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1600字
“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一种阳刚之气,一种舍我其谁的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铸一把好剑也需要用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去磨砺。而面对人生梦想之路我们需要用怎样的意志去征服呢?
做事贵在坚持。我们有目标,就同时有了方向,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即使是走的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失去方向。也要比慢无目标的人走的快”,有目标很重要。在此前提之下,我们要想成大器,做大事,就需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梦想之路,是艰难的,也许充满了坎坷,但是我们既然有了梦想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
前不久,怀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心情去阅读了一位艺人的著作《向前进》,本书的作者是王宝强,原本误以为他只是一名一夜成名的幸运儿。我相信许多人对于王宝强的看法和我对他最初的看法是相同的,都认为有一块巨大的馅饼,正好不偏不歪的落在王宝强的头上。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仅仅对王宝强所付出的艰辛给予肯定,更看重的是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同时也是这本书的主题。通过阅读王宝强的亲身经历,我所感悟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为梦想所执着的追求,付出与坚持,更让我深刻感触到正处于为理想而奋斗时期的我自己所应该追求和付出的东西。
每当我拿起这本书阅读时,都会被王宝强所经历的一个个事件所打动。从一个农村小男孩儿走到当今当红的影视明星,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的收获与他的付出是成正比的,这不单单靠的是机遇。哲学理论告诉我们“机遇总是偏受于有准备的头脑”。王宝强坚持只为梦想。
他也曾坐在教室里与同学一起读书,但由于当时的家境比较贫寒,又由于电影《少林寺》的启迪。他选择了习武,为的就是能像李连杰一样当一位功夫明星。当时的他只有8岁,怀着对于拍功夫电影的渴望随父亲踏上了去往少林寺的列车。在少林寺的第一天,他拜师成功,紧接着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
一开始习武,师傅严格的叮嘱,一有错误就用习武用的刀在背上敲打。晚上睡觉时,年仅8岁的宝强在被窝里大哭。后来,得知师兄们在到少林寺习武的第一个晚上都会痛哭,这同时也坚定了宝强习武的信心。在习武的生涯中,他整天起早贪黑刻苦的练武,有几次在睡觉时他已经疲惫到无力翻身,早晨起床时才发现自己昨晚没脱袜子,袜子已经被脚上的血块所凝结了,但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习武期间他曾随武僧团演出,当他得到阵阵掌声时,他第一次感觉到满足,此时的她已经15岁了。可他也从来没有遇到过拍电影的机会,他大师兄告诉他拍电影的人都是从电影学院里选拔的。随后,他便从少林寺回到了家,在家中他意识到“难道他的一生就真的在此度过吗?”以后还要和哥哥争自家的房子。姐姐此时的经济实力连双鞋都暂时给宝强买不起。于是王宝强重新决定去完成电影梦想,立志要改变家庭生活。
年仅16岁的王宝强一人来到北京,在中国电影制片厂门口跟随一些工友开始了他群众演员的生涯。随后的每天他基本能挣到二三十元的演出费。在这期间经常受到工友的欺辱,外人的挖苦与讽刺。可是没过多久,他的生活却得不到保障,每月挣得钱也只够交房租连饭都不能保证。有一段时间,经常接不到活,他两天没有吃饭。此时的他想过要回家,也想过向家人求助,可是实在没有勇气给家人打电话。他依旧选择了坚持,不放弃。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宝强干过许多种类的活儿,帮工地搬过砖,给餐厅做过钟点工,跟着穴头在公园里表演过才能······。一次在与几位工友在街边的小吃摊上吃饭时,由于与周围的人不和,打了起来,王宝强那次打上了别人。夜晚回到工地的住宿屋他想了很多,他认为他来北京的目的是为了梦想,为了拍电影,而不是当混混。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墙上所贴的报纸上下着自己名字,工友都误以为他是想出名想疯了再练自己的签名。然是事实并非如此,宝强是为了提醒自己“我是谁”。在随后接到盲井剧组邀请并拍摄了电影后,他又一次在生活上陷入困境,可就在这时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并后来同刘德华,刘若英等人拍摄了《天下无贼》,随后正式成为了中国演艺圈的一员并接拍众多电影和电视剧。“王宝强”这个名字也从那时起被人们所熟知。
在王宝强的故事里,我同时也看到了他为了梦想所付出的艰辛,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做事认真的态度。在许多拍戏过程中,拍一些危险镜头时,他力求逼真,戏中碰壁,摔打······都是真实进行的。也正是因为他如此认真的态度,受到了荣多导演的信耐。
通过王宝强的故事,告诉我的不单是他身上所具备的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更是告诉我们了一种对于梦想,对于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持之以恒的世界观。我们是否应该以此来联想到我们自己,人生之路苦而漫长,我们就需要具备“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只为梦想!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