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爱1500字
“吝啬鬼”张广怀果然名不虚传。他在班上可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原因就是他的“吝啬”。
他背着一个旧得发黄的帆布书包,还打了不少的补丁,咋看都像从垃圾堆里翻检出来的。书包里有一个半成新的文具盒,可惜里面的东西少得可怜:一支圆珠笔,一支铅笔,一把橡皮擦,一把直尺外加一个圆规,此外再无他物。至于穿戴方面,他也是简单得要命——两套普通的运动服换穿一年四季。因为同是住校,我们对张广怀同学的伙食就熟悉不过了。早餐一律是两个包子(或馒头),中餐吃一元五角的饭菜,晚餐稍好点,有时是两元,偶尔也享受两块五一顿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活蹦乱跳的,丝毫不显半点营养不足的菜色,倒是一副知足常乐的样儿。
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也没有什么要对他说的了。的确如此,你该不会要求他吃好点、穿好点吧!我们也并非以貌取人而瞧不起他,但因为他不怎么爱说话,所以我们也任由他去了。偶尔在某时候,一些同学关于吃穿方面进行攀比的时候,也会提起他来。当然,他扮演的角色不会很光彩,难免还会被说笑。于是,有好事者给他取了个绰号“吝啬鬼”。虽然大家觉得这称呼不雅,却也私下里叫开来。“吝啬鬼”张广怀也因此得名。
张广怀同学是期初刚转来的,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以上仅是他的一些表面。真正了解他的为人,是在上周五班会课的捐赠活动上。
班会课上,班主任先向同学们介绍了“4·14”青海玉树的受灾情况。虽在此之前,同学们已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了解了一些情况,但在听班主任生动的描述时,许多同学还是禁不住流了泪。当我斜着身子悄悄擦泪时,我惊异地发现坐在邻桌的张广怀正埋头在桌子上。他的头似乎在颤动,还不时用手伸到眼前揩着什么。
我正要弄明白他是不是在痛哭,班主任已结束他的讲话,接着进行募捐活动。班主任带起了头,他将一张红红的百元纸钞郑重的放进捐款箱。然后,同学们按着一组组前后进行。前面的同学中,有的捐两块,三块,也有捐五块十块的,他们的动作都很敏捷,脸上也没有太多表情。
轮到张广怀上去捐款了,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同学们也电磁感应似的一齐将目光看向他。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我的同桌还对我竖起一根手指头来,示意“捐一元”。我也不置可否,嘴角还掠过一丝隐隐的笑。
在众人的目光中,张广怀徐徐地站起身来,随后,他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讲台。他先从上衣内侧的口袋掏出一张新崭崭的二十元纸钞,又从裤袋里拿出一个小钱罐,娴熟地将里面的硬币倒了出来,然后再一枚一枚地数起来,共有十六枚。张广怀先是看了看班主任,再看看同学们,然后就走到捐款箱前,将他们一齐投进去。投好后,他对着捐款箱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还嗫喏着什么,似乎在祈福。同学们被他这一举动怔住了。足足有半分钟之久,教室里鸦雀无声,出奇的静。突然,听到有掌声响起——班主任鼓的掌。接着,有稀落的掌声想起来,再然后,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掌声一遍一遍地响着,直到张广怀走下讲台,走到座位上,坐了下来……
后来,同学们一个一个地把款捐完了。班主任又走上讲台,对这次捐款活动进行总结讲话。在说到捐款的意义时,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这种优良的传统,我们要用我们的善款给予灾区人民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我们还要用我们的爱心让他们坚强而不孤单。”
最后,班主任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秘密——张广怀是一位来自四川汶川的孩子,两年前那场大地震夺走了他的亲人,他现在是作为一位孤儿被当地一户好心人家收养的。
教室再一次陷入沉寂。
随后,有人在小声地抽泣,是经常爱哭鼻子女生的那种尖音,其中隐隐夹杂着几个浑厚的男声——我的那个同桌也在其中之列。
从此以后,“吝啬鬼”这个绰号在我们班消失了,没听人在叫起。
张广怀同学的到来使我们这个班有了一个转变——没人再攀比吃喝的事了,并且,大家还懂得有一份爱就叫感恩。
不一样的爱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