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条据书信>检讨书

白公鹅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

白公鹅课后反思(精选8篇)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1

  《白公鹅》一课上完以后,感触很多。往往一篇题材相同的课文,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比较学习的方法来组织整课的教学。《白公鹅》这篇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总是在单纯的教课文,不是在教语文。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这一课时我在词语教学上下了一些功夫,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如学生汇报白公鹅“耀武扬威”时,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可见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好!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仿效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

  在课堂中挖掘学生个性潜力,可以培养善于争辩的能力。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认为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争议的结果,孰是孰非,当然取决于不同认识本身的科学性,但争议的能力强,也是争议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语文课堂上的争议还有其特殊意义,这种争议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争议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议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节课上,我针对课文,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白鹅如此高傲,影响主人对它的喜爱吗这是极富两面性的命题,无论是谁都可以列出一系列道理,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在深读过程中,学生要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辩具有针对性。这样的争议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是有效的。

  一节课下来,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总觉得自己好像讲多了一点,不该大胆的放手。课堂里虽然读书的形式很多,但有时读书的要求,没有层次性,这都需要思考、改进。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2

  本课学的较为简单,在写法上与前一课《白鹅》作者的运笔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课又是阅读课文,则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建了个阅读与学习的模式。从“鹅给人的整体印象,走路的姿态,平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勾画与提示相应的词语,句子,然后谈谈体会,说明作者对赋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具体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逐步引导学生回忆《白鹅》的写法。“白鹅的架子十足”“鹅老爷”般的高傲,白公鹅是毫无顾忌“海军上将”一样的率性而为。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 ,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学习本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能从作者的描写中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借作者的思路走一走,也来写写自己熟悉的鸡,鸭、鹅、鸟等。在此,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刚学的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我把在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利用插图与生活中实在的鹅,逐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发挥想象,然后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的体会,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写起来,提醒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上,一定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表达了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从学生的习作上,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也的确写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始终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学生只是简单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大人杀了,吃了。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好,但学生却抓不住“鸭”游泳时的潇酒,也有几分文静的样子,它游泳时,那姿态,那感觉,吃鱼又是怎么吃的?是自己捉鱼还是等待主人去喂?还有杀鸭,怎么杀的,杀后又看见了什么?吃鸭肉,喝鸭汤时是什么感觉?但学生就几条线路,四年级学生应该能根据实在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再次把教学的力点落在“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上。比如,文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文章之美,标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文中运用破折号呢?首先要弄清破折号的最基本的意义。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1、是表示解释说明。2、是表示声音延长。3、表示话题转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连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这里的破折号都有突出转移话题的作用,开始叙述的主体 “它”指的是“白公鹅”,后来突然改变了叙述的主体,变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铁柱——”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3

  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

  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又如“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让学生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体会鹅走路的样子,同时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的具体;在学生想象走路样子后,我又把课文后第二个“再”换成“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通过比较体会用“先…再…;然后…再…”突出了鹅不厌其烦地认真走每一步的样子。(课后,有教师提出,当学生想象出鹅走路的样子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慢条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让学生联想到戏剧中大官走路的样子。我觉得很对。)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4

  本课学的较为简单,在写法上与前一课《白鹅》作者的运笔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课又是阅读课文,则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建了个阅读与学习的模式。从“鹅给人的整体印象,走路的姿态,平时的活动”让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勾画与提示相应的词语,句子,然后谈谈体会,说明作者对赋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具体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逐步引导学生回忆《白鹅》的写法。“白鹅的架子十足”“鹅老爷”般的高傲,白公鹅是毫无顾忌“海军上将”一样的率性而为。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 ,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学习本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能从作者的描写中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借作者的思路走一走,也来写写自己熟悉的鸡,鸭、鹅、鸟等。在此,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刚学的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我把在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利用插图与生活中实在的鹅,逐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发挥想象,然后对文本的写作方法的体会,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写起来,提醒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上,一定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表达了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从学生的习作上,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也的确写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始终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学生只是简单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大人杀了,吃了。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好,但学生却抓不住“鸭”游泳时的潇酒,也有几分文静的样子,它游泳时,那姿态,那感觉,吃鱼又是怎么吃的?是自己捉鱼还是等待主人去喂?还有杀鸭,怎么杀的,杀后又看见了什么?吃鸭肉,喝鸭汤时是什么感觉?但学生就几条线路,四年级学生应该能根据实在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再次把教学的力点落在“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上。比如,文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文章之美,标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文中运用破折号呢?首先要弄清破折号的最基本的意义。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1、是表示解释说明。2、是表示声音延长。3、表示话题转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连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这里的破折号都有突出转移话题的作用,开始叙述的主体 “它”指的是“白公鹅”,后来突然改变了叙述的主体,变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铁柱——”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5

  从学生的习作上,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也的确写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始终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学生只是简单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大人杀了,吃了。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好,但学生却抓不住“鸭”游泳时的潇酒,也有几分文静的样子,它游泳时,那姿态,那感觉,吃鱼又是怎么吃的?是自己捉鱼还是等待主人去喂?还有杀鸭,怎么杀的,杀后又看见了什么?吃鸭肉,喝鸭汤时是什么感觉?但学生就几条线路,四年级学生应该能根据实在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再次把教学的力点落在“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上。比如,文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文章之美,标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文中运用破折号呢?首先要弄清破折号的最基本的意义。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1、是表示解释说明。2、是表示声音延长。3、表示话题转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连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这里的破折号都有突出转移话题的作用,开始叙述的主体“它”指的是“白公鹅”,后来突然改变了叙述的主体,变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铁柱——”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6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7

  《白公鹅》一课上完以后,感触很多。往往一篇题材相同的课文,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比较学习的方法来组织整课的教学。《白公鹅》这篇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总是在单纯的教课文,不是在教语文。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这一课时我在词语教学上下了一些功夫,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如学生汇报白公鹅“耀武扬威”时,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可见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好!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仿效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

  在课堂中挖掘学生个性潜力,可以培养善于争辩的能力。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认为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争议的结果,孰是孰非,当然取决于不同认识本身的科学性,但争议的能力强,也是争议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语文课堂上的争议还有其特殊意义,这种争议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争议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议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节课上,我针对课文,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白鹅如此高傲,影响主人对它的喜爱吗这是极富两面性的命题,无论是谁都可以列出一系列道理,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在深读过程中,学生要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辩具有针对性。这样的争议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是有效的。

  一节课下来,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总觉得自己好像讲多了一点,不该大胆的放手。课堂里虽然读书的形式很多,但有时读书的要求,没有层次性,这都需要思考、改进。

白公鹅课后反思 篇8

  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

  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又如“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让学生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体会鹅走路的样子,同时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的具体;在学生想象走路样子后,我又把课文后第二个“再”换成“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通过比较体会用“先…再…;然后…再…”突出了鹅不厌其烦地认真走每一步的样子。(课后,有教师提出,当学生想象出鹅走路的样子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慢条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让学生联想到戏剧中大官走路的样子。我觉得很对。)


白公鹅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后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课后反思

白鹅白公鹅教学反思

第九课穷人课后反思

荆轲刺秦王课后反思

《去年的树》课后反思感想

六年级语文课后反思

北京课后反思

给予树的课后反思

白公鹅课后反思

白公鹅课后反思(精选8篇)白公鹅课后反思篇1《白公鹅》一课上完以后,感触很多。往往一篇题材相同的课文,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比较学习的方法来组织整课的教学。《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教师申请竞聘岗位理由15篇
    教师申请竞聘岗位理由15篇

    教师岗位竞聘申报理由(15篇)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竞聘上...

  • 初中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15篇
    初中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15篇

    初中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15篇)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竞聘...

  • 高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高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2023高级教师竞聘岗位的申请书15篇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

  • 初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初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初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怎么写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