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1200字
阿婆 小时候,我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街角那个破烂不堪的巷子拐角长大。“坐井观天”,这成语用来形容那时候再精辟不过了。那时候无忧无虑的,巷子里的人互相依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互相也没什么界限,除了钱不是共用的,也没什么秘密。 我记忆最深处安放着一个老人。一个以卖包子、馒头、花卷之类的东西生存的孤寡老人。儿子出去打工,丈夫也在儿子离开不久就去世了。10余年过去了,儿子一直没有消息。曾有人听说似乎已经在外面遭遇车祸死掉了,但也没有哪个人能说个确切的消息。人生最痛苦莫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就没人再提过这件事。她就这样等啊等。 这老人人很好,小时候我会仰着头,趴在她腿上和其他同巷子里的小孩子一起听她讲故事,有时候听饿了,她就会拿出早上刚刚卖剩下的东西分给我们。那些故事,就是我对文字的第一认识。 我时常会问:“阿婆啊,市中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啊?”每当这时,阿婆总是摇摇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问过几次也问不出什么,我索性也就不问了。快到市里去上小学了,临走的时候挺舍不得她的,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睡了一觉,第二天也就欢天喜地的跟着爸爸妈妈到市里去了。爷爷奶奶这儿,我也很少回来,只有每逢春节寒假,或是2个月的长暑假,才会回到这个拥有我小时全部记忆的巷子。 最近一次回来,是来参加阿婆的葬礼的。阿婆一生历经坎坷,临走的时候也只有巷子里的老人,和我们这些听着她故事长大的小孩。最终,也没盼来她那个生死不明的儿子。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其实现在的我已经明白阿婆为什么欲言又止,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朋友之间的相互利用,是这个窄小巷子里所没有的。也许阿婆买了几十年的包子,看着这些人情事理,也是颇为无奈。是啊,这种事情,有有谁能懂呢? 阿婆离开了,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有阵阵酸楚,其实我对阿婆不仅有对老年人的尊敬,其实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交心。以前和阿婆谈论起未来时,阿婆总说我聪明,长大能有大出息,说起来我还是很感激她的,对于同巷子的其他小朋友来说,阿婆还是对我格外照顾。把他儿子小时候看的漫画书翻出来给我看,其实都是很干净整洁的,只是时间长了纸张有些泛黄,有些地方蒙了一层灰,抹抹干净也就和新的没什么两样。 在巷子里没上过幼儿园,一切的启蒙教育都是阿婆教我的。阿婆是个有文化的人,文革知识青年下乡插队,阿婆被分配到大兴安岭区,那里离上海真的很远。文革结束后,阿婆求着一个商人让他把她送回上海,这个人,就是阿公。 阿婆这些年为了巷子操劳了很多。听我太爷爷太奶奶那辈的老人说,文革回乡后,阿婆带领爷爷奶奶一起为太爷爷太奶奶组织检查。阿公出钱,阿婆出想法,最后竟也做成了。曾问过阿婆既然有阿公,为什么不离开这巷子。阿婆只是淡淡的笑了,“市里不习惯,人生地不熟的,还是这巷子让人舒坦。” 也就这一句朴实的话。 阿婆一生的贡献,其实归根结底,也就因为这一句话。 阿婆, 天国的路,请一路走好。 这一生 安了。
阿婆字相关文章:
★ 阿婆1000字
★ 邻居阿婆400字
★ 邻居阿婆500字
★ 我的阿婆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