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遐想900字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背唐诗。我学会的第一句诗,便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吟出的月色,被后人千古传颂。
从此我知道,人和月亮,有着千年的不解之缘。人们在柔和的月光中找到的,有思念,也有悲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乡的样子,是人们最常想到的。是啊,有谁不想回家看看呢?亲人、朋友,还有童年的记忆,都藏在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中。可是,真正能够在月圆之夜与亲人团聚的,又有几个人呢?至少,苏轼不是其中之一,回不到家乡,怎么办呢?他也只好自我安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既然两者难以兼顾,那也没什么好悲伤的,并且,共同欣赏月色也算是一种团聚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让月亮带去思念、带去对亲人的祝福吧。
相比之下,王安石要幸运得多,他至少还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在他的感觉里,月亮是懂他的心的,“明月何时照我还?”他带着对亲人的思念,一点一点向故乡靠近,明月是他最好伴侣,跟他一起回到家乡,见证他的团聚。而李白却更感觉,月亮是他的朋友。
当时他无法还乡,既然无法和亲朋好友团聚,那就“举杯邀明月”吧,和月亮一起欢乐。所以,李白眼中的月亮,远远不止一种可以寄托感情的自然景观,而是一个可以托付一切的朋友。但是,在一些人眼中,月亮却并没有这么浪漫。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对月的感情,可谓十分深厚。“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当时的李后主十分喜欢月亮,月光甚至成为他辉煌的见证。可是后来,面对国破人亡,李煜再也没有勇气去看月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的月色,钩出了他的亡国之痛。
月亮见证了他的辉煌,也目睹了他的失败。
到最后,走投无路的他竟然问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话。平日美丽令人陶醉的春花秋月,为什么反而让他感觉厌恶?因为“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明月依旧照故国,可那里早已物是人非。
这样的景色,怎不让人悲伤?所以,在月光下悲伤的人,恐怕也没有谁会超过李煜了吧!月光,也为此多了悲伤的一面。不管人们怎么看待,不管有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月亮永远挂在那里,一言不发地沟通着古人和今人的心:“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月光下的遐想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