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1200字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她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但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但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所以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对政局很不利。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说明了武则天选择的理智。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武则天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
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体现出武则天还是很仁慈的君主。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高宗年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大的增长幅度,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更加体现出武则天的英明。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更突出了武则天的开明政策。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沈既济在科举制度中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
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见武则天的决定多有好处!
武则天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更让我敬佩的还有她那不屑与世俗争辩的品质。
她的无字碑就充分表现了此品质……武则天,一代女皇,一世英明,她,就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