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6篇)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1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民革命历史沿袭景区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这里的美景。
【景区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0xx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着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中国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中国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3、西部三号墓址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接下来大家可以各自游玩,注意安全!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2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民革命历史沿袭景区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这里的美景。
【景区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0xx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着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中国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中国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3、西部三号墓址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接下来大家可以各自游玩,注意安全!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3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1、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20xx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上千。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2、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1)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它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我们看到这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其结构之坚固,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虽说在我国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无梁殿建筑,如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及苏州开元寺等,但在建筑结构和技法上,灵谷寺的无梁殿更显独特、完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艺术。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0xx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正气堂”。
下面我们绕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2)阵亡将士纪念碑。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已成为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现在请大家来参观一下这座公墓,其实这里有3座墓,这是居中的一座,还有两座分别处于免梁殿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微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
1)松风阁——墓园后的那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真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的美妙情景。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
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现代宝塔——灵谷塔。
2)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塔前,只见塔基是一个大平台,直径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一幅高5.8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再请看,塔高60米,九层人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登塔参观: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那“万松参天,一径幽深”的旨趣。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
3)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塔,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
4)三绝碑——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0xx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基本参观完毕。其实,明代灵谷寺的规模远大于现在,除我们所见到的外,还有金刚殿、天王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禅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叶的灵谷寺,又恢复了昔日的盛貌。除殿宇修复外,并有“灵各八景”著称。这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这些景观饱经沧桑,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把这里当作战场,所以寺内建筑被严重毁坏,只有无梁殿是砖砌建筑,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各位游客: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
5)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谢谢大家!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4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1、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20xx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上千。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2、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1)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它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我们看到这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其结构之坚固,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虽说在我国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无梁殿建筑,如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及苏州开元寺等,但在建筑结构和技法上,灵谷寺的无梁殿更显独特、完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艺术。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0xx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正气堂”。
下面我们绕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2)阵亡将士纪念碑。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已成为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现在请大家来参观一下这座公墓,其实这里有3座墓,这是居中的一座,还有两座分别处于免梁殿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微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
1)松风阁——墓园后的那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真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的美妙情景。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
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现代宝塔——灵谷塔。
2)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塔前,只见塔基是一个大平台,直径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一幅高5.8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再请看,塔高60米,九层人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登塔参观: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那“万松参天,一径幽深”的旨趣。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
3)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塔,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
4)三绝碑——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0xx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基本参观完毕。其实,明代灵谷寺的规模远大于现在,除我们所见到的外,还有金刚殿、天王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禅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叶的灵谷寺,又恢复了昔日的盛貌。除殿宇修复外,并有“灵各八景”著称。这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这些景观饱经沧桑,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把这里当作战场,所以寺内建筑被严重毁坏,只有无梁殿是砖砌建筑,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各位游客: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
5)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谢谢大家!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5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 所以命名为“灵各专”。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1000余人。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 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 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它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我们看到这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其结构之坚固,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虽说在我国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无梁殿建筑,如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及苏州开元寺等,但在建筑结构和技法上,灵谷寺的无梁殿更显独特、完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艺术。
游客们:看了无梁殿的外观,接着随我进殿内参观。据史料记载:无梁殿自明代兴建后,供奉着无量寿佛等大小佛像。1920xx年,国民党政府花了12 万元工程费用,把它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原来的佛龛被改成3个大砖台,作陈放祭器用的祭坛,每座祭台都有一方石碑。请看: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 位”,左碑为“国歌”,右碑为“国父遗嘱”。祭堂四周壁上,嵌有有110块太湖青石碑,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全部碑文共165000字,祭堂修复竣工后,定名“正气堂”。
下面我们绕家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 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已成为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现在请大家来参观一下这座公墓,其实这里有3座墓,这是 居中的一座,还有两座分别处于免梁殿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 表安葬。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微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松风阁—灵备增—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
墓园后的那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 松涛阵阵,真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的美妙情景。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 造型完美的现代宝塔——灵谷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塔前,只见塔基是一个大平台,直径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一幅高5.8 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再请看,塔高60米,九层人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 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登塔参观: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3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那“万松参天,一径幽深”的旨趣。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空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 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 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 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0xx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基本参观完毕。其实,明代灵谷寺的规模远大于现在,除我们所见到的外,还有金刚殿、天王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禅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叶的灵谷寺,又恢复了昔日的盛貌。除殿宇修复外,并有“灵各八景”著称。这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 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这些景观饱经沧桑,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把这里当作战场,所以寺内建筑被严重毁坏, 只有无梁殿是砖砌建筑,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各位游客: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谢谢大家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6灵谷寺最初为南朝梁武帝为尊崇宝志禅师兴建的“开善精舍”,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南麓,始建于南朝天监十三年(520xx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朝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公院”。
宋开宝年间, 易名为开善道场。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
元朝及明朝初年时被称作“蒋山寺”。
明太祖朱元璋选定此处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原寺移到灵谷寺现址,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故而命名为“灵谷禅寺”。用砖石砌成的无量殿(又称无梁殿),安置无量寿仏本尊,灵谷寺的寺匾额是朱元璋所赐,并敕封寺名“灵谷禅寺”。当时灵谷寺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还有灵谷塔和三绝碑等胜境;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
清朝初年,遭受冰火打击,但次年很快地就复兴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20xx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虽接待过康熙帝与乾隆帝在这里逗留。但是,建筑大多毁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虽然同治年间寺院在曾国藩等人得以重建,规模已大不如明代灵谷寺的威容盛况。
民国十七年(1920xx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原址建设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原灵谷寺则迁至东侧同治六年所建的龙神庙。四方墙壁设置了110座石碑,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7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民革命历史沿袭景区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这里的美景。
【景区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着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中国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中国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3、西部三号墓址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接下来大家可以各自游玩,注意安全!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8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灵谷景区。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 20xx多亩,这里是六朝
名胜荟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更名灵谷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禅林”。到了民国时期,1920xx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将士,又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仍通称这一片风景区为灵谷寺。 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众多名胜古迹隐约其间,有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这些人文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灵谷景区鲜明体现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的特点,是游人们品味历史、赏桂休闲的好去处。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9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前往南京东郊三大景区之一的灵谷寺游览。车行下坡,我们看到一处面积不大的湖面,水平如镜,山光树影,十分缓丽。湖边一座临水而建乳白色琉璃瓦覆盖的卷棚歇山顶的开敞建筑叫流徽榭,是1937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资建造的,用以纪念军校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由黄埔一期学员,后成为开国元勋之一的徐向前元帅题写“流徽榭”楷书匾额。再向前,绕过灵响亭即到了灵谷寺大门万工池停车场。我在门口广场向大家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历史概况。
明朝初年,钟山西侧的蒋山寺搬迁至此,改名为灵谷寺。它最早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五年(520xx年)。梁武帝女儿永定公主在高僧宝志(济公原型)圆寂后,于此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
★ 江苏灵谷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