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看人生900字
翻过最后一页。
我握起笔,在看完书后该写下些什么,一时间,脑海中竟被莫里关于生活的思索占满了,似乎再也容纳不下更多的东西。
我承认,我被这个生活在地球那边的老人征服了。因为他的睿智,更因为他那永不结束的课程。关于人生,其实每个人都在回避,而同时又在期待。回避是因为害怕,害怕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亡;期待则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和满足。
有人说过,人的出生就是为了等待死亡。莫里告诉我们,“一旦你学会了如何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这句话莫里老人说了两遍。短短的二十个字,让人深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想死。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是的,不可否认,活着便已是一种幸福。记得,语文课上我的演讲题目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当时我的回答是“珍惜”。在今天看来也不全然,似乎还应该有更好的答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莫里在眼看着自己的生命被一天天的吞噬的时候,追求的却是一种宁静与超脱。我无法确定这种宁静与超脱是否已经重于泰山,但很清楚的是,它绝不会是轻于鸿毛一类的。
如果说谈论死亡太过沉重,那么我换个话题。
在道别之前的最后一课,莫里老人与他的学生讨论的是“完美的一天”。学生假设这位健康被疾病侵蚀得不成样子的教授能拥有完全健康的一天。学生问道:“您会怎么做?”教授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早上起床后晨练,早餐是甜面圈和茶,然后与家人聊天;中午与朋友共进午餐,去公园散步,吸清新空气,看美丽的小鸟,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晚餐是意大利面食,还有鸭子——我喜欢吃鸭子,然后去舞厅跳舞,我会和所有的人跳。跳到筋疲力尽,才回家睡觉。”没有任何奢侈的成分,就和所有人平常的生活一样,甚至更加简单。人们都这样认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而莫里却不这样认为,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老人以他的方式,建设着自己的文化。他比很多人都更有资格谈论世界,谈论生命,谈论人生。对一个时日不多的老人,这种鸟瞰比很多还在地上行走的人更为清晰,也更为深刻。关于完美的一天,扪心自问,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莫里老人走了,留下他的讲义和一个硕大的课堂。讲义的题目叫《相约星期二》,课堂叫做人生。
一点一滴看人生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