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2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3《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4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5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6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 、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7《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 “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8《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 “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9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最终是学以致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0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 、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1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2在教学《光与热》这课时,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度。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需要做一个“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实验:
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一个学生靠墙背对阳光拿着温度计,先记录好温度计上的原始温度。然后,让一个学生拿着一面小镜子反射太阳的光,把光照到温度计上,几分钟后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升温了多少;接着,再添一面镜子照射,几分钟后再记录升温多少;最后3面镜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温度计的温度上升。
按原理,应该可以得出明确的实验结果,就是随着小镜子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聚光越来越强烈,温度应该上升很明显。但是,实验很失败。无论用了多少镜子,温度计上的温度没有上升,有的反而下降了!
怎么回事情呢?原来,天气冷,阳光很弱。因此聚光的效果很差,温度计的温度刚开始时显示的室温,(从教室里拿出来)越放外面时间越长,温度反而越来越低。所以,实验失败了。
因此,我知道了这个实验应该放在开学不久,9月份阳光强烈,一面和多面镜子的反光效果就明显了,外界的温度不冷,不会使温度计的温度下降。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3《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一位学生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准备:
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平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种素材: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
3、重点突出:整节课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在寻找线索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明线,暗线的知识。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运用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应该对学生更有信心,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优美的篇章中自由翱翔。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4通过网上研修学习,乘着我县课改的春风,我上了一堂教改课——《金色的鱼钩》。上完之后,我感受颇多。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运用了“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趣明标。对于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学生齐背《七律·长征》,然后请学生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在学生了解长征的基础上,老师作一个小结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这4道题是这样的:(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4)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 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四、当堂测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题目是这样的: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那枚金色的鱼钩,你是一名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学生一看到这道题,情绪高涨,都想上来试一试,有些同学的讲解非常到位。有位同学开头是这样的: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事故……学生的表现让想起了一位科学家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我觉得学生也可以自豪地说: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会表现的很出色。
五、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之后,我适时的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些,我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上台,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从以上事实证明,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会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的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的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的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的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主导的老师还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在我县教体局的引领下,在我县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县中小学“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的课改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惠,也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升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5本次活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搭洞”幼儿平时也经常会做,所以幼儿会觉得很容易。此活动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许,平时搭的“洞”就这么几种,可是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到还有很多种方法搭“洞”。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较好,幼儿的情绪饱满,活动积极,对活动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但由于积极性很高,显得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有些乱,教师没有把握好一个度。我在此活动中深刻感悟到,要上好一堂课要让幼儿感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在感兴趣的同时要让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做到收放自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紧扣。我上次上的这节课的最后一个游戏就出现的有点突然,感觉上了一大半的课突然要玩游戏了,如果加上一句“我们刚刚每个小朋友都试过钻洞洞了,那我们现在来玩钻洞洞的游戏,好不好?”,那么就使得上下会自然的连接下来。因此,教师的过度句在一个个环节的连接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一个环节要紧凑,不能在某个环节上停留过多的时间,而且重点的部分要明显,不能每一步都平平淡淡。
在选课、设计课的时候,应注意每个年龄段的需求,要让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一堂没有挑战性的课,幼儿会容易厌倦,而且会沾沾自喜。在此次活动中,我选的课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难度是不够的。很多幼儿很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内容,而且完成的较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缩短教学时间,因为再反复也是多此一举。我在设计合作搭洞、钻洞的时候:①应该给他们一点难度。如:在搭洞的小朋友必须保持姿势不动,看看谁搭的洞洞最大,谁的洞洞和别人不一样,谁能用一个手和一个脚来搭洞。钻洞的人必须不碰到洞,碰到就算失败,看看哪一组能最成功的完成。②不必规定是两人一组,可以三人、四人一组,这样的话更能拓宽幼儿的视野,从中幼儿还能想出各种玩的游戏。③做的比较好的饿,可以让他们做示范,避免有些幼儿一直重复一个动作。
从整堂课来看,活动目标很明确,但是对于大班的幼儿显得有些浅,活动准备比较简单有效,活动过程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也能根据活动方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从用报纸到用身体再到合作钻、爬身体搭的洞,巧妙迁移,层层递进,但是后来的活动,思路不是很明确。因为幼儿显得有些太兴奋而杂乱,教师为维护纪律会比较吃力。因此,教师的合理安排对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这次的课,让我明白了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在上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教态亲切,设计时定好准确的目标,对教案的理解也尤其重要。只有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才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做好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更有信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上一篇:《幸福在哪里》反思小结
下一篇:《落花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