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香佩饰
最近两年,陆续有专心研发香品的朋友送我仿宋“软香”,天气热了,我便喜欢把这种香丸带在身上,它那沁着药味的馥息让人神爽心清。
现在说到端午节的节俗,一般只知道当天要让小孩子挂香包。其实挂香包乃属末节,传统上,节日来临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置办好今后一年全家佩戴的各种散香饰品。这一风俗主要形成在南宋,那个时代海上贸易发达,异国香料大量进口,想必是如此民风出现的前提。
对于古人来说,在端午这一天预备各式香佩饰,首要目的在于应对马上到来的流汗季节。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伊斯兰世界发明的玫瑰香水在宋代形成稳定的进口,香水蒸馏技术也在北宋时传入广州,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接受洒香水的做法。也许原因在于中国人的体味没有那么浓重,所以不需要气息强烈的香水来掩饰。但是,入夏以后,流汗总是难免,古人就佩戴散香饰物来驱散汗味。
南宋时代,香佩饰玲珑多样,香囊之外,香数珠、香佩带以及软香都很流行。香数珠就是各种香料制成的佛珠,香佩带则是将多种香料调和在一起,塑成小花饼,当中留有穿孔,串上丝绦,吊挂在脖子上。最有特色的当数软香,以苏合油、蜂蜡、白胶香、芝麻油等作为柔软剂,与金颜香、沉香、檀香、龙脑等的细末揉合在一起,成品接近软蜡的状态,为半固态、膏冻状的小团。制作时,还会分别添加朱砂、石绿等颜料,形成红、绿、紫、黑不同色彩。宋人将这样的小香团置于胸襟里,或者挂在身边作为一种饰品,也常用为扇坠。软香可以任人手随意捏弄出各种形状,既活动了关节,又让指掌间悄染清芬,所以深受人们喜欢。
数珠、佩带、软香属于男女通用,此外,南宋女性还有香耳环、香面花等香料做的小首饰。因此,在南宋,端午节这一天准备的发香饰品样色缤纷,香韵纷呈,不仅佩戴一夏,而且一直沿用到来春。如此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代,除了软香失传,香珠、香佩在明清时期始终是端午节时必须准备的节物。清时,十八颗一串的香珠手串尤其流行,《红楼梦》中,元妃在端午节前派太监送来“端午的节礼儿”,其中李纨、凤姐的赏物是“两个香袋儿”,其余的人一律得到两串“红麝香珠”,正是对于时代风俗的真实反映。当时,夏季佩戴香珠是男女通行的规矩,有身份的男子均需在左腕或右胸佩一串香珠,倒是不佩戴者有缺乏教养之嫌。
然而很遗憾,这样一种良好的习俗竟在近代断绝。在此刻这个入夏时分,大家倒看一看自己,可有几样精美的香囊、香佩?再自问夏季准备用什么良策来为身体祛除汗味?同样可惜的是,端午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宝贵的内涵得不到发掘与翻新。如果我们有脑子的话,就应该让这个节日的旧内容重新启动,鼓励人们养成购置各种香佩饰的习惯、夏日注意香身的习惯,让往昔来促进今日生活品质的塑造。甚至不妨赋予端午以香料节、品香节之类的新属性,加以立体打造,每当节日来临,制香业者推出各种适合度夏的精美产品,组织鉴香活动,吸引消费者以选购为乐,媒体来向社会展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用香风俗,旅游名城举办世界香料与香品的博览会,倘如此,那么端午节是不是更富有魅力?这样也能打造富有特色的当代风俗,开创吸引世界的亮点。
《红楼梦》的年轻读者往往不知宝钗戴在雪白腕上的红麝串为何物,以为那是很虚幻的东西。然而,清代档案记载了宫廷所用“避暑香珠”的配方,其成分包括龙脑、苏合油等香料,也有香薷、黄连、连翘等中药,又有磨碎的甘菊花、玫瑰花瓣,同时添加朱砂、雄黄。红麝香珠其实正是同类制品,“麝”指其复合香气,“红”则指珠子的色泽,因为掺有朱砂,所以色呈丹霞。
如果按照古代配方,将小说中的这种“腕香珠”加以仿制,在端午节时发售,那该多么有趣。
端午的香佩饰相关文章:
端午的香佩饰
上一篇:邮储银行辞职报告
下一篇:学前教育毕业生个人简历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