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1400字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笛福也因这部小说,享有“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的称号。
文中主人公鲁滨孙的经历与作者十分地相似。鲁滨孙的父亲希望他当律师,笛福则本应当一名教士,但他们却一个决定出海冒险“下海”经商,鲁滨孙最终收获了他的巨大财富,笛福也在年近六十才凭借这部作品一举成名。
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永不疲倦的行动者,他不甘心守成,三番五次地离开自己舒适安全的家,出海闯荡。他勤于劳动并且非常擅长劳动。他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后并没有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家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一般的创业历程。
对鲁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量,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相当困难的,但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把手搬得动的东西统统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被风暴摧毁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赖,他说:“我生平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多的东西……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整个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孙是个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件事,不成功决不放手。”他没有助手,工具又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丧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用半年的时间做了一只独木舟,做成之后却发现要挖条河,把它放在海里需要用十二年的工夫,他只好放弃它,但他接受了教训,在入海较方便的地方,伐倒大树另建一只,前后花了两年时间才有船可用。他偶然发现一点稻、麦种子,播种一些,但种的不是时候,毫无收成,他只好再重新种过,他最后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他对任何事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
鲁滨孙是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浪漫的追求,而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个不落地带回英国。鲁滨孙心安理得地把贩卖黑奴看做利润丰厚的风险事业。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劲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在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把那小孩卖了,后来他在荒岛上又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做自己的奴仆。他回到欧洲后找到他的代理人即当年救他的葡萄牙船长,那老人此时已经穷困潦倒,但仍倾起其所有拿出一百六十金币还欠鲁滨孙的钱,并交出一份详细的收支帐目,鲁滨孙感到万分热泪盈眶,同时却不忘记一丝不苟地写一张收据。
《鲁滨孙漂流记》生动地显示给读者一个人的劳动究竟可以做出什么来。《鲁滨孙漂流记》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至今没有失去而且永远不会失去光彩的原因。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