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社会的风向标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道德良心伴随着人类生存的每一天。有学者指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不仅仅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还在于人类有着道德良心。 作为国家、民族更应发挥道德的规范和教化作用。
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和标准。“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明耻的道德格言,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年3月4日,xx提出的“xxxx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精辟概括,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应该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普通社会公民提供了一个容易识别的具体标准。
知荣明耻,既是维护道德的防线,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欧阳修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陈寅恪说:“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永远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
不仅如此,民族耻辱感还往往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基本动力之一。历史上的无数志士仁人能够在国难当头时以身报国,就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耻辱感的表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等等。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
知耻之心,需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来培育和不断强化,学校必须将知荣明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知耻教育。《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教育对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古人认为,“耻者,治教之大端。”“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是说,教人知耻,并养护其知耻之心,奖惩并用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3月1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的工作要求,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使命。邓小平在1989年春就讲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指的就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的失误,而忽视对青少年的荣辱廉耻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进入学校教育,更要形成强大的社会教育合力。“教”,在《说文解字》上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孔子曾经多次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说法,意在强调领导者的德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实践证明,“上行则下效”;“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可见,只有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才能促成健康向上、知荣明耻社会风气的形成。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社会多方面、多部门的共同关注和行动。
作者简介:徐赐成,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教科处主任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
邮政编码:528312 e-mail:sdghxcc@xx
知耻,社会的风向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