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和历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现改作碑廊,墙上镶嵌陈列当今名流的书法碑石30多块。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相继重修扩建,恢复旧貌。然而,孔庙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解放后,原学宫部分作为秦淮区人民游乐场,“名宦乡贤祠”则改为夫子庙小学;大成殿遗址辟为夫子庙广场。“文化大革命”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坏。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夫子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致恢复旧貌。
夫子庙两侧的东西市场,原是学宫前甬道。东甬道为学宫正门,门前有坊,上书“泮宫”。坊东为明清两朝状元、榜眼、探花题名牌坊。坊西为会元、解元题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题名牌坊。东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两署。民国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宫遂渐衰落,祠、署分别改为学校、教育局、图书馆等,学宫甬道也成为摊贩市场,东西市场的名称便从那时开始。
现东西市场于198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空间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1987年重建的尊经阁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底层辟为“秦淮彩灯馆”,二层为“秦淮文物古迹陈列室”,三层备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庙全景。
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虽永乐十九年(1420xx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
当时贡院东起今姚家巷,南至贡院东等和贡院街,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俗称考棚)20644间,一人一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当时贡院正门在今永和园及秦淮剧场之间。
大门外街之东、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东、西辕门。大门外东西有石狮子一对及两座石牌坊,轴线上有门三道,分别称“贡院”、“开天文运”及“龙门”。
龙门后依次有明远楼、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门,门后有飞虹桥。桥之南属外帘,飞虹桥是内外帘的分界线。最后为衡鉴堂,是主考官阅考卷、评定名次的地方。考试期间内外帘分隔很严,不得擅自出入。整个贡院四周围以高墙,墙外为街道,街道另一边为店铺民居。自光绪三十一年(1920xx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民国7年决定拆除贡院,开辟市场,只保留了明远楼、飞虹桥和明远楼东西少数号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明远楼内已辟为科举制度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并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原安放在贡院内的22方明清碑刻,现集中陈列于明远楼东西两侧,它是研究明清贡院建制沿革和科举情况的实物资料。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4夫子庙导游词位于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但习惯上将围绕这三大建筑群一带的街道都称做夫子庙。在东自平江府路
,西至瞻园路的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商场商店300多家、影剧院2家及诸多宾馆及游乐场等,地下还有一个约10000平方米的
地下商业街。可以说夫子庙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节假日的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逢金陵灯会期间
更是盛况空前。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
前建孔庙,弥夫子庙。后因战乱几次被毁,几次重建。现在的建筑为1984年重新规划修建起来的。它重现了明清时代江南街市的风貌景观
,一派古色古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占地2.63万平方米。照壁在秦淮河南岸,高10米、长110米,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
翘,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垦阁;北面是四柱三门
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西面是重檐雕脊飞角的聚星亭,大成门前是六柱三门石砌的棂星门。此处建筑皆带“星”字,意指
天下文曲星集于此地。大成门为古代抬梁穿斗式建筑,翘角龙脊,三门并立,每扇门上有45枚门钉及龙头衔环。门内左右两侧立南齐、元、宋
时期的石碑四块,内院两侧有廊连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高16.2米、宽27.3米、深20.9米,七楹重檐,四坡
五脊,主脊上的双龙戏珠立雕为国内首创,加上全殿的56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铜像,高4.18米,为全国之冠。
东西两侧围墙外是按明清风格精心规划设计的东西市场,以经营古玩玉器、文房四宝、名家字画及旅游纪念品为主。学宫位于大成殿后,由明
德堂、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等一组建筑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学府,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现辟为游乐场。由文枢坊向东左拐即可见到
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结构建筑——明远楼。它是原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考试期间监视考生和发布命令的地方。楼后院落两侧是仿明
清时科举考试的号舍,号舍长宽约1.5米,仅有上、下两块木板,上为桌、下为凳。考试几天考生吃喝睡全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带进去的食
物全要检查,连馒头也要切开看,以防夹带作弊。最盛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号舍20644间,规模为全国贡院之首。明远楼现
称“江南贡院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特别是明清时期,每逢开科秋闱,上万名(最多达
2万多人)考生云集于此,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酒楼妓院也就滋生蔓延。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
、“销金窟”。还出过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称为“秦淮八艳”。今在钞库街38号重建了媚香楼,做为李香君故居对游人开放。
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曾居住于秦淮河畔,历经20xx年,在此写出了抨击科举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淮水亭的遗址上如今
建起了明清河厅河房式样的建筑,为“秦淮人家”宾馆。内设拾风堂,举行仿古婚礼等民俗活动。游览夫子庙还可以顺便品尝秦淮风味小吃,目
前已挖掘出传统小吃品种100多个,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足可让游人大快朵颐。金陵灯会更是远近闻名,名为农历正月十二上灯
,十八落灯,其实从年初一开始,买灯、卖灯和观灯者即人如潮涌,各色彩灯达数十种,使人眼花缀乱,目不暇接。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5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祀典内容之一。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
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时候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
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
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现也修饰完整。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栅栏封闭。
街东西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坊,民国以后被拆除。广场左右原有“聚星”、“思乐”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庙于1983年复建;思乐亭今移建于东市小广场。
棂星门由三座单间石牌坊组成,石坊之间墙上嵌有牡丹图案的浮雕,中间石坊横楣刻有“棂星门”三个篆字,造型朴实无华。
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下阶为丹墀,东西并立三碑,东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为四亚圣碑,再西为清康熙修学宫碑记。丹墀左右为两庑,外有走廊通正殿。两庑供奉孔门的七十二贤人牌位。
正中是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时舞乐之地,三面环以石栏,四角设有紫铜燎炉,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时,光如白昼。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
明清时代的大成门为五间,两侧为耳房,供执事人等休息之用,中为三门,门内陈列戟,东设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由大成门(中门)进,士子执事人等分走旁门。此门 与大殿同毁于日军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门面宽三间,门内正中有汉白玉屏风,上镌刻“重修夫子庙记”,树立四块古碑,其中齐永明二年的“孔子问礼图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内迁至此处的一块重要的碑铭。
入大成门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现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为蓝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庙的后墙,使之与学宫融为一体。大殿七间,高18米,重檐歇山顶。原殿内正中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牌位,两旁配享四亚圣。现殿内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殿前有宽敞的露台,四周绕以石栏板,它是古时祭祀举行乐舞的地方。殿前两侧有廊庑相连,原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和历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现改作碑廊,墙上镶嵌陈列当今名流的书法碑石30多块。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相继重修扩建,恢复旧貌。然而,孔庙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解放后,原学宫部分作为秦淮区人民游乐场,“名宦乡贤祠”则改为夫子庙小学;大成殿遗址辟为夫子庙广场。“文化大geming”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坏。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夫子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致恢复旧貌。
夫子庙两侧的东西市场,原是学宫前甬道。东甬道为学宫正门,门前有坊,上书“泮宫”。坊东为明清两朝状元、榜眼、探花题名牌坊。坊西为会元、解元题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题名牌坊。东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两署。民国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宫遂渐衰落,祠、署分别改为学校、教育局、图书馆等,学宫甬道也成为摊贩市场,东西市场的名称便从那时开始。
现东西市场于198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空间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1987年重建的尊经阁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底层辟为“秦淮彩灯馆”,二层为“秦淮文物古迹陈列室”,三层备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庙全景。
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虽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
当时贡院东起今姚家巷,南至贡院东等和贡院街,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俗称考棚)20644间,一人一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当时贡院正门在今永和园及秦淮剧场之间。
大门外街之东、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东、西辕门。大门外东西有石狮子一对及两座石牌坊,轴线上有门三道,分别称“贡院”、“开天文运”及“龙门”。
龙门后依次有明远楼、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门,门后有飞虹桥。桥之南属外帘,飞虹桥是内外帘的分界线。最后为衡鉴堂,是主考官阅考卷、评定名次的地方。考试期间内外帘分隔很严,不得擅自出入。整个贡院四周围以高墙,墙外为街道,街道另一边为店铺民居。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民国7年决定拆除贡院,开辟市场,只保留了明远楼、飞虹桥和明远楼东西少数号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明远楼内已辟为科举制度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并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原安放在贡院内的22方明清碑刻,现集中陈列于明远楼东西两侧,它是研究明清贡院建制沿革和科举情况的实物资料。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6各位游客:南京夫子庙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夫子庙建于宋景佑元年,是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的,夫子庙五建五毁,最后一次是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1984年,南京政府对夫子庙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建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以秦淮河为轴线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它有三大建筑群,一座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大成殿,另一座是大成殿后面的学宫,第三是古代科举考试遗址——江南贡院。
秦淮河,又叫龙藏浦,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内秦淮河流经夫子庙,全长10公里,这便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自宋以后就成了孔庙泮池。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泮池西侧有一座桥叫文德桥,因为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为了和东边的武定桥相对,故建桥锁住泮池以蓄文气,因为桥的方向和子午线的方向一致,所以每年农历11月15日左右,站在桥上俯视,可见月亮被分成两半,这就是文德分月的由来。每到此时,桥上赏月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原为木桥,所以桥的栏杆经常被挤坏,所以南京有一句俗话叫“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泮池北岸有一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东侧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魁光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因为孔子对我国文献起了集大成作用,也叫戟门。庙院两侧是碑廊,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甬道走。甬道两侧立着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后八门生。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台,也叫丹墀。丹墀之上有目前我国孔子的最大的铜像高4.18米。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时间画成。两旁是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走出孔庙。我们可见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石《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石《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题有“东南第一学”。后面是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现在的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明德堂前院中新建两个亭子,东为习礼亭,内挂“礼运钟”,西为仰圣亭,内置“圣音鼓”。
接着是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尊经阁原为上下两层,上存儒学经典,下为课堂。现为1988年新建的三楹三层仿古建筑,为南京民俗馆。青云楼为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江南贡院了。这里原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眼前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号舍在明远楼东部和西部,是考生三场九天考试住宿之地,原有20644间。现在来到的是当初主考官办公之地——至公堂。现为“科考陈列室”,以实物图片、资料等形式介绍科举制度的情况,正中有“魁星点斗”像。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景点;比如: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等。谢谢!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7各位游客:南京夫子庙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夫子庙建于宋景佑元年,是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的,夫子庙五建五毁,最后一次是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1984年,南京政府对夫子庙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建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以秦淮河为轴线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它有三大建筑群,一座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大成殿,另一座是大成殿后面的学宫,第三是古代科举考试遗址——江南贡院。
秦淮河,又叫龙藏浦,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内秦淮河流经夫子庙,全长10公里,这便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自宋以后就成了孔庙泮池。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泮池西侧有一座桥叫文德桥,因为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为了和东边的武定桥相对,故建桥锁住泮池以蓄文气,因为桥的方向和子午线的方向一致,所以每年农历11月15日左右,站在桥上俯视,可见月亮被分成两半,这就是文德分月的由来。每到此时,桥上赏月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原为木桥,所以桥的栏杆经常被挤坏,所以南京有一句俗话叫“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泮池北岸有一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东侧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魁光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因为孔子对我国文献起了集大成作用,也叫戟门。庙院两侧是碑廊,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甬道走。甬道两侧立着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后八门生。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台,也叫丹墀。丹墀之上有目前我国孔子的最大的铜像高4.18米。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时间画成。两旁是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走出孔庙。我们可见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石《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石《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题有“东南第一学”。后面是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现在的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明德堂前院中新建两个亭子,东为习礼亭,内挂“礼运钟”,西为仰圣亭,内置“圣音鼓”。
接着是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尊经阁原为上下两层,上存儒学经典,下为课堂。现为1988年新建的三楹三层仿古建筑,为南京民俗馆。青云楼为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江南贡院了。这里原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眼前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号舍在明远楼东部和西部,是考生三场九天考试住宿之地,原有20644间。现在来到的是当初主考官办公之地——至公堂。现为“科考陈列室”,以实物图片、资料等形式介绍科举制度的情况,正中有“魁星点斗”像。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景点;比如: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等。谢谢!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8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篇9Aujourd'hui, je vous emmènerai visiter la rivière Qinhuai et le templeConfucius.Qinhuaihe River Tourism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Nanjing OldCity, from the City, takes about 20 minutes to reach by car.C'est un templeConfucius comme centre, la visite, le shopping, la dégustation de saveur dansl'un de l'affichage de la ville antique et les coutumes nationales de ladestination touristique.
Origine et évolution historique de la rivière Qinhuai
La rivière Qinhuai est une rivière qui a joué un r?le important dans ledéveloppement politique, économique et culturel de la ville antique deNanjing.On dit que la rivière Qinhuai est un canal artificiel que l'empereur QINShihuang a ordonné de creuser.Qin Shihuang a visité l'Est et a ordonné le foragede la montagne Fang pour communiquer avec la rivière Yangtze afin de faciliterla circulation des navires en passant par Nanjing. Par conséquent, cette sectionde la rivière a re?u le nom de "rivière Qinhuai".Cependant, selon l'étudegéologique, la rivière Qinhuai est une rivière naturelle avec une longuehistoire. ? cette époque, l'ancienne rivière traversait la montagne Fangshan,mais en raison des changements géographiques, la rivière a été détournée et aprogressivement formé le cours actuel de la riviè rivière Qinhuai dansl'histoire a un large cours d'eau.Depuis que Yang xingmi, roi de Wu dans lescinq dynasties, a construit la ville de pierre autour du pont changgan, larivière a commencé à se rétrécir et a été divisée en "Qinhuai" intérieur etextérieur.? l'intérieur de la rivière Qinhuai, la rivière Qinhuai est reliée àla rivière Qinhuai à l'extérieur de la ville par le col de l'eau de l'Est, letemple Confucius et le col de l'eau de l'Ouest au sud de la porte de l'eau del' longueur totale de la rivière est de 10 km, ce qui fait qued'innombrables érudits et érudits célèbrent et jettent des louanges et destraces de "dix Li Qinhuai".Les grands poètes de la dynastie Tang, comme Li Bai,Liu Yuxi et du Mu, ont écrit des poèmes pour elle. Dans le fan de fleur de pêchede Kong shangren et l'histoire extérieure du confucianisme comme Wu Jing, ilsont également écrit des descriptions vives de "dix Li Qinhuai".L'anciennerivière Qinhuai est très petite par rapport à la rivière Yangtze qui traverse lenord de la ville de Nanjing, mais elle est étroitement liée à la naissance et audéveloppement de la ville de Nanjing, ainsi qu'au développement politique,économique et culturel de la région de Nanjing.Au début de l'?ge néolithique, ily a cinq ou six mille ans, l'humanité s'est développée ici.Jusqu'à présent,jusqu'à 50 ou 60 vestiges de villages primitifs ont été trouvés le long des deuxrives de la riviè Cour féodale des six dynasties et du début de la dynastieMing l'a utilisé comme barrière naturelle de la capitale et comme passagenaturel pour le Palais impérial.Après la construction de la ville de dingye(Nanjing), Sun Quan, dans l'est du Wu, a été appelé "étang de barrière" sur lesdeux rives de la rivière Qinhuai, qui peut à la fois résister à l'ennemi et àl'inondation.Depuis les six dynasties, les deux rives de la rivière Qinhuai dansla région de fuzimiao ont été un endroit animé avec des résidents denses et desmarchés connectés. La rivière Qinhuai a servi de principal canal de commerceextérieur dans la région de Nanjing. Les bateaux ont traversé la rivière et unefaction a prospéré.On dit que l'ancienne rivière Qinhuai est bordée de maisonsde chant et de restaurants, de maisons de rivière et de pavillons d'eau, depeintures de yachts et de lumières lumineuses, où les riches et les noblesmènent une vie de plaisir et d'extase. Le dramaturge Kong shangren de ladynastie Qing décrit dans peach blossom fan comme une prostituée célèbre etintrépide, Li xiangjun, qui vit sur la rive sud du pont belle rivièreQinhuai a traversé la solitude de l'époque sauvage, la prospérité et le luxe dessix dynasties, la saleté de l'ancienne société et le sang et les larmes destravailleurs. Cependant, la rivière Qinhuai d'aujourd'hui, après lasédimentation de l'histoire et la transformation des gens, a émis l'odeur doucede La civilisation saine, a montré la beauté claire et émouvante.C'est u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相关文章:
江苏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上一篇:南京夫子庙导游词简短
下一篇:浙江大明山风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