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议
更新时间: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县委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精神,立足楚江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网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有难处找干部帮忙。
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居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居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行镇居务公开制度。凡镇、居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居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居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
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在刘家坪办大棚蔬菜,带动了近100户农户,兴建了200多亩大棚蔬菜,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培养致富人才。“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为农村选配一批勤劳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们把精心选拔居干部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主要是从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能人进居支两委。培养出一批既会当干部、又懂经营的致富人才。同时,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培养和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致富信息)、一家一个明白人(致富能手)”。截止目前,全镇农业居委会均培养、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服务等行业的致富人才,建立了科技服务大院和致富信息服务站。一些种菜、养殖、营运、餐饮大户应运而生,直接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常行安民之事,给群众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农民安,天下稳”。我们只有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代表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工作。
察民情,顺民心。顺民是最大的安民。欲顺民心,必察民情,这是安民之基础。为了强化镇居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反映民情民意的敏锐性,我们建立了联络民情制度,主要包括民情联络点制度、干部参加群众议事制度、民情报告制度、民情失察追究制度等,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了社情民意。在充分体察民情的基础上,摸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我们干什么,效果比较好。如去年我镇干部在居走访中,发现群众对街道建设、居民建房、吃水难等有意见,我们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在永固居委会建起了38号居民小区,在宝塔居委会建起了肖家岗居民小区,共投资200多万元。另外,我们还向上申请,解决了红土和龙风两个居委会近XX人的吃水问题,一下子解决了群众多年想解决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普遍拥护。
解民难,暖民心。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农民负担、财务管理、征地折迁等,我们都是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于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当前,尽管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其自身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困境,特别是乡村财政紧张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将会更加严重。但我们只能靠改革解决难题,用发展摆脱困境,决不能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办实事,安民心。为农民办实事,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是安民之根本。要围绕当前农村生产条件苦、生活环境差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由于城市建设,近10年来,我镇居委会土地大量被征,无地少地农民是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我们很抓了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了像世运针织、金湘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0多家,解决就业近万人;投资近300万元,硬化大街小巷20多公里。另外,还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很好地解决了居民安居乐业问题,深受群众拥护。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网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有难处找干部帮忙。
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居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居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行镇居务公开制度。凡镇、居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居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居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
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在刘家坪办大棚蔬菜,带动了近100户农户,兴建了200多亩大棚蔬菜,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培养致富人才。“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为农村选配一批勤劳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们把精心选拔居干部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主要是从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能人进居支两委。培养出一批既会当干部、又懂经营的致富人才。同时,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培养和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致富信息)、一家一个明白人(致富能手)”。截止目前,全镇农业居委会均培养、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服务等行业的致富人才,建立了科技服务大院和致富信息服务站。一些种菜、养殖、营运、餐饮大户应运而生,直接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常行安民之事,给群众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农民安,天下稳”。我们只有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代表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工作。
察民情,顺民心。顺民是最大的安民。欲顺民心,必察民情,这是安民之基础。为了强化镇居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反映民情民意的敏锐性,我们建立了联络民情制度,主要包括民情联络点制度、干部参加群众议事制度、民情报告制度、民情失察追究制度等,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了社情民意。在充分体察民情的基础上,摸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我们干什么,效果比较好。如去年我镇干部在居走访中,发现群众对街道建设、居民建房、吃水难等有意见,我们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在永固居委会建起了38号居民小区,在宝塔居委会建起了肖家岗居民小区,共投资200多万元。另外,我们还向上申请,解决了红土和龙风两个居委会近XX人的吃水问题,一下子解决了群众多年想解决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普遍拥护。
解民难,暖民心。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农民负担、财务管理、征地折迁等,我们都是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于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当前,尽管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其自身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困境,特别是乡村财政紧张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将会更加严重。但我们只能靠改革解决难题,用发展摆脱困境,决不能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办实事,安民心。为农民办实事,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是安民之根本。要围绕当前农村生产条件苦、生活环境差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由于城市建设,近10年来,我镇居委会土地大量被征,无地少地农民是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我们很抓了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了像世运针织、金湘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0多家,解决就业近万人;投资近300万元,硬化大街小巷20多公里。另外,还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很好地解决了居民安居乐业问题,深受群众拥护。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议相关文章: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议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广州房屋租赁合同
下一篇:以感动为话题的即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