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1400字
一个活在绝望中的诗人,一个处于现实里的梦想家,一个行走在世俗喧嚣中的神,他只能为世人祈祷,自己却不会拥有幸福。
而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写在前面
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到了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说:“这首诗写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人们的祝福……”听他这样的诠释,我只能默然。那种生硬的见解是符合应试标准的,为了一个高分,再无奈也只有认同。但我心里仍不以为然,反复咀嚼这短小的诗篇,我一遍遍对自己说:
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
诗句看似温暖,但我一度以为,海子并非是带着愉悦之心写下这首诗的。的确,诗中描写的生活朴素、遥远而美好,这些诚挚的句子无数次被人们引以祝福,藉以描绘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但是当我读到诗的末尾,脑海中的想象却突然改变:
一辆黑色的火车从不远处驶来,带着令人恐惧的轰隆声飞弛而过……
我无法忽视的是,海子写下这首诗的日期,与他卧轨自杀的日期那么接近。
他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愿”二字,将凡人与诗人的距离明显地摆在眼前。他的悲观,他的失望,一切深灰色的词语一目了然。他幻想着不实际的安宁生活,他为陌生人祝福,他希望每一个人都快乐地活着。唯独自己,他远远站着,望着。
因为他是诗人。他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苦难。敏感的神经让他倍受折磨。有人对我说过,天堂里是没有诗人的。因为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写出悲壮的诗句。我想这道理是对的。诗是萌生于挣扎中的惊泣。不然,以凡夫俗子对世界千篇一律的理解,要如何写下超越尘事的诗篇?!
初中的文学课上,讲诗的老师对我们说过:“其实我不太愿意教你们品诗。诗人是很敏锐的,他们看透了这个世界,所以感觉到失望与悲哀。你们都还年轻,我不希望你们有这种情绪。你看海子。他写过那么多温暖的诗,却亲自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黑色的句点。”
的确,海子他就是把世界看清楚了,才反而觉得世界欺骗了他。哦,诗人,这就是诗人。他带着强烈的感情,与苦难一起,与悲伤一起,与时代的悲剧一起活着。他还那么年轻,但生命已毫无希望。他爱这个世界,他恨这个世界,他最终离开世界。自杀,那是在基督教中不被允许的行为——凡自杀者不予升入天堂的资格。但我固执的认为,这样干净美好的魂灵,只能呆在上帝身边。世事纷扰,他的灵魂终究透明而脆弱。 一颗悲悯而孤寂的良心——诗人的心:海子啊海子,在那到处留下苦难的爪痕的世界,这注定了你的生命如辉夜星辰。你更加耀眼,也更快消亡。
关心柴米油盐。在乎鸡毛蒜皮。对远方漠不关心。 对生命和历史的道路保持钝感。活得干瘪而现实。不关心苍生,只有自私的物质的梦想。这便是凡人。
然而他们是幸福的,甚至被海子羡慕着。但他已是诗人了,世界向他施加黑暗,要他回报以光明。
他以神一般的姿态俯视人间,天地万物,生老病死,他都虔诚地祈祷去祝福——用他的诗歌,用他的信仰面对无知而幸运人们。
他义不容辞。
然而他自己却是什么都没有了。作为诗人的海子,在思想的领域里高高在上,却有无法消缓的孤独。他用诗歌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自己却无奈成为那站在远山上,俯看一切的神。神与人,哪怕有着相同的外表,却始终是不同的——人可以向神祈愿,但神本身只能将所有善恶一并承受。他为世人祈愿一整个春天,自己却于深冬长眠。
我们不属于那个时代,不能切肤体验那时的痛苦。生活在物资极度饱和的现代社会,我们关注金融,关注财政,再没有人去关注一个诗人的颠沛流离。
深深的,深深的绝望,唯有海子见过,记录过,而后走过。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除了这个微渺的心愿,海子一无所有。
祈愿字相关文章:
★ 祈愿100字
★ 祈愿500字
★ 祈愿500字
★ 祈愿700字
★ 祈愿600字
★ 祈愿1000字
★ 祈愿800字