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和谐的春天1100字
今年寒假,我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一书,书里记载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奏响了一首首和谐的歌:为救落水女子壮烈牺牲的孟祥斌;用真诚的爱唤醒失足少年的“法官妈妈”贾建平;为救一名孕妇,远赴贵州献血的美院学生毛陈冰;一生省吃俭用,却慷慨救助残疾、孤寡老人的八旬老太洪云兰……。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和谐”,我们每个人怎样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春节前,我和全家人回家乡——德清过年,再一次感受到在和谐的乐章中,家乡盛开文明花。杭州到德清,不到一小时车程,车子开近县城武康,一块巨大的标语牌迎面耸立:“孟郊故里———德清欢迎您!”
孟郊的名字,在这里几乎家喻户晓,博物馆里陈列着他的诗稿和生平介绍。湖滨公园里矗立着他的一座雕像,千秋街西还有一所“孟郊祠”,金色的神像,祠里香火不断。这里的男女老少,差不多都会背诵那首流传了千百年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歌颂伟大母爱、表达敬老、报恩的诗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正在继承和发扬。武康有个慈善家,人称“大孝子”,名叫马福建,原来他是做水产生意的摊贩,十几年前他用几十年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建起了全县第一所民间敬老院,先后接收了一百三十多位孤寡老人。
年初三我带着照相机,叫舅公带路,去敬老院采访,舅公告诉我,原来的敬老院设施不太完善,现在已新建了“莫干山老年乐园”。走进大院,前面是“老年康复中心”;中间是一个大花园,有假山,有健身器材,还种了花草树木,环境十分幽静;后面一幢三层楼房,墙上有一行红色大字:“尊老、尽孝、家和、国安”,听说是一位中央首长题写的。一间间宿舍整洁、舒适,里面除了床铺还有沙发、茶几、大衣柜,电视机、空调等一应俱全,每间宿舍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几位阿姨正忙碌地收拾房间,服侍老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马福建还拿出一笔钱,设立了“孝顺奖”,每年在民间评选出“十佳孝顺子女”,给他们发奖。
在采访结束时,我邀请马福建爷爷和我合影留念。在德清东部的新市镇,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名叫陆松芳,他的事迹同样让人感动。陆松芳爷爷是个送煤饼的小工,家境十分贫困,住在五平方米的小屋中,唯一的电器是一盏十瓦的电灯。老人生活十分节俭,每天的菜金不超过一元钱。他整天拉着六、七百斤重的煤饼车走街串巷,到下午六点多钟才回家,一天的收入只有三十多元。可他乐于助人,村里要造桥,他捐了六百元钱;社区要建公益设施,他又拿出几百元。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把剩下的积蓄一万一千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他的事迹感动了浙江、感动了中国。他被授予:“浙江骄傲———2008年度致敬人物奖”。如今,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正在发扬光大,可爱的家乡——-德清,变得越来越美丽,随着经济腾飞,文明之花遍地盛开;德清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正满怀激情,走进和谐的春天!
走进和谐的春天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