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XX级本科生郭晓琳。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这三年多来的点滴感悟。
XX年高考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是高考让我明白,成功,需要的远远不止是个人的努力,还有机遇、环境、心态等等。我的高考语文成绩108分,偏偏,我被调剂到了中文系。中文系的很多同学身上都有着华丽丽的标签: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天涯签约作家、最小说专栏作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不出色,甚至开始自卑,我没有可资证明的才华,没有脸蛋,没有身材,(虽说活到这把年纪,长成这副模样,并不是我的责任)也没有活跃的性格,没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甚至没有理由让别人相信,我也可以与众不同。于是入学伊始,我对中文专业就产生了排斥心理。
当时的我,绝对不会想到,三年后的今天,我会选择本专业保研。大一下,一位严格的老师要求我们一周读一本著作写一份读书报告。他说:这只是基础功课。可以说迫于考试压力,我才开始涉猎相关书籍。好在,我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的良心未泯。当我读多了,对中文这个专业了解深刻了,居然就渐渐喜欢上它了。大三分专业方向,我很笃定地选择了语言学。
我的成长感悟第一条:不经历,无言语。你所谓的不喜欢,可能只是因为,它没能给你足够的成就感。
大一的我,活得像只刺猬。我对未来一片迷茫,没有自我定位,没有目标规划,没有动力方向。我披上了厚厚的尖角刺,包裹着自己一剑毙命的位置。我离群失所,我急于证明自己。竞选团支书的失败,却更加剧了我的慌乱和无措。我开始盘算自己的“逃亡计划”,一方面,我打定了主意要转专业,一方面,我开始了繁忙的学生工作,我希望通过它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我参加了四个部门,诸多的学生工作让我的生活像陀螺一样绕轴转。我不后悔把大一的绝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学生工作,虽然我不否认它也有了明显的后遗症。转专业考试前一个小时,我还对着电脑排版新一期的《十号线》。转专业没有意外地失败了。我留着转专业的准考证,却不知道该不该哭。
很多学弟学妹刚入学的时候,总喜欢跟我聊一个词:迷茫。其实,迷茫来自于对未来的焦虑,这样的焦虑我也有,但后来的经历告诉我:无论你现在志得意满,还是失意落魄。生活总有无限可能,就看你,有没有勇气输得起。用最低微的姿态,才能记录最高大的真实。
成长感悟第二条:只有接受现状,才能改变现状。
从事实条件上彻底断了逃出中文系的退路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坏的结果了,就像到了抛物线的谷底。为什么苦心追求的却失败了?因为我太忙了,没时间复习;因为我审题错误了;因为转专业竞争太激烈了;因为我太紧张了。想为自己的过失开脱时,总能找到千百个理由。但不可辨驳的是,我回归到了起始点。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未来三年,在中文系,我要怎么走下去?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我不甘心自己就这么没落了,自此,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两年来,我认真上课,扎实专业功底,广泛涉猎各种书籍,认真完成课程论文。我的专业课平均91分,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均取得了专业最高分。现在,我正参与两个国家级学术课题的撰写,明年,我将和老师一起,出版《闽南方言韵书》。在先后获得两次厦门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福建电信奖学金、厦门大学中文系“丁德仁”奖学金等荣誉后,今年我以学习第一、综测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奖奖学金。
成长感悟第三条: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你不是懦夫,却为什么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你是勇士?
我喜欢绘画,略有连带地,就喜欢上了设计。我零起点自学了报纸编排、摄影和杂志编撰的设计软件。在新传举办的报纸编辑大赛中,我们团队斩获第一名。大二我担任学院宣传中心副主任,分管采编部,主持出刊学院第一份学生新闻简报《月览》。在厦大心理咨询中心,作为美术主编和文字主编,主持刊行《心鹭》报纸和《心鹭》画册。我一直致力于训练自己的笔头功夫,参加了诸多征文比赛,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项。在文艺表演方面,我参与中文系剧组《我们的小镇》的演出、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的演出、五院迎新汇演等等。此外,我还修了经济双学位,并学以致用,参加了诸多创业竞赛、统计方案设计大赛。在今年获得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福建赛区银奖、厦门大学赛区金奖,最佳团队表现奖。我组织参与的两个社会实践项目,也先后获得省级、校级的荣誉奖章。同时,我竞选了班长一职,并高票当选中文系XX级本科第一党支部书记。
为了学生工作,我无数次放弃了聚餐唱k的机会,为了设计图样、写征文,我牺牲了和同学侃大山的时间。为了比赛,我曾经连续45个小时不眠不休。当然,这不是一个好的示范。
有句调侃挺写实,你的期末成绩多少,取决于你的手机流量剩多少。对多数人而言,扣除花在睡眠、吃饭、交通、上网以及处理杂务的时间,每天就只有那么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所以,好好利用它们,这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别让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成长感悟第四条: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大学,不是最后的狂欢。
讲到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想,我讲的是一个屌丝如何逆袭的故事。好吧,那么我告诉你们,我依然每日三省吾身:白吗?富吗?美吗?非也,于是,我就能静下心来看书了。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养心。三毛《梦里不知身是客》里写说:看过的书籍不会变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都是潜在的,在气质上、谈吐上乃至胸襟的无涯上,当然也可能显示在文字和生活中。看书的过程,其实是沉淀和积累的过程,沉淀和积累是一个人的根蒂。根深蒂固了,才会枝繁叶茂。我长期在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当义务支教老师,今年也获得了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们多看书,看好书,我希望他们能成为有文化的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述: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这一切,要从我自身做起。
成长感悟第五条:生活需要沉淀和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打dota一整天,看电影、聊qq、刷人人、玩微博一整天,成绩不好,没办法。学生工作,没兴趣。志愿服务活动,没意义。实习,没门道。我说,这样的人群,患上了一种缺失梦想,缺失动力的后遗症。让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有个奋斗的方向,使你在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成长感悟第六条:每天叫醒自己的,是梦想。不乱于心,不止于行。
每天都是一场自我的创作,任何一天都是你人生中的唯一。无法复制,不可重来。因此让我们在每一天的创作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让人感动的,永远不是煽情的理论,而是年轻的勇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准备的。所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发言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