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知识百科>健康>心理健康

恐惧症的表现 如何正确对症恐惧症

更新时间:

说起恐惧症,大家应该对此不陌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各个年龄阶层都存在着,与生活经历,环境因素等等有着很重要的关联,这类人群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得了恐惧症的话,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负面心理,比如自卑等等,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目录

1、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2、婚前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

3、幽闭恐惧症的表现介绍 4、恋爱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5、人群恐惧症的表现 6、上班恐惧症的表现

7、对人恐惧症的表现 8、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

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

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

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

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特定的恐怖症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物体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厌恶。儿童时期多发。

典型的特定恐怖是害怕动物(如蜘蛛、蛇)、自然环境(如风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处、密闭空间、飞行)。患者会因此而产生回避行为。

3.场所恐怖症

不仅害怕开放的空间,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

场所恐怖性情境的关键特征一是没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回避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亲友陪同。

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鉴别诊断

1.焦虑症

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是持续存在的,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的处境或对象。而恐怖症伴有的焦虑多是境遇性的、针对性的、发作性的,随着回避恐惧对象或处境焦虑可减轻或消失。

2.强迫症

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

3.疑病症

疾病恐惧的患者可能与疑病症相似,恐惧情绪一般不突出,而且疑病症担心的是自身,认为自己的怀疑和担心是合理的;而恐怖症所害怕的是外在的对象或处境,并且认为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只是无法摆脱。

治疗

1.药物治疗

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有

(1)行为治疗

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对于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治,而是如何找到他恐惧的根源,只有才能够真够确实有效的解决他的根本问题,不然什么也都是白搭,所以这点是要注意的,恐惧症患者对周围人的反应和态度都是十分敏感的,敏感不是坏事,但是过于敏感就有些神经质了。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怖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精神科的专家为我们介绍说,恐惧是现在很常见的现象,但是若这种恐惧感十分强烈,不合理的且无法自控的,大家要注意了,专家说恐惧症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

恐惧症患者的症状首先表现在社交的活动中,这种恐惧症的患者早日常生活做中与他人对视或与他人交往时,都感到一种毫无根据的恐惧,尤其害怕成为众人注视的对象,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羞辱。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会回避在公众场所吃饭,甚至不敢利用公众场所提供的种种方便。

第二

恐惧症的患者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也会出现一些较为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病人会对一些特定的场所感到恐慌,如广场恐惧症患者会对公众场所感到无比的恐惧。

患者表现出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地方,例如家里。场所恐惧症患者之所以对身处的地方感到害怕,主要由于怕自己无法逃往安全地方。

第三

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我们叫做是单一的或者是单纯性的恐惧症,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感到恐惧,如恐高、害怕乘电梯、怕蛇、怕虫等。

这种单纯性恐惧症常常是由于儿时某一次遭遇引起,成长后会逐步减弱。单纯性恐惧症患者一般可以生活如常,只需避开那些引起恐惧的因素就行了。

恐惧症的表现有很多,希望患者们若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能及时治疗,以免恐惧症发展到后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恐惧症的类型有很多,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但也可能是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知道对这些表现的恐惧并不合理,但是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

生物学上的因素也是恐惧症的症状表现,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

另一因素是无能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

恐惧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

因此,恐惧症患者应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恐惧症对于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很多的恐惧症患者都想了解一些关于恐惧症的自我控制方法。

婚前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

婚前恐惧症是指面对婚姻或者即将步入婚姻时,对未来的生活未知而感觉到恐惧不安焦虑。无法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转变,而无所适从。

现在社会中闪电结婚,大龄未婚,父母压力,经济物质的压力等等,都会很容易产生婚前恐惧症的现象。

作为恐惧症的一种,心理学对其也会有一定的研究,下面减少几种婚前恐惧症的表现。

1、情感上

在情感上对婚姻的恐惧,和对另一半的不确定感。会导致有婚前恐惧症的人逃避自己的情感。

逃避婚姻和另一半带来的恐惧感,忧虑感。具体可能会表现为对另一半不理不睬,或者容易被激怒而相互争吵。

2、生活上

同样是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会在生活上变现出烦躁,压抑,紧张。

会为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斤斤计较。或者逃避生活中必须要去完成的一些事情。

3、工作中

因为担心恐惧与担忧势必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可能表现会上班无精打采,成天在想象着婚后可能发生的一切而忽略了工作本身。严重的会导致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在工作中,如果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的话,也是很容易产生恐惧症的,这是一种对现在生活的不满意,和对高压的反感,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心的调理,多注意休息,多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放松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恐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很正常的感觉,人的一生会恐惧很多事情。婚前恐惧症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理解的去看到这一切不要过于紧张或者与婚前恐惧症产生对峙的情况。

如果严重的婚前恐惧症寻找专门心理机构进行辅导与帮助。缓解不安,最终得到一段完美的姻缘。

我们对待婚姻的问题产生恐惧很多和家庭有关,比如有家庭暴力成长经历的人对婚姻会产生恐惧,从小在父母情感不合整天吵架离婚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恐惧婚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源生家庭中寻找,帮助自己消除婚姻恐惧。

攀比心理

在与同性朋友交流的时候发觉自己是个性经历很少的人,虽然他的道德感支持他的行为,但是,男性朋友之间的攀比与玩笑式的嘲弄也在冲击着他的心理防线。

所以,朋友的劝说在这种心理背景之下就开始起作用,令他开始有了婚前找个女人的念头。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婚前恐惧症的症状表现之一。婚姻对于夫妻双方而言是一个约定,也有约束成分,通常情况下,男人既渴望稳定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对这种约束心存担忧。

与女人相比,男性心底更渴望自由,虽然他不一定要具体做什么,但当这种自由受到威胁时,逆反心理就会起作用,这也是有了婚前寻找其他女人想法的潜在心理因素之一。

恐惧心理

谈婚论嫁到了婚前最后一个阶段时,或许是最值得书写的一个时段,它比婚礼举行的那一刻来得细腻复杂,有太多对未知的憧憬,有太多对过往的释怀。

可是,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却在此时常常困扰着新人,心理素质不好的新人在有了某些不良躯体反应后往往还会产生逃婚的念头。

心理专家称,新人会出现这种恐惧反应,其实是婚前恐惧症的症状表现。

幽闭恐惧症的表现介绍

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惧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幽闭恐惧症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

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电梯、车箱或机舱内,可能发生恐慌症状,或者害怕会发生恐慌症状。

幽闭恐惧症是指一种对封闭空间出现恐惧心理的一种心理疾病,如要电梯里会出现恐惧,在车箱、飞机中出现恐惧心理等。它属于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出现幽闭恐惧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成长经历、性格因素、心理压力等,不过幼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跟幽闭恐惧症的关系很大。

比如说幼年时期的不愉快经历,受到了心理伤害,出现了心理阴影,在成年后开始影响心理健康。

容易恐慌症发作的人,通常会产生幽闭恐惧症。倘若在封闭的空间产生恐慌,他们会因为无法逃离这样的情况而感到恐惧。

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会在室内场馆、戏院或电梯中感到呼吸困难。像其他许多病症一样,幽闭恐惧症可能肇因于孩提时期的创伤。

幽闭恐惧症被普遍的认为是广场恐惧症的反例,不过这样的论点是过分简化的结果:幽闭恐惧症患者会害怕待在群众当中,而这也是广场恐惧症的特征之一。

所以在充满群众的市政广场中,可能同时引发幽闭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

无疑,幽闭恐惧者是没有安全感的,这种类型患者喜欢把自己关在一个围城里面,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不受伤害,也有些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总之也是社交恐惧中的一种,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不太好。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当进入一些特殊环境时就会不自主产生恐惧感。包括空旷的广场、拥挤的公共场所、封闭的环境等,如球场、商店、剧场、公路、电梯、公共汽车、火车、黑暗等。

2.总是担心在此场所中,会昏倒、发作某种病症、失去控制,而又无法逃离现场。

3.只要一处于恐惧环境之中,就出现害怕出事的感觉,不自主想逃避,如若不能实现,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气促、出冷汗、手足发抖、肌肉抽动,甚至昏厥。但一经离开恐惧环境,即可自行恢复正常。

1.一旦处于恐惧情境之中,几乎必然能引发立即性的焦虑反应。

2.患者能理解自己的恐惧是过度而不合理。

3.患者会逃避该情境,或强忍痛苦与焦虑来面对,

4.这些逃避行为、预期性焦虑、身处其间时的痛苦,已经严重到干扰患者的常规生活、职业功能、社交活动。

5.患者若未满十八岁,有症状的时期须至少六个月。

6.这些问题不能以其他的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释。

治疗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惧症中的一种,按照一般恐惧症治疗方法,即可治疗。治疗幽闭恐惧症和治疗其他焦虑症类似,可以采取一些解释性的心理疗法,或采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加以治疗。

1.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手段和方法,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是将两种医学体系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配伍用药方案和临床最优的疗效。

这种疗法,其临床疗效既高于西医又优于中医,特别是对于恐惧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2.药物治疗

恐惧症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抗焦虑剂,意在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抗恐惧症的治疗中有过报告,但效果至今还没有明确定论。

由于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方法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因此,在药物运用过程中,应多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

充分估计患者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治疗的方法是:小剂量维持和临时给药法。是指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给予小量服药,在遭遇恐惧时或预测恐惧即将发作前加量服药。

此外,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使用,临床中也较多见。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恐惧症的治疗上被研究得最彻底,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认识治疗法

医生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必须要先知已。

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几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2)系统脱敏法

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

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

(3)暴露疗法

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

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此外,还有人运用药物催眠,甚至直接催眠进行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只是临床中要求条件较高,一般较难实施。

4.自我调整

多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紧张情绪,试着慢慢地进入到让自己恐惧的幽闭环境,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进行脱敏。

恋爱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经历过或者看过某些事情以后对恋爱产生一种害怕,不信任的感觉。 想摆脱这习惯,却担心陷入那状态,害怕关系的确立,担心一旦确立了关系之后既往的感情就一去不返。 害怕着没有永恒,其实或许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恋爱恐惧症就是指对恋爱出现恐惧,进入可以恋爱的年龄却不敢恋爱,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感情生活。

恋爱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生经历有关,比如说自己在以前的爱情史中受到过伤害,或者说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有被爱情伤害过,甚至是因为观看一些爱情电影、电视剧,曲解了对爱情的看法个观点,从而产生了心理阴影,对爱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是爱情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一个正常的人,应该能够拥有正常的爱情,爱情也是人类的一种情感需求,排斥爱情不利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

爱情恐惧症发病后的初期反应,逐渐会改变生活习性,对情感类测试会特别用心,各类残破爱情故事都以为是为自己设身处地。恋爱中的更变本加厉,脆弱敏感外加有了财务和侦缉兴趣,事无巨细盘点感情,他(她)的任何动静的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战败的呢,疲惫沉闷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从此不是行迹诡异四处留恋,就是沉寂如诗人一般,对感情不是精神不济就是神经麻痹。如果有上述症状,那很不幸,你很有可能已经感染了此类病菌。

(1)我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糟糕的婚姻,也经历了一场几乎耗尽我全部精力的离婚。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想过拥有什么爱情,那已经离我太遥远了。

(2)我曾与很多人处得不太愉快,也被很多人拒绝不定期N次,我不愿意再尝这种被拒绝的感受,那种滋味真的很苦,也令我难忘。

(3)为什么搞得那么麻烦?爱情这东西不会长久的。50%的婚姻终究会以失败告终。

(4)迟早你的爱人会欺骗你的,所以我不想淌这个混水。

(5)我不希望任何人有这种力量影响我的生活,我的幸福和快乐。

(6)爱情会让人变成傻瓜,蠢蛋。我不想再做那样弱智的人。真的你会失去控制的。

(7)有人说爱情=婚姻,责任、钞票。但对我来讲不是,永远也不是。

(8)爱情让我变得很不自立,没有主张。

(9)我要的只是性爱。

(10)爱情让我迷失了我自己,我不希望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1)不喜欢跟异性主动接触,也不相信一见钟情,用自己的道德和观念把自己困在一个同样无法恋爱的朋友圈里。

(12)永远没有理想型。

心理分类

恋爱恐惧的方式因人而异,根据恋爱进行的阶段范畴,大致分成三类,即恋爱前恐惧(拒绝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焦虑型恋爱恐惧)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

拒绝型

症状:一旦嗅到有爱情的气味,便自然反应地退避三舍,常常害怕感情走到尽头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因此宁愿在机会来临之时却步不前。同时,此类人会由于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恋爱过程中得到的享受。

分析:这类人通常较为内敛、不自信和敏感。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只好选择弃权。套用一句话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拒绝我,我就先拒绝别人。”

不自信的他们可能在童年早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或者打击,当每一次创造和尝试都受到成年人的打压时,儿童的他(她)就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或者,他们在成长中经历过家庭不幸的悲剧,成人后表现在爱情上便为不自信,不信任,严重者患上了拒绝型恋爱恐惧症。

敏感的拒绝型者,通常善于观察和感受,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因爱情而受伤害,他们会把这种情况强加于自己未发生的爱情上,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苦情戏,自己则扮演了剧中凄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

药方:建立自信,除了观众、主角你还可以做导演。

对于能够大胆恋爱的人来说,自信是向对方坦露自己内心的勇气,也是接纳别人的心的宽容。自信者可自如地面对外间的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尝试,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做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甘心只做那个按照别人剧本演戏的主角,或者,只作为观众。不尝试,永远没有胜算,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你接受这样的安排吗?

焦虑型

有人会想,已经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人,还谈什么恋爱恐惧?但是我们也许都留意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即使在热恋当中,亦会时刻计算着付出和得失之间的差距。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逻辑来为他不断付出,自己却在私底下小心计算着所得,一旦偏离自己的轨迹,就诚惶诚恐,焦虑不安。

症状:这种人通常患得患失,对彼此的爱情关系缺乏信心。因此,他们对自己伴侣的一举一动有超越常理的高标准,并有明确的感情大纲。相恋的过程中,这种人通常体察毫发,一旦对方行为不在“大纲”之内,就抓狂起来。

分析:这类人的内心深处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焦虑。在恋爱中,他们时刻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算爱,怎样做就是忽视我,都有清晰的评判尺度。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时常让人们觉得他们是高傲的公主或王子,实质上,他们的自尊是那么虚弱,需要追求者不断献殷勤和卑躬屈膝才能使他获得支撑自我的安全感。在他们看来,一旦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包括感情和行为)减少,他们对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就会发生紊乱,结果是使他们觉得自己在对方面前变得越来越“廉价”。相反,伴侣无止境的付出却能使他们自尊心倍增,他们是爱情上典型的“守财奴”。

在局外人看来,这种人身处亲密关系之中,但事实上,那种怕被抛弃、怕不能被肯定的焦虑感却始终使他们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必须从别人的付出与肯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只付出不计较收获的人基本属于稀有动物。

药方:想爱情获成功,必须学会往“情感帐户”中存款。

每个在恋爱中的人都非常关注对方是否真正关心和爱自己,在他(她)心里,其实已有一个衡量的指标,比如你在某件事情上的反应,如果让他满意,他就会给你加分,否则就会扣除分。我们把这个加减分的机制称为“情感帐户”,如果加分,就认为一方往帐户里存款,如果扣分,就是提款。可以这样理解,焦虑型恋爱恐惧的人,基本上是一个只提款不存款的人。当他们每要求对方做一件事,就等于他们往对方的感情帐户中提款。在整个恋爱的过程中,他们就是这样不断提款,却极少往情感帐户中存款,使自己在对方的感情帐户中不断透支。但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帐户允许你只取钱不存款,就算你持有的是透支额度再高的信用卡,银行始终有一天会向你提出还款要求的。

受伤型

有些人经过一次或者几次爱情挫败后,就会把伤痛时刻铭记于心,在日后的生活中,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便不敢再次投入恋爱,更不愿意付出真情。我们因此将这一类型的恋爱恐惧症称为受伤型恐惧症。

症状:对爱情感到悲观失望,感觉人不可信任。他们可能常作“恋爱军师状”,但在爱情的色彩中,他们看到的却是乌云密布,而不是天蓝水绿。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告诉身边的人,爱情带给人的种种苦难,并以自己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经典例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对方,要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爱情。或者他们只是感情的边缘客,把游戏人间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

分析:没有人的躯体上是完全没有伤疤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把这块伤疤作为过往岁月的唯一印记,只有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患者如此。他们在经历一次或者几次失败之后,就把此间的经验推广普及,当每一次爱情机会来临时,他们都不会忘记回头看看这块历史伤疤,并再次忆起当时的疼痛,然后选择与另一场恋爱擦肩而过。更有甚之,他们不但否定自己的恋爱,还用同样的方式否定身边的人的恋爱,并作将心比己状。在他们看来,自己一次失败就等于自己永恒的伤痛,亦应该成为别人的爱情的忠诚告诫。

经此失败后,这种人将会朝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视异性为洪水野兽,一旦遇上避之则吉。另一部分人从此弃爱忘情,或爱情中不敢全部投入精力,不停的试探对方,直到对方离去才后悔莫及来真心的,可大多数为时已晚,毕竟不是很多人都懂得心理学。

药方:被击倒不是失败,放弃尝试才是最大的失败。

如果在第一次没有获得冠军的时候就黯然离场,100米跨栏12点9秒的纪录的创造者便不可能是刘翔。每个人做每一件事,在成功之前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遭遇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便是你能坚持下来,并且再接再厉。恋爱的道理也是一样,成功之前有一个不断尝试——甚至可以说是“试错”的过程。这次的“错”也许就为下一次的“对”作了铺垫,可是,如果只把这一“错”看作永远的错,那么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为了一棵枯树,放弃了整片森林。

恋爱恐惧症的显现,其实都可以在事实生活或者影视里找到索引,它们有的单独出现,也有的交错在彼此里,夹杂着露出端倪。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有介于拒绝型和焦虑型的共同特征,因黯然自己的身世,所以内敛而不自信,为了掩盖,就显现出孤傲来,惧怕伤害,也极度敏感和脆弱,点滴的细节,都伤神伤心,活生生累出一副病身子来。

人群恐惧症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社交时害羞,感到局促不安、笨拙、口干、出汗、心跳剧烈、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

有时候,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甚至会进入惊恐状态。不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感反应和回避行为,并因而感到苦恼。当患者被迫进入社交场合时便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惶然不知所措。可分为:

1.一般人群恐惧症

一般人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

2.特殊人群恐惧症

患了特殊人群恐惧症,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惧。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

本病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伴有对害怕对象的回避反应。且明知不合理但反复呈现,难以控制。

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几点。

1.对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5.对恐惧情景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

常人常见的恐惧情绪:除了症状的严重性以外,有无回避行为是鉴别的要点。所谓严重,即要患者感到强烈的难受,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反应,以致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所谓回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并不相称,却必定要选择回避。没有回避就不算病态。

1.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是持续存在的,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对象,故又称“自由浮动性焦虑”或“广泛性焦虑”。而恐惧症伴有的焦虑,多是境遇性的、很对性的、发作性的,时过境迁,焦虑即可减轻或消失。

2.疑病症

是指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顾虑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结果常不足以动摇其固有成见。恐惧症则认为这种恐惧不必要,只是无法摆脱,故求助于医生。更主要的鉴别在于恐惧症所害怕的是患者身体以外的客体,疑病症是担心自身。

1.心理治疗

(1)兜头一问法社交恐惧症患者平常表现为心理紧张或者焦虑。

因此,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兜头一问: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

想通了这些,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2)注意力集中法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对。

(3)系统脱敏法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

这种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的方法使一个原本看来很困难的社交行为变得容易起来,这种方法对轻度社交恐惧症一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钟摆法为了战胜恐惧,心里不妨这样想:钟摆要摆向这一边,必须先往另一边使劲。我脸红大不了红得像块红布;

我心跳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跳得比摇滚乐鼓点还快呢!

结果人们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

2.药物治疗

严格说并无一种消除恐惧情绪的药物,但地西泮等抗焦虑药和普萘洛尔等对人群恐惧症的躯体症状效果很好。

三环抗抑郁剂及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对恐惧伴焦虑的患者常有帮助。文献报道,丙咪嗪对发作有时具有戏剧性效果。

3.自我调节

(1)要有自信心。

(2)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

(3)学会自我暗示。

4.食疗

莲子芡实粥、莲子百合粥。功效:镇静神经,养心安神,有益于加快恢复体力,克服社交恐惧症。

预后

儿童时期起病预后较好,5年以后基本恢复或明显缓解。病程已持续一年以上者,如不经治疗,以后5年内变化不会很大,但在更长时间以后会有些逐步改善。

上班恐惧症的表现

“上班恐惧症”表现概括有两点: 一是上班前不想上班,焦虑; 二是上班第一天萎靡不振、烦躁。例如春节长假让上班族的社会活动范围发生很大变化。

人们外出旅游、回老家探亲、走亲访友、聚会应酬等等,与平日里紧张的工作拉开很大反差。尤其是春节长假回来上班,要面对新一年的工作,头绪更多、压力更大。

专家称,上班族在长假前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已形成一种应急机制,身心会相应建立与工作环境匹配的思维和运作模式。

放长假打破原来的生活规律,进行完全不同的其他活动。再回来上班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的现象,或产生失落感。建议做些放松训练,如听轻松音乐、睡眠前喝杯热牛奶等。

可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打理好情绪。“上班恐惧症”发病周期一般3至5天,若一周您都缓不过来,就要找专业心理医生了。预防在于防“上班恐惧征” 重在保持平常心。

预防“上班恐惧征”,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休息是一种调节剂,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假期的时间应该算合适的,之所以有些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的感觉,这是环境适应问题。

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即在长假的最后一天,从“休闲”状态中走出来,静心梳理上班后该做的事;假日最后一晚保持充足的睡眠。只要调控适当,就可避免发生上班恐惧征。

以休息为主

如果长假能以休息为主,适当增加比平时多一些的家务,适当增加比平时多一些的娱乐,适当地亲友互访或家人团聚等等,旧的动力定型就不至于被过大的破坏。

节日过后重新建立或恢复时就比较容易,就不会出现“上班恐惧征”,根本在于尽可能过得轻松愉快,不要与平时出现过大的反差。

适当学会放松

舒适地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不要有意用劲,什么也不想,把休息的意念送到全身各部位,并想像相关的肌肉做出相应的反应。

先放松脚尖,接下来逐渐向上放松脚腕、小腿、膝盖、大腿;松弛到肩部后,再转向两手指尖,从指尖而手指、手腕、小臂、肘、大臂、肩部;最后,按脖子、脸面、头部顺序放松。

全身松弛下来后,转入调整呼吸。把注意力集中于肚脐一带,与此同时,缓缓地将肚脐向背部贴近,随之呼气。

充分呼气完了后,缓慢而自然地向体内进气,然后再边将肚脐向背部靠近、边吐气。

这样的呼吸,要尽可能做得缓慢些,宁静些,在不停地呼气的同时,心中可以这样想:“真舒服!”在此过程中,身心将均感舒爽,得到心旷神怡的感受,即使是在焦虑不安时,亦会收到驱散焦躁,镇定精神,获得心情舒畅之效。

提前进入角色

专家还指出,人的神经系统有个“始动调节”的特点,星期一上班时效率低,人们一下子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有关。

因此,在上班的前一天,应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事,如看看书、思考工作的内容等,都有助于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

多想开心事

患“上班恐惧症”的多是年轻人,其诱因很多,如分离性焦虑,人际交往困难,在工作上有过委屈、挫折、羞辱经历等。

要预防这些症状,可在长假结束后从休闲的状态中走出来,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情,保持充足的睡眠。除此之外,平日多做令自己开心的事,多找朋友聊聊天,或去空气清新的地方换换环境,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

饭前饭后多运动

在公司单位如果公司提供健身房或者一些娱乐运动设施可以适当的进行下小度运动.因为这样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让全身得到放松,亦不至于在公司感到疲倦。回到办公室可以偶尔听一些音乐调节工作状态。所谓的工作恐惧症是害怕进入重复的工作状态,造成一种厌倦的心理。稳定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工作的心态 。这样就会慢慢的越来越喜欢工作。

节后上班恐惧症

节后上班恐惧症最有明显,无非就两种。

1、公司的工作压力过大、造成不想去面对公司的领导和同事,造成精神上的压力。他们绝大部分并不是因为过节期间休息不好,或者饮食不规律,实际上,他们担心的不是上班本身,而是要面对自己无法承受的巨大的工作压力或者是一直存在的人际障碍。

2、节后上班恐惧症,因为过节长假的原因,在假期期间过于的放松 和充沛的时间娱乐。

一想到上班就异常的不情愿和恐惧,这是一种人的本能从一种场景进入到另外一种场景的转变。精神上受到刺激产生的。

如何调节节后上班恐惧症呢?

清晨从悠闲到紧张、从温暖的家庭到空气凝结的写字楼让人感到有点不习惯,工作很难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也不高。

可以给自己安排不用动脑的工作,或者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比如抄写资料,或者是安排工作日程,选择一些诸如整理书信、文件等闲散一些的工作。这样静静地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无关能力的整理过程,获得小小的满足,达到舒心的目的。

当然,也可以多看一些图片、图像等东西,也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的恢复,这些都可帮助自己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发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有的放矢,促进康复。

2、运动锻炼

当恐惧感袭来时,身体会分泌过盛的肾上腺素,而当你活动时,会消耗肾上腺素。若你无法走动,不妨试着收缩及放松各部位肌肉。收缩大腿肌肉,然后迅速放松。这种一紧一松的肌肉运动也能消耗肾上腺素。

3、生活照顾

家庭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照顾好患者的生活,其任务是监督、协助或替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卫生、睡眠等。

4、安全护理

去除患者身上,住室及家庭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如刀剪、铁器、绳索、暖瓶及剧毒外用药品等,还应避免患者独自使用电源,煤气开关及阳台等。

科学有效的日常护理对于工作恐惧症患者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恐惧症患者最好在接受系统正规治疗的同时,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并且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静神定恐剂)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对人恐惧症的表现

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称对人恐怖症或称对人恐惧症。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明知这种恐怖不合理或是过分的,但又不能控制。临床表现特殊,因而诊断不难。

需要鉴别的疾病有

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neurosis,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着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

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着性差别。

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型精神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病因未明,多青壮年发病,隐匿起病,临床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主要影响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

发病人群

在我们所见到的恐人症病人中,发病年龄最小l 3岁,最大25岁。90%在l 3—19岁之间。初次求巨年龄最小16岁,最大32岁,平均为20岁。

由发病到求治其问要经过5年左右,男女都有。显然是一种青少年的常见心理病。

发病原因

恐人症病人大多性格孤僻,极其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生活作风”方面的评价。在青春期开始自然地出现难以克制的对异性的向往和性幻想时,没有心理准备,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怕被别人觉察出来。

但又不敢于向别人询问以矫正自己的错误判断,感到心中有了“鬼”’而出现轻度恐人症状,如心情紧张、脸红等。

如果幼年期有过一些性经历,这时,这些经历便自然会浮现出来。由于病人在此年龄期间对性道德没有成熟的、正确的理解,便不恰当地谴责自己。

因此,这些幼年性经历便成了“不可挽回的可耻罪过”,成了心中的“鬼”,因而加剧了恐人症的病情并使之不断恶化。

我们曾对一些性格较开朗的青年躯体病人和正常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其中有25%的病人承认幼年期也有过类似的性经历,在当时也曾感到好奇和有趣,但印象多不深刻,他们在回忆这些儿童无知的性游戏时,不觉得有什么重大意义,更不加自我谴责。

另外,在我们研究性变态的过程中,病人几乎都可回忆起幼年的性经历(见性变态的治疗一章),但在他们首次出现变态性行为以前,这些经历已经完全被忘却。在心理治疗以前也从来没

有在意识上浮现过,更没有自我谴责。

由上面的研究,可以说,某些性格腼腆的少年,当青春期开始出现成年的性欲望和性幻想时。

不能正确理解不恰当地压制并用不完全理解的性道德来自我谴责时,出现羞耻反应(如脸红,怕见人等)。对幼年性经历的不恰当谴责加尉心理冲突,进入恶性循环状态。我认为这就是恐人症的发病心理机制。

刚到青春期的少年对初出现的成年性欲望和性幻想.有羞耻感,徐了个性特点的因素外;显然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

一些日本学者认为羞耻心是引起恐人症的社会心理基础。日本社会是特别重视羞耻心的。

所以,具有对视恐怖和敏感性关系妄想症的严重恐人症为日本国所特有(木村骏:日本人④对人恐怖,1982,186页)。

但是,应当认识到,重视羞耻心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中国文化传统“礼义廉耻”中,知耻是重要部分。

到目前为止,对于刚达青春期的男女少年,当众揭穿他,(她)们内心隐藏的性爱秘密和性幻想。

仍然是使人脸红,害羞的事,尤其对那些受到某种程度的禁欲教育,性格腼腆而又自我要求“作风正派”的少年。

在西方,即使在上个世纪性解触思潮兴起以前,青少年对异性同龄产生了性爱感情和性幻想,大多可和别人谈出并不引以为耻。

现代西方更是如此.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东西方社会的这种差异.这可能是在中国当前恐人症还较多见的原因之一。

症状表现

可有短暂的恐怖症状,但有其他精神症状同时存在,可资鉴别。

恐人症的症状较为复杂,除了见人表情不自然或感到脸红外,还有对视恐怖、敏感性关系妄想以及表现为强迫意向的冲动。

注视异性身体特殊部位如阴部、胸部等,而且症状有发展加重趋势..有的病人在病的。

开始就认为别人明出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对方的眼神已经洞察到他内心里的想法等等。这时还.只是一种推想,但已不易简单地被说服。

他们根据别人在他面前的一举一动如皱眉、转头等敞出错误判断,认为这些都说明别人对他们的否定评价和蔑视。

病人对这些症状并没有完整的自知力,临床上和原发性妄想难以区别。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边缘病例”或精神分裂症的“类神经官能症型”。

另一些病人的最初病例就是眼睛“不听自己指挥”,控制不住地甩余光看异性阴部,感到难堪,或看到异性即幻想和对方接吻、拥抱甚至性交。

而且断定这些想法已被别人从他们眼里看出来了。由于出现这些想法而不敢接近人,外表表现为不敢和人交往。这些病人迟早会自己意识到“心理有病了’而主动要求治疗。

这是和精神分裂症区别的重要标志。像DSM一Ⅲ一R。中所描述的社交恐怖症病人在中国也可见到,但症状较简单。

常只有某个症状如在公共厕所解不出小便,在公共食堂不敢用餐等,而且在发病后很长时向内不发展新的症状。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

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

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

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

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病因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出现恐怖症同病的现象多一些,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

但也有对恐怖症的家系研究并未发现双生子同病率增加。因此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遗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素质因素

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

3.心理社会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

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换作用的结果。

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在该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结语:恐惧症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代人其实有很多恐惧症患者,或轻微,或明显,这些人群的心理素质是有些脆弱的,很容易受伤,从而更加重恐惧症的程度,所以一旦发现一定要注意配合治疗。


恐惧症的表现 如何正确对症恐惧症相关文章:

恐惧症的表现 如何正确对症恐惧症

说起恐惧症,大家应该对此不陌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各个年龄阶层都存在着,与生活经历,环境因素等等有着很重要的关联,这类人群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得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