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贯彻落实党的xx大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必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至关重要,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如何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基本现状——全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攻的农村金融改革迅急推进、措施深化,小额贷款等农信产品创新开发,适时适用,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29个分支机构,有员工154名,承担着全县102,286户农户、145家企业、5000多家个体户的存、贷款业务。近年来,县信用联社在上级联社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省联社“1235”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塬区苹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网点多、活经营、畅结算及贴近乡村群众等便利,不断强化支农服务功能,竭力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创新支农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出了一条“农业兴、金融活”的双赢之路。至2019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29,487万元,较2019年初净增6.2亿元,较2019年初净增12,7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7,692万元,较2019年初净增4.8亿元,较2019年初净增21,136万元;全县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存贷款规模均位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县农村信用业务2019年至2019年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先进单位;2019年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二等奖;2019年被省国税、地税等税务机构评为全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A级单位;2019年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县联社营业部被共青团庆阳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播撒信贷“及时雨”、绘就农业“闹春图”。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县农村信用信贷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支持年度春耕生产过程中,全县信用行业树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于助民的工作作风,围绕“早调查、早计划、早投放、早见效”的工作思路,组织信贷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与农户交流座谈等形式,调查春耕、备耕的生产资料资金需求,匡算资金头寸,简化放贷手续,优化操作程序,延长营业时间,不误农时地发放春耕生产贷款,使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的农业生产资料资金需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做到了想农民所想,急农户所急,为当地农民春季生产提供了“及时雨”。仅今年前6个月,全县农村信用发放种植业贷款6,976万元,养殖业贷款5,451万元,帮助农民购买生产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地膜和抗旱生产等急需农用设备,有效解决年度农民的燃眉之急。
(二)成果成效
1、创新农贷品牌,做好支农大文章
“小额信贷作为‘三农发展的坚实靠山,在全县农村大地已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市银监分局局长赵维峰说。农信农家手握手,农家农信心贴心。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永政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是最善良,最讲诚信和义气的,农民经常由于缺少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而被难倒,农民没有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贷款的,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最好方法。”杨理事长是从农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对农村了解得最多,对农民理解得最深。为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县信用联社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活动。联社专门抽组成立业务规范小组,对各信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从而形成各信用社积极配合,扎实工作,联社、信用社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措施上,县信用社做到“三到家”、“九落实”,即把全县农村信用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送到了农民家中,把已评级授信农户的信用牌送到了农户家中,把评级核发的小额信用贷款证送到了农户手中;“一是把进村入户资信调查和原来贷款的清理工作落实,二是由评级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级制度得到落实,三是把评级小组的评级情况公示得到落实,四是微机综合网络对评级农户的客户信息建立得到落实,五是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审核、发放登记得到落实,六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柜员交叉复核制度得到落实,七是种类评级信息资料归档得到落实,八是跟踪检查得到落实,九是按期催收利息制度得到落实。同时,按照“摸底调查、初审初评、张榜公布、审核发证”的操作程序,截至今年10月底,县信用社已对全县所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已评级授信84505户,占总农户的77.37%,核发贷款证78745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95亿元。“一证在手,贷款不愁”,农民形象地将农信社核发的“贷款证”比喻为“绿卡”。在不断完善和巩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中,县农信社根除了“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习俗,真正做到凭贷款证随到随贷,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广大农户。如今,全县凡评定了信用等级的农户无论是种植养殖、发展产业、子女上学、建房结婚以及中小型农机具的购置等授信限额内的资金需求,均凭两证一章就可取得贷款,一些原来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农户因评级授信被拒之门外而想方设法积极归还到期逾期贷款。
2、明确经营战略,服务“三农”发展
农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支农工作中,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走出了一条信贷支农、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信用社增盈的可喜成果。“农民富,农信兴”,这是全县信合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走百村”、搞宣传、送政策、指出路。让农户重新认识农村信用社是“为谁的”、“干啥的”,并向农户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金融方针政策与“三农”相关的其他政策,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农村信用社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农民知晓信用社贷款的条件和程序,增强贷款发放透明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道理,并承诺:“不遗忘任何一户有贷款意愿的农户,让讲信用的每一户农户贷款不难倒。”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却使信用社“信贷跟着农民走”的服务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县信用社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通过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全力支持畜牧养殖业发展,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据了解,仅今年前10个月,县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达21,350万元,占各项贷款的98.1%。
3、调整信贷投向,助力企业发展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作为配置资金来源的主要手段,金融信贷的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关系到能否跑好转方式调结构的“接力赛”。近两年来,县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农”字号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全县信贷结构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在信贷投放上,全县信用社坚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完善支农措施;在市场定位上,立足各村、服务一方;在产业定向上,树立‘大农业观念,面向本地区主导产业;在服务对象上,重点服务农户,尤其是本地区主体层次的农民。”杨永政理事长如是说。为此,在支农工作中该县联社把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满足期盼作为全县农村金融支农工作的出发点,以“农”字头企业为突破口,合理配置资金,加大贷款营销,不同程度地支持了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先后发放贷款3亿多元,支持甘肃新一代食品有限公司、解语花山羊绒有限公司、懊恺食品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的发展。三岔镇是镇原县的一个集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贩运和种养业发展的一个“旱码头”和集散地,三岔信用社去年为已初具规模的14户个体工商户及小企业发放贷款1200多万元,使年收益达到350多万元;今年又为庆阳市牧青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等4户小企业发放贷款600万元,帮助收购羊绒、养殖獭兔等,预计年收益可达450多万元,尤其支持的庆阳市牧青农牧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了獭兔的规模养殖,有效带动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使周边6个乡镇、235户养殖獭兔3500只,取得收益138万元;2019年甘肃陇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镇原分公司落户镇原县开边镇,农村信用社为其发放养殖业贷款150万元,破解了资金难题。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庆阳市外贸出口企业生产订单减少,经营效益下滑,信贷风险骤增。对此,镇原联社急政府之所忧,想企业之所盼,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行了积极探索,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090万元。同时,为镇原县解语花山羊绒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救急和流动资金贷款600万元,使该企业起死回生。在解语花山羊绒公司采访中,当谈到公司转危为安的经历时,董事长卢忠玉感慨万千:“多亏信用社的及时支持,帮解语花熬过了最难的关口,不然我们的企业将会停产,100多号人将没饭吃。”从一句句充满感激的话语中,看到了农村信用社架起的不仅是银政、银企合作之间的桥梁,更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经济环境。
4、创新金融产品,增强服务功能
针对农村信用社现有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远不能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需求的实际情况,镇原县联社在不断发展常规业务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办了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贷款产品。推出了电信代理费业务、烟草代收费业务、安贷宝、代理非税收入、县城土地储备、收购、道路占用补偿、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等金融业务。“5•12”地震发生后,镇原联社按照上级要求和中央的经济金融政策,积极投入到支持受灾农户的灾后重建工作。2019年以来,对全县11910个受灾农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及时的给予了支持,先后发放灾民重建及维修贷款7390户,金额达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受灾农户的燃眉之急。只要考得上,就能读得起。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一民心工程实施以来,镇原县农村信用社就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资助管理服务中心,严格操作程序,推行首问负责、马上就办、限时办结“三项制度”,采取延长上班时间和节假日值班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学生办理贷款。近3年来先后为460多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贷款300多万元,帮助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喜圆了“读书梦”。根深千里,叶绿万家。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本在农业,志在农民,服务“三农”责无旁贷。正是因为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镇原信合人的身影才遍及了从山川到平原、从田间到地头、从城镇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镇原信合人的“背包银行”对于当地农民的支持才涵盖了从春耕到秋播、从生产到大棚、从生产到消费的方方面面。一系列的事例表明,镇原县农村信用社已是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和“服务县域经济的生力军”,真正成为百姓心中“农民自己的银行”。
(三)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支持明显不足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问题。据分析测算,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三农”资金的供给缺口,虽然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农村金融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要求却是最直观、最明显的不争事实。总的来看,农村金融的制约表现为农村地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金融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金融环境建设还相对欠账。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至少六个方面的缺失:一是农村金融活动法律法规缺失。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利益及经营安全和农村群众需求利益依然缺失法律法规有效维护与保障。二是金融主体缺失。农村金融资源作为重要、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信用社的网点撤并等问题,导致农村金融出现资源外流、供给不足和主体缺失。三是信用体系缺失。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我县在内,尚缺乏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是明显滞后。四是金融服务缺失。目前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与农户生产性、消费性、投资性和发展性资金需求存在矛盾,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尚缺乏专门满足农户的发展性、投资性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基本上以传统的存贷为主,现代金融衍生品还基本处于空白。五是专业人才缺失。金融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尤其是缺乏既有丰富的金融企业领导经历又通晓国际惯例,既懂金融知识又懂农村经济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六是金融生态缺失。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不少农村地区金融法律权益纠纷中的执法情况尚难以令人满意,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对债务人欠债履约的约束能力差,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和现象,增大了地区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二、对策建议----综合改革 提速增效 创新措施 全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当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在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经营效益和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明显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其一,加快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法律法规的支持与监管。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予很高的关注,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农村金融改革逐步加快,金融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已经初步形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包括保险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还要在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并完善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金融法律法规。
其二,加快适销对路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破解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贷款难”与“放贷难”的问题,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多层次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节奏与金融需求,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现代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并在服务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金融业的自身发展。
其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等确权发证工作,并开展融资等一条龙金融服务。
其四,加快农村急需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农村金融人才缺乏已成为农村金融做大做强的严重制约。当前,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步伐,就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部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农村金融人才队伍。
其五,着力优化有利于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快构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是当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开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遵守信用,确保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
上一篇:县委书记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下一篇:争做业务标兵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