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活动方案
更新时间: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应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重在构建和提升教师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的水平。因此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该注重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注重教育实践的针对性,注重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知识传授型向学科研究型发展。
四、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解读,新课程教学法的培训,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研讨。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案例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提炼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问题沙龙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能否组织有效活动,如何组织”、“统一要求与关注个体——课堂教学管理”、“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语文课如何落实面向全体”、“艺术课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7、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五、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
2、学科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做到“四个一”:即听评一节课,学一篇相关的课改理论文章,修正上一周所用的《实验精编》作业册,研究下一周的教材及教案)。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4、大组培训——教务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问题攻关”,每个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六、组织领导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七、管理与考核:
每学期末由教研组长与教务主任对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活动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职工工作综合考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应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重在构建和提升教师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的水平。因此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该注重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注重教育实践的针对性,注重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与手段。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这样,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外部行为上,而且能促使教师成知识传授型向学科研究型发展。
四、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专家讲座——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解读,新课程教学法的培训,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
骨干教师讲座——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3、教学示范研讨。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4、案例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5、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提炼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问题沙龙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能否组织有效活动,如何组织”、“统一要求与关注个体——课堂教学管理”、“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语文课如何落实面向全体”、“艺术课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7、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五、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
2、学科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做到“四个一”:即听评一节课,学一篇相关的课改理论文章,修正上一周所用的《实验精编》作业册,研究下一周的教材及教案)。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4、大组培训——教务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问题攻关”,每个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六、组织领导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七、管理与考核:
每学期末由教研组长与教务主任对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活动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职工工作综合考评。
校本培训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培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下一篇:精选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