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700字
《聊斋志异》是被流传了好几代人的经典作品,这本书是清代的作家蒲松龄写的。一说到“聊斋”这个词,想必人们都会想到宁采臣、聂小倩、红玉、黄英等等的这些故事的主角。提及聊斋,许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恐怖”这个词,其实,蒲松龄先生想突出表达的并不单单是这种恐怖,更多的意义在我看来是作者怀着对当代社会的愤怒,揭露了贪官好逸好酒好色的作风,嘲讽了恶霸豪绅的贪婪与狠毒,《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怪》的简洁和细腻。
《聊斋志异》这本书是蒲松龄在他还是少年时就开始写的了,但是经过修修改改成书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读了这本书以后,人们都能感到作者以另一种方式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和摧残,而且,蒲松龄还对为了平等和自由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给予了衷心的赞美,作者的一些很短的小故事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比如《画皮》和《崂山道士》是我很喜欢的两篇小短文,它们阐述了伦理道德,这本冲破了现实的束缚,解决了现实空间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志异》的艺术想像之大胆、奇丽、丰富,在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中独树一帜,但是大胆的想像世界,仍是现实世界的投影与折射。官史的酷虐贪鄙、土豪恶霸的阴险横暴、考官们的糊涂荒唐、士子们的庸俗迂阔,无一不是现实生活曲折而真切地反映。《聊斋志异》有着超现实的幻想氛围,虽然有一些主角有着让人无法想像能力,但是,他们也同时具备着平常人生活中的真切的思想感情,让读者阅读之余不会感到陌生、恐惧,而是会感到熟悉、亲切。
这本书的剧情无一不悬念丛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它的情节层出不穷,出人意料,入情入理,虽然蒲松龄是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但是却能够熏染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作者对人物的情态和生活情景的刻画,都如同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生活一样,让人身临其境,耳闻其声,心感其情。就连旁观者也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只智会与他笔下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聊斋志异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