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1400字
盼望着,盼望着,过年的日子近了……
万千游子身在他乡,过了三百多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就盼的二月,望的过年。本来正月初一的前一会日子是有过小年的,现在不大讲究了,就等着过年和亲人朋友在一起可不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于是,春运开始了,海陆空三路无一处不拥挤,无一处不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之间碰撞出了年的独特魅力,每个人都归心似箭地朝着家的方向,带着大包小包沉甸甸的盼望赶路。
到了家,餐桌上家的味道最吸引人。不必说红艳艳的香肠,油腻腻的鸡鸭,也不必说外恣意地卧在盘中的焦嫩的烤鱼,洁白润滑的年糕散发着淡淡的糯米清香,单单是一杯醇香的白酒就足以勾魂夺魄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因长途奔波而饥肠辘辘的儿女喜滋滋地品尝自家饭菜,老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据大人们说农村旧俗,平日里小孩都只添半碗饭,这样就能很快吃完再去添第二次,所以在过年的餐桌上,哪个男孩能多抢到半截肉肠,都会乐个三五天。
今年城区禁止放鞭炮,对于回农村老家过除夕守岁,我自是多了一份期盼。
大年三十,正逢立春。春早人勤,天未亮便启程。在车上是不想睡觉的,透过窗看看难得一见的乡村景色。白墙黑瓦的老屋仿佛刚刚苏醒,有的屋上已升起袅袅的炊烟。家家都换上了春联,因为没挂多久,所以远远瞧去在一片朴素中格外醒目。我想这几张薄薄的红纸对哪个传说中的“祟”而言应该比现在的高科技更有威慑力。就这样,天慢慢亮了,我们也到了,踏在羊肠小路上,时不时就会碰见一个小孩,都裹着极肥厚的花衣服(多半是红色),一只手提着个比自己脑袋大许多的红灯笼,一只手拎着一串鞭炮“霹霹啪啪”地响着,还叫啊叫的,尽管双手冻得像两只胡萝卜一般,但依然兴冲冲地不惧严寒地四处跑着,无不很是高兴。这都是城中极少见,或根本不见不到的景象,走了很远了,那小孩欢乐的声音还在我耳边久久地回响。
“共观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在除夕之夜,通常是少有人早睡,酒足饭饱之余,小孩聚在一起玩玩纸牌,放两个鞭炮,时间便很快地过去了。大人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老一辈们守望已久的儿孙们回来了,自然是“情切切”又“意绵绵”,问寒问暖。
忽地,屋外响起了烟花声。于是,玩耍与交谈的地方换到了院子——抬头看一看城中没有的“烟火如花”的“新春景观”。正是因为这灿烂的花火吧,让天上的春天来得比地上的早些。看那烟花,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兰披霜;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正是因为这美景吧,风也不忍再猛烈地吹了,让团聚在一起的亲人倍感温暖。
烟火闪耀固然美好,但是并不长久,如同家人相聚的日子。可无须担心,每每这个时候,时间便会变得有情,让人们随着它思索,随着它忙碌,随着它欢笑,随着它祝福。
次日,我便同长辈去祭祀祖先。本对焚纸烧香是没有半点兴趣,但是还是随长辈们上山祭祖,看着他们虔诚地闭上眼作着揖,我时不时也会若有所思:这时祖先们在天也应该过年吧。青烟带着对祖先的思念飘飘绕绕着一会就散了。
祭祖之后,我们几个小孩便想合计着盘缠盘缠慈祥的老人,见到了长辈,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再朗爽地道一声新年快乐、健康长寿。老人家听了,满面春风,乐呵呵地慢慢往我们几个小孩子手里各塞一个鼓鼓的红包,拍拍我们的头:“这娃儿又长高了”!托了“年”的福,素日里的一张红纸就有了温度,有了重量,我几个迅速把那个期盼已久的家伙紧紧攥在手中,生怕被别人夺去属于自己的宝贵财产。
屋后曾有几根竹子,现在回去时只见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不知多久前刻的记号我如今都只能仰望了。不知是谁说了句:你还想和竹子比高不成?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答应。
年很快过了,老老少少在重归平淡的日子中又守望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过年了字相关文章:
★ 过年了50字
★ 过年了!150字
★ 过年了300字
★ 过年了450字
★ 过年了150字
★ 快过年了100字
★ 过年了50字
★ 过年了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