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精选15篇)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人们总是这样,无论生活多么富足,也愿精神上有所追求,让自己的灵魂有所寄托,给它栖息的一隅,让其有搏击的羽翼。想博览、多观,却不知读什么、看什么,言情、穿越、武侠、恶搞的文字难以入目,娱乐、搞笑、游戏、秀快餐不绝于耳;想仰望一片蓝天,俯视一片绿色,实在是有点难。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杯甘醇沁心扉,春风唤雨,终于遇见了你《朗读者》,我心醉。
董卿的《朗读者》(第一期)自2月18日开播以来,持续发酵,口碑爆棚!《朗读者》实力圈粉,豆瓣评分高达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实力使然,节目使然。我想主要谈谈后者,谈谈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场可人的文化盛宴。这里没有炫目的七彩灯光,没有喧嚣鼎沸的音响,没有美女如云的舞蹈,没有众星欢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与朗读者的亲切交谈,有的是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倾诉,有的是视听者与朗读者的深情共鸣,有的是李云迪钢琴伴奏的和谐悦耳与美不胜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弹唱的警醒后人与余音绕梁。
这里是倾诉者的舞台,无论是爱心使者还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想将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读给最给力或自己最想给力的人听,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爱与祝愿。
爱心大使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送给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荣国威大夫,来表达自己对荣大夫的感恩之情。
无国界医生蒋励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送给那些在战争中出生、备受炮火摧残的孩子们,表达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及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联想老总柳传志朗读了自己《写给儿子的信》,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的开场白,表达了一位成功男人荣升为普通父亲的骄傲与自豪,想看到创业帝国那一天的到来的结尾,表达了企业大咖对自己儿子子承父业、创造辉煌的期盼。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2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xx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先生和许老的影子重叠了。他们都是高尚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学者,他们都喜爱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这价值给社会创造出精神的宝藏。我们也会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来还有一点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以便我们长大后能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3各位朋友,坐在电视机前,你也许在不断地调换频道,但最近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请你关注。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他们所处不同行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节目中,有董卿对嘉宾的采访,有嘉宾带着不同口音的朗读,扎扎实实地呈现出、如她给节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当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说的多好啊,喜欢董卿大气知性、端庄睿智的主持风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赞叹!
其实这些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随着音乐舒缓起伏、情绪的逐渐酝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加之观众用心倾听,聚精会神的眼神交汇、甚至很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致使掌声不时响起, 收到台上台下互动和鸣的效果。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4“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5《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6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到来今年春节什么节目最火不是明星齐刷脸的各台春晚,也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等大热影视剧,而是一档主打中华诗词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而继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之后,又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
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张梓琳的朗读带来清流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
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
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时,濮存昕还感恩了给过自己帮助的很多人,包括父亲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导演林兆华等,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要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一切都事不关己。
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在娱乐至死的各类综艺节目中,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转真人秀霸屏20xx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7《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节目中第一个“人”是可见的朗读嘉宾,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从见面会现场播放的节目片段看,《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了统一。
《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8距离央视的文化节目《朗读者》播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主题从“遇见”到“选择”,《朗读者》用自身的专注、真情的流露和一如既往的诚恳,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文字感动着每一个观众。有人说,《朗读者》不仅仅在朗读,更是在讲故事。
3月4日,记者在北京釆访,获得了董卿最新录制的《朗读者》的部分内容。除了倪萍与董卿两位央视“一姐”对话感人外,记者还提前获得了董卿对话李亚鹏的内容,以及李亚鹏在现场朗诵他写给女儿李嫣儿的一封信。这封信李亚鹏以朗读者身份,现场朗读。从信中,李亚鹏第一次讲述他培养女儿的感人故事。父爱大如天。李亚鹏的信,催人泪下。
在请出李亚鹏之前,董卿介绍说:“本期我们《朗读者》的主题词是“礼物”,这个词让我浮想联翩,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瀚,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五千年的锦绣华章是悠久历史的礼物……”
嫣儿今年十岁多快十一岁了,看起来跟同龄人不太一样,透着一股自信和成熟。李亚鹏说:别看她年纪小,但是她有非常独立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外化表现是自信,但是内在有她的独立精神,这一点是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事实上,李嫣前年曾经因为拍摄几段自称「时尚达人」的小影片成为小小网红,因此李亚鹏对此也特别欣慰表示,本来家人们为了保护她总是殚精竭虑,没想到李嫣用她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了你的存在,而这也让李亚鹏的不安顿时消失,只希望李嫣成为独一而二的自己。这封李亚鹏给女儿的信不仅流露出真挚感情,也可以看出他对女儿百般疼爱,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朗读,属于每一人。”期待下一期节目更多的好文和好故事。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9“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节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着《春夜喜雨》,父亲轻轻地和着,主持人董卿被这一幕感动,眼里闪着泪花,随口念出了叶赛宁的《我记得》。这样的董卿让人动容,也难怪选手王若西夸赞董卿道:“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犹记春晚时,董卿莫名的因为口红颜色上了热搜,都赞她说被这唇色映衬的肤白貌美。紧接着到了《中国诗词大会》,众人方知原来唇色所衬不过是外表,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董卿慧心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董卿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从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爸爸董善祥是报社的总编辑,妈妈金路德是大学物理系教授。
董卿的爸爸出生农村,家境穷困,父亲英年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读书,董爸爸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再跟着母亲到集市上把鱼虾卖掉,挣些生活费。董爸爸很喜欢文学,高中时老师建议他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农村少年凭着满心喜爱和不屈的韧劲,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考上了这座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
董爸爸对董卿心爱至深,却也严厉至极,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7岁的时候,董爸爸要求董卿必须分担家务劳动,还不允许她花时间在穿衣打扮上。
正因父亲的“魔鬼”教育,董卿自小熟读诗词歌赋,浸润她的精神世界,从小培养的良好品格铸就她的德性骨骼,岁月的积淀历久弥香,董卿一步步走来,越发透着知性魅力。曾经读过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和真实的生活相交融,成为精神的引导力,也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
20xx年3月,董卿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如果说《朗读者》和其他文化垂直类,或者读书类节目有什么不同,大抵在于这档节目所饱含着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温度。
“朗读”、“者”、“情感纽带”是这档节目三个关键内核。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节目紧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间的情感纽带,既每期节目中的主题词。再有主题词扩展开来,形成情绪的磁场,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目前节目已经邀请到了不少嘉宾,有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斯琴高娃、王学圻等。
在这样的设定下,文字不在只是别人笔下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读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号,印刻着它的情感、经历,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鸣。就仿若诗词之心赋予人们的隽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脱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董卿希望节目“展现着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朗读者》蕴含着董卿对文学的敬仰,也蕴含着她对爸爸的爱,还蕴含着前来节目的朗读嘉宾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体验。
有时候爱得如此深沉让我不知怎样表达,不如读一段你我都喜爱的文字,让我们静静聆听它。《朗读者》让你站在当下的时光中,回眸来时的路,朗朗读书声,读的是文字的美,传达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着的是精神家园。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0"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这段话,是董卿在央视将于2月18日晚开播的新节目《朗读者》里的一段自问自答。的确,现在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是我们淡忘的了,比如写信,比如读诗,但是如今随着《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推出,让大家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久违之感,也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共鸣。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人,肯定已经被董卿的诗词功底所折服,她不仅反应快,而且对于嘉宾的点评也能随口拈来诗词应答。"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得到了网友们如此点赞。董卿的父亲曾经在报社工作,受父亲影响,她从小沉浸在诗词的海洋。记者昨日从节目宣传方了解到,从去年3月开始,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的节目,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策划和团队构建后,终于推出了《朗读者》,董卿担任制作人。
董卿表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节目形态,她则表示在文艺综艺领域里所有的节目形态都已经做过了,她需要做一些改变。但是为了这档节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绍为了剪片经常熬到凌晨四点才离开机房。
说起"朗读",似乎更像在讲故事,因为节目中会针对不同的主题,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节目希望呈现的是文字和个人情感的紧密结合。记者了解到,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结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据了解,《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还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除了节目的内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节目在包装上也用了许多心思。记者了解到,节目设置的主题形式很丰富,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节目邀请到李云迪、胡德夫等为朗读者伴奏,除了邀请柳传志、郑渊洁、蒋雯丽、徐静蕾、刘震云等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业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参与朗读,节目组希望能"高而不冷"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1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这段话,是董卿在央视将于2月18日晚开播的新节目《朗读者》里的一段自问自答。的确,现在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是我们淡忘的了,比如写信,比如读诗,但是如今随着《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推出,让大家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久违之感,也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共鸣。
董卿转型任制作人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人,肯定已经被董卿的诗词功底所折服,她不仅反应快,而且对于嘉宾的点评也能随口拈来诗词应答。“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得到了网友们如此点赞。董卿的父亲曾经在报社工作,受父亲影响,她从小沉浸在诗词的海洋。记者昨日从节目宣传方了解到,从去年3月开始,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的节目,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策划和团队构建后,终于推出了《朗读者》,董卿担任制作人。
董卿表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节目形态,她则表示在文艺综艺领域里所有的节目形态都已经做过了,她需要做一些改变。但是为了这档节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绍为了剪片经常熬到凌晨四点才离开机房。
带着自己故事来讲述
说起“朗读”,似乎更像在讲故事,因为节目中会针对不同的主题,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节目希望呈现的是文字和个人情感的紧密结合。记者了解到,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结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据了解,《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还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嘉宾有明星也有草根
除了节目的内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节目在包装上也用了许多心思。记者了解到,节目设置的主题形式很丰富,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节目邀请到李云迪、胡德夫等为朗读者伴奏,除了邀请柳传志、郑渊洁、蒋雯丽、徐静蕾、刘震云等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业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参与朗读,节目组希望能“高而不冷”。
虽然节目尚未开播,不过从目前流出的一些片段,已经引起了网友们非常大的兴趣了,有网友表示很期待再有一档“爆款”节目。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2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的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3我的印象中,电视黄金档不是播放电视连续剧,就是播放综艺文艺节目,《朗读者》是一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怎么会在央视一台黄金档时间播出?我带着这个疑惑,怀着好奇心,观看了已经播出的《朗读者》1-3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满足地看完了,也明白了为什么。也明白了为什么它还被微信的各个公众号大肆宣传!
这档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第一期的“遇见”,既是一个好的开端,也让我们遇见了《朗读者》这档节目;而第二期的“陪伴”让人感到了各种温暖;第三期的“选择”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是由各种选择组成的。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人生轨迹就会把你带向光明的未来。
来参加节目的人形形色色,有跨国际医生蒋励,她遇见了埃博拉病毒,以及那些患病的人们;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他的父母改变了一生……
愿更多的人看到这档节目,知道更多的感人故事,了解更多的好书!
x月x日,《朗读者》开播,董卿自己任制作人、导演和主持人。它是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最感动人的是那些朗读者背后的真实情感故事,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4央视综合频道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团队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节目,看到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她与团队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将欢呼声通过总导演田梅的微信发到了媒体群里。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群访,回答大家关注的话题。
是什么契机,想到要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对于这个问题,董卿回答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好评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董卿认为,这是风向标,让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娱乐化氛围很重的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怎么突围?董卿回答说:“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大的环境有所改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鸣,唤起大家对文学的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收到了很多反馈,一些观众关注到片尾曲是中国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觉这是意外之喜。另外还有观众发现了有趣的细节,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导演娄乃鸣评价说:“用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惊了’。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篇15《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著名作家刘震云也参加了《朗读者》的录制,带有口音的他成为朗读者中的“另类”。董卿说她说服刘震云来参加这个节目,是因为两个真诚的人最真诚的交流,“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换句话说技巧不是节目的核心,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要传递的价值,文字的背后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表达。所以,也会有平凡人带着动人的故事来到这个舞台。四川成都金堂县有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这个鲜花山谷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承诺。为了实现她想拥有一个花园的梦想,丈夫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这样一个浪漫的花海。这对夫妻被邀请参加《朗读者》的录制,他们用共同走过的20xx年人生路,诠释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下一篇:抗旱救灾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