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1000字
大概是从有了神话开始,也就有了祖先这个概念。再没过多久,人们就有了为死者立碑的行为。
在那样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年代里,这样的事,真是奇妙。与其说他们是饱含着怀念来做这样的事,不如说,他们心有敬畏。如果说祭天是在与神交流的话,那么立碑无疑也是与鬼神的一种交流形式,人们不敢怠慢,不敢亵渎。但又不完全如此。埋的既是亲人,也就让立碑的过程显得有了很多人情味,不如祭天仪式那样生硬、冰冷。这就是最初的碑,仪式感十足,略带些温情。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在碑上刻字了。上面大多写着死者的生平事迹,加之螭首龟趺。碑文中,有歌功颂德的,有满纸辛酸的,更多的,不过是平凡的一生。隔那么几十年,几百年,让后人去读,才会发现,人的一生,也只有那么区区数百字。甚至有时候我们也说不清,古代碑文对于后世而言,表现得到底是一个故事,还是一种书法。不是没有空着的碑。武则天的墓碑上就没有碑文,不过应了那个高考题——“给生命留一点空白”。贫民也好,天子也罢,无论碑上写的多寒酸或多华丽,碑下埋的,都终究会变成一堆白骨。生命,从来就与碑无关,碑,只属于后人。它被时常清扫,被人寄托以哀思与怀念。
然而,更多的人使没有碑的。战火里死去士兵与平民,大多横尸荒野,就如同自然界永恒的法则——能量守恒。他们从动植物身上获取的能量,最终都随着他们的死而融入泥土,说不上欣喜,也说不上悲伤,有借有还一般的理所应当。而我们此时此刻所踩着的土地,又是谁身躯的化身呢?我们无从得知。仿佛——他们不曾活过,更不存在于这个世上。这便让我浅薄地察觉到了碑的意义——立在一块地上,以表示曾经活过。如此说来,有碑的亡灵,也算芸芸众生中幸运的那一部分人了。
在时光流转之中,我们现代人已经与碑,格格不入了。
试想在一个微雨的傍晚,你若路过荒郊野岭的一座孤坟——它高高拱起的黄土,以及白字黑石的碑,仿佛是与死神签署的生死契约,上面写着“显考某公某某”,像是借债人签的名,表示债已还清——此时的你,是心怀敬畏,还是无比恐惧呢?
现代人更习惯的事将死人送进殡仪馆,然后是火葬场,最后挑一处公墓。刻碑那种事,已经涨到五六千了。也不知是该怪刻碑的人,还是送葬的人。现在甚至公墓所要交的钱也涨了,更有甚的是又使用期限——二十年。也不知政府要怎样收——这饱含悲痛的钱?
而农村,也不为乐观。立碑,都成了一种负担。
至此,碑也就少了敬畏与温情,多了麻木与冷漠。
至少,心里也应当立一座碑吧,或为一个人,或为一种温情,或为一种精神。
碑字相关文章:
★ 无字碑前400字
★ 无字碑100字
★ 无字碑歌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