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离1500字
回望周遭,一边是依然沉睡的城区,一边是依旧通明的灯火。
今夏浦江漫步有感
终于下定决心。
其实早已忘记了上一次沿江夜跑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留在记忆里为数不多的好像也只有那种汗流浃背的感觉。啤酒餐厅播放着世界杯时的欢呼声传入耳中,忽然就想起了武汉解除封城的那几天-
当时,又有多少中国人,为之喝彩,又为之流泪呢?
小年夜之后,疫情的形势急转直下,“宅家”成了推迟开学的3个月中大多数学生党的真实写照。疫情期间的“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待在家中不出门,更多的则是一种看不到尽头的无事可做,却又心系武汉、心系中国,同时还担心个人和家人安危的“宅”。还记得坐在暖气充足的房间里的感觉,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偶尔,也会想念家对面的千里香小馄饨和鸡汤面馆。-
那时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晨间新闻。政府以及医护工作者应对能力之强、反应速度之快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渡过难关。但类似于“感染人数还在上升”“上海今日新增病例”的播报声,仍然牵动着人们的内心。“分离”,在那段时间,成了所有人最不愿意面对的词。
父亲是高校教师,家中还有初三的“神兽”,“云教学”自然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从事人事工作的母亲也在第一时间开始了“线上工作”。但新冠并没有想象中离开得快,教学部门线下课程减少,旅游业入不敷出,酒店工作人员轮岗,甚至许多大型公司被迫裁员······整个中国乃至全球都经历着绝无仅有的经济冲击。不过好在,这个为时最长、最寒冷却又最温暖的寒假终于在春夏之交结束了。
盛开在南浦大桥下的樱花在人们反应过来之前就悄悄凋谢。再次有机会沿浦江小道漫步赏景已是今年夏天的时候了。
东方渔人码头是沪上许多人都知晓的亲水绿地。其南临黄浦江岸,北抵杨树浦路,可谓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地标之一。时至今日,黄浦江畔已然复苏。终于又观望到了家中阳台上看不到的夜景,身边穿梭着的是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孩子们精力永远那么充沛的追逐与欢笑,很久没听到的吴依软语也在那“冷”了许久的长凳上、栏杆旁流入耳朵,分离了太久的人们,彼此诉说着平日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次正式锻炼已是5个多月前,沿江夜跑时不免有些费力。不知是否碍于心理原因,身边掠过的跑者脚步和呼吸似乎比往日重了许多。面对驿站的落地玻璃休息,外滩的灯光在上海原本静谧的夜色中形成迷人的景色,手机里传来父母发来图片的提示音。
母亲走进了码头边的购物中心,从照片上看,那里当然恢复了疫情前的生机,但长时间的线上购物似乎已经导致了实体店的收入远远不如从前。上海的购物形势似乎已经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发生了速度最快的一次转型。
父亲自然是在啤酒餐厅。昏黄的灯光下是露天的餐桌,爵士乐队低沉而婉转的歌声又一次响起,标志着景观餐饮的经济正在逐步复苏。疫情得以控制之后,最能“宅”的上海居民终于耐不住寂寞,又记起了美食带给味蕾的冲击,又想起了与亲友伙伴分开太久太久,纷纷来到黄浦江边,找一个小馆坐下,谈天说地。
不知迎着夜色跑了多久,也忘了是在哪停住了脚步,眼睫边拂过的只有温柔的江风。忽然就想起了龙应台女士的一句话:“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回望周遭,一边是依然沉睡的城区,一边是依旧通明的灯火。就好像过去曾有盈出眼眶的泪水,如今到底还是迎来了久别的相遇。疫情过后,最为平常的人和物都成了幸福。也似乎是在这一刻,才意识到不是所有告别都会再次相聚,但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没有切身体会过疫情带来的伤感与悲痛,谁又能说自己可以感同身受。
也许我们终将放下过去的悲伤,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在曾经的阴影中兜兜转转,止步不前。也许我们终将撕碎漫漫黑夜的无边无际,向着有光的地方奋力奔跑。哪怕知道将要面临的挑战史无前例,哪怕明了失去的就再也不可能回来,哪怕前方的道路逼仄艰险,布满荆棘-我们,不分离。
不分离字相关文章:
★ 不分离200字
★ 不分离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