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1200字
2011年2月10日凌晨,江苏省响水县有人谣传,陈家港一家化工厂要发生爆炸,以致周围村镇上万余名群众产生恐慌并连夜自发转移,最终导致四人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认为,透过整个事件的表象,可寻其根本症结是“距离”。
而防范此类事件的有效举措,则是地方政府部门要与民众零距离。零距离需要真诚地亲近。当谣言已造成众人的恐慌时,最需要的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做出迅速反应,及时辟谣,稳定人心。事发时间虽是在凌晨,但处在基层的干部仍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向该化工厂核实有关情况。
如是实情,应当组织人员进行有效疏散,以避免群众伤亡;若是谣言,则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等媒体迅速澄清事实,稳定局面。可惜,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最终酿成了悲剧。在迁移的大军中,基层干部的眼前若是还能闪现焦裕禄、牛玉儒的影子,悲剧也许就能幸免。零距离更需要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出现重大事故,当然必须有人为此负责,以儆效尤。
可让人不解的是“替罪羊”事件被陆续曝光。目前,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2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犯罪的关键要素是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威胁,却加以编造或传播。而无意的过失则不能构成犯罪。
最早发出信息的刘某,很明显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扰乱社会秩序),而只是误以为要爆炸而做出的一个错误的判断,这并不能构成其犯罪的依据,对他进行教育是可以的,但进行刑事拘留,于法于理均不充分。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当地政府坚决否认有泄漏事故的发生,但还是有很多村民向记者表示,该厂曾发生过多次泄漏,当时他们“明明都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因此,肯定有一方撒了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村民们为什么要撒谎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在寒冬腊月的子夜里逃出温暖的家,制造一个理由吗?零距离的真谛是心的沟通。地方政府只有与群众心心相印,这方水土方能政通人和,富安一方。
面对这一恶性事件,许多人议论的是造谣者的是是非非,可我们最不应该忽视的是,这一悲剧本是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发生的。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这家化工厂根本就不应该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污染化工产业或是转型,或是迁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我国发达地区也基本不见高污染企业,倒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依然向“钱”看,对高污染的化工产业一直爱不释手。追求经济发展并没错,但是不能因此而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的首要利益是什么?当然是生命和健康。
化工厂若是建在偏远地区,同时加强对其污染源的净化处理,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健康权,何乐而不为?而一些地方政府“唯GDP”思想泛滥,置百姓的基本权益于不顾,大肆发展高污染的化工产业。长此以往,经济数字上去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却下降了。一言以蔽之,地方政府若能与群众零距离,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后续处理也会迎刃而解。
零距离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